撰文松雪 繪畫化方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游客的眼中也有一千座北京城。行走北京城,有人記住了她的金瓦紅墻、『皇氣』逼人,有人記住了她的大廈林立、繁華時尚,也有人記住了她的尋常巷陌、胡同悠長……新城與老城輝映,高樓與古巷毗鄰,這便是北京城獨特的魅力。千年風(fēng)云依舊,古城屢換容顏。所有的故事都化作一縷清風(fēng),在遠山、寶塔、拱橋和回廊間穿梭,劃撥著游客的心。
化方
當代詩人、詞人、書畫家,被譽為“詩詞書畫怪才”。作為“文人畫”先鋒代表人物,他的書畫作品清新淡雅、文人氣質(zhì)濃郁,意境深遠、禪意十足。他曾在泰安美術(shù)館舉辦“泰山之巔”書畫作品個展,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禪意水墨”水墨畫作品個展,在北京798 藝術(shù)區(qū)、美國舊金山灣區(qū)舉辦“禪意中國”書畫作品個展。個人曾獲第52 屆亞細亞美術(shù)協(xié)會大獎。
我于北京,不過是個過客,每次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過,來去匆匆間,北京的美倒早已在我心間留下深刻的印象,猶如一輪明月掛在記憶的窗前,皎潔閃亮。
北京的大氣、磅礴、雄偉,都源自紫禁城。從元代開始,北京就已經(jīng)作為中國的首都存在,至今已有超過八百年的歷史。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之后,就開始營建紫禁城。天上群星之首是紫微星即北極星,俗稱“帝星”。于是,相對應(yīng)地,人間帝王居住的宮城被稱為“紫禁城”。其中的“紫”便是指紫微星,代指皇帝。
紫禁城和中國古代所有的宮殿建筑一樣,是對稱式布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前朝“三大殿”,位于中軸線上,其他的文華殿、武英殿等則依次分布在中軸線兩側(cè)。故宮很大,宮闕重重,門庭森森。但其實,紫禁城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威嚴。相反,滿院花木叢生、飛鳥歡鳴倒是給這大宮城增添了不少生活氣息。尤其是在冬日里,若是遇上一場雪,故宮將變得更加驚艷無比、韻味無窮。
我與紫禁城相遇,正是在一個下著初雪的冬日里。大雪如棉花糖般地落在太和殿頂上,掩蓋了瓦上斑駁的歲月;落在瑞獸“獅子”“仙鶴”身上,忽然給它們增添了一絲人間的煙火氣。最有趣的是,當?shù)钋霸讫埵萆媳桓采弦粚友┌祝瑤讞l龍便真像是在白白的云朵里騰空飛舞。
我踏著初雪在紫禁城里行走,迎面的寒風(fēng)中還夾雜著淡淡的幽香,不禁令人浮想聯(lián)翩。轉(zhuǎn)過朱紅的宮墻,目光瞬間被眼前的景色所驚艷:一片明黃的琉璃瓦在太陽的光照下閃著耀眼的光輝,就連覆在上面的那層薄薄的積雪也被映照得鮮艷照人。等到日薄西山,冬日里的暖陽給白雪皚皚的紫禁城都染上了一層胭脂紅色。此時,殿頂上的鴟吻、脊獸和漫天晚霞交相輝映,猶若童話世界。
山水怡情,林木養(yǎng)性。明清時期的皇帝們都在北京大肆興建皇家園林?,F(xiàn)在我們看到的圓明園(遺址)、頤和園、北海公園等,都是當初的皇家園林。
與南方園林的秀麗溫婉不同,皇家園林更多講究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尊貴與霸氣。如圓明園里“九州清晏”景區(qū)實則象征的正是大清中國版圖。景區(qū)東面的“福海”象征著東海,西北角的“紫碧山房”象征著昆侖山,九島環(huán)列象征著華夏九州。九是最大的陽數(shù),又與“久”諧音,因而成為中國人喜愛的數(shù)字。曾幾何時,許多大型的皇家宴會都在這里舉行。此可謂“上合天數(shù),下合人愿”。
