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國
明成化年間,長洲(今蘇州)大畫家沈周因機緣巧合,喜得一件寶物。
這天晚上,相城(蘇州下轄區(qū))沈宅院內(nèi),張燈結(jié)彩,笑語盈盈。大畫家沈周穿戴一新,雙目散發(fā)得意之光。除了內(nèi)眷、近仆,還有一位書畫摯友夏守。酒至半酣,沈周說:“夏兄,今日請你鑒賞一件寶貝?!彼炝钊巳〕?,將一幅畫作慢慢鋪展在條案上。夏守精通書畫,工于鑒賞,是知名藏家。他來回踱了兩圈,脫口而出:“此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沈周開懷大笑,已然醉態(tài)。
沈周足不出戶,日日伏案觀看。書房內(nèi),時而傳出陣陣大笑,時而能聽到暗暗抽泣。送飯的小仆,不敢敲門打攪。一連數(shù)日,沈周天天如此。
夏守又登門拜訪,稱近幾日夜夜難眠,常夢見《富春山居圖》,懇請沈周借賞《富春山居圖》數(shù)日。沈周礙于情面,依依不舍交到夏守手中。夏守走到大門,沈周又叫回,往返三次,百般叮囑,須五日后送還。夏守連連應允,如獲至寶,飄飛而去。
沈周度日如年,盼借期速至,望夏守來還。沈周恐其損壞畫作,欲去夏守家催看。但轉(zhuǎn)念一想,未免過于小氣,便又煎心熬神。
第六日,從早至晚,夏守始終未現(xiàn)。沈周如坐針氈,不斷喋喋自語,遂命小仆趕赴夏守家詢問。小仆慌張來報,夏守一家早已人去宅空。沈周聞聽如五雷轟頂,當即暈倒。眾人亂做一團,趕緊請醫(yī)診治。
沈周醒來放聲痛哭一場,叮囑家人不要聲張。沈周略微恢復精神,即刻命人備好筆墨紙硯,夜以繼日臨摹《富春山居圖》。一月內(nèi),沈周背臨下一幅《富春山居圖》,他目駐畫作良久,長嘆不止。
一想到真跡不知飄匿何方,沈周日日悶悶不樂。夫人獻計道:“可以臨圖獻陛下,遂昭告天下知曉,達到以假引真之策。路途上,亦可尋訪真跡?!鄙蛑苜澐蛉嗣钣?,便帶著畫作,趕往京城。路上,沈周遍訪名家古城,打聽真跡下落。至京,沈周進獻皇帝賞鑒,眾大臣齊奏真跡也。憲宗皇帝賞沈周金銀萬兩,封為六品中書舍人。沈周拜退,尋一客棧暫住。幾日后,忽有一宮人來報,宮中畫作被盜,萬歲爺命沈周遍尋天下。
沈周悻悻而歸,一路再無心尋訪真跡。宮廷戒備森嚴,如何又能失盜?真乃天下奇聞。沈周到家顧不得休息,鋪紙揮毫,伏案再臨。一月后,沈周又臨下一幅《富春山居圖》,他仔細端詳畫作,頗為得意,命人將此畫懸于客廳之上,每日觀之,自語道:“此生臨子久先生(黃公望表字)一幅《富春山居圖》亦足矣?!?/p>
一日,小仆慌張來報,家中《富春山居圖》又被盜。沈周慌忙起身,邊跑邊問何時被盜。小仆答剛剛發(fā)現(xiàn)。沈周奔出大門,四下張望,果然看見一人跑出巷尾,腋下似夾有卷軸。沈周趕緊追趕,那人忽快忽慢,一時又難以追上。
那人跑出長洲城外,奔一座道觀而去。沈周緊緊跟隨,來到道觀門口,上書“三清觀”三個鎏金大字。見門虛掩,腿腳一軟,竟撞門而入。沈周環(huán)視院子,觀內(nèi)左為文昌殿,右為藥王殿,中間是三清殿,殿前兩棵銀杏樹清瘦高聳。沈周向大殿內(nèi)望去,殿內(nèi)供奉著三清道祖,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各站其位,金幡垂地,清香繚繞。龕前一位道長盤腿靜坐,雙眼微閉,面露喜色。那道長先發(fā)話了:“石田(沈周表字)老弟請進,我在此等你多時了?!鄙蛑苊柕篱L尊號。道長說:“不瞞老弟,我乃一峰道人(黃公望號)?!鄙蛑荏@呼道:“你是子久先生嗎?這、這……”黃公望站起,領著沈周來到后院。二人進入一個書房,沈周一眼便看見墻上掛著三幅《富春山居圖》,呆愣無語。黃公望輕撫沈周背部,說:“《富春山居圖》都被我‘盜來了,這些年,我沒見到此圖,實在難以度日,遂又來尋此圖。又見老弟功力非凡,故一并拿來欣賞把玩。依我之見,沈老弟的畫作不在我之下,實屬上乘佳品。不過,有一事奉告,你以臨摹本敬獻圣上,雖當今天下無人識破,亦可為以假引真之策,但此乃欺君之罪,實為不可,否則有殺身之禍?!?/p>
霎時,沈周驚出一身冷汗,突然一陣輕霧,