北京的皇家園林,在造園手法上也多借鑒了南方園林。比如,頤和園就是汲取江南園林設(shè)計理念建造而成的。穿過圓圓的月洞門,走上鑲嵌著鵝卵石的小路,一路上兩側(cè)花木扶疏、暗香陣陣。轉(zhuǎn)過回廊,眼前豁然開朗:昆明湖一望無際、碧波萬頃,湖面上浮動著點點游船。玉泉山、玉峰塔倒映在湖水中,光影隨波蕩漾。舉目遠眺,有幾只白色的鷗鳥正悠然飛過,在水天相接處劃出優(yōu)美的弧線。
尤值一提的是,北京皇家園林別出心裁地興建了“海中仙境”主題園林。位于故宮西北方的北海公園,東靠景山,南臨中南海,北接什剎海。北海公園的主體部分正是北海,其水域面積占整個園林面積一半以上。北海中有一座島嶼,名曰“瓊?cè)A島”,島上遍植樹木,郁郁蔥蔥。這座小島所象征的正是“海上仙山”。樹林間散落著許多佛教建筑,如永安寺、白塔等。永安寺主體建筑多使用檀木構(gòu)建。檀木常年散發(fā)著淡淡幽香,引人流連,令人回味。山頂?shù)陌姿且蛔湫偷牟貍鞣鸾虡邮降睦锼?,風(fēng)格獨特,晃然奪目?!昂娴褂持利惖陌姿?,四周環(huán)繞著綠樹紅墻……”伴隨著《讓我們蕩起雙槳》優(yōu)美的歌聲,白塔的美名早已傳遍了大江南北。
說起北京的民居,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于胡同里的四合院。隨著歲月的變遷,北京的許多老胡同、四合院都早已被改造成今天的新城區(qū)。所幸,城內(nèi)還有許多老區(qū)尚未被破壞。比如,在什剎海附近,就保留著成片的胡同和四合院。
胡同都不太寬,但路面平整。臨水的胡同里往往栽種著一些楊柳。一陣清風(fēng)吹來,柳絲兒隨風(fēng)輕輕飄蕩,訴說著無盡的柔情和纏綿。胡同的兩側(cè)是四合院民居。透過開放的大門,可隱約窺見院內(nèi)的景致。四合院房屋不高,但都古樸雅致,頗有歷史感,令人懷舊;四面圍合的院子里,往往種植著一兩棵槐樹,此時槐花兒正開,香氣彌漫,令滿院充滿了生活氣息。
我曾經(jīng)有幸在南鑼鼓巷里小住過幾日。據(jù)說我住所對面的院子曾經(jīng)是蔣介石坐鎮(zhèn)指揮中原大戰(zhàn)的所在。這是一座二進的小院子,黑漆大門通常是緊閉著的,還上了鎖。不知這大門里到底鎖住了怎樣的歲月和故事?我頗感好奇。有一天清晨,我輕輕地推門進去,只見殘垣頹圮,滿目荒涼。天井中的草都已經(jīng)長了半人高。院子里的幾尊石雕隨意放著,雕像畫面早已模糊,只是隱約可見其上雕刻的應(yīng)該是西方人物故事。抬頭仰望,只見房頂上倔強的野草在清晨的薄霧中搖曳,房檐下的彩畫也早已斑駁剝落。再環(huán)顧四周,只見各房門前都上著鎖,里面也空空如也。我只是匆匆繞了一圈,就趕緊退了出來。此時此景,不禁令人感慨萬千。這里也曾起朱樓、宴賓客,如今卻是“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建筑大師貝聿銘曾經(jīng)說過:“建筑是歷史和藝術(shù)的結(jié)合。一幢幢建筑,雕梁畫棟也罷,玻璃鋼結(jié)構(gòu)也罷,承載著一個時代的審美與精神?!苯鼛资陙?,北京城一直在不斷地建設(shè)、發(fā)展。舊的街道住宅逐漸消失,拔地而起的都是現(xiàn)代化的新建筑。國家大劇院、鳥巢、水立方、央視大樓、中國尊等一大批充滿現(xiàn)代主義思想的建筑陸續(xù)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成為這座城市的地標性建筑。當然,北京城也有自己的風(fēng)骨,在弘揚現(xiàn)代建筑藝術(shù)的同時依然不忘繼承傳統(tǒng),于是有了融傳統(tǒng)建筑特色與現(xiàn)代設(shè)計風(fēng)格于一體的北京西站等標志性建筑。
時光向前,北京變得愈來愈富有現(xiàn)代都市氣息。但是,我依舊喜歡徜徉于古道巷陌,看游人如織,聽小二叫賣,一派煙火氣息;或是登步青石橋上,看楊柳依依,聽風(fēng)聲如歌,令人怡然自得。在我心里,這才是最真實、最地道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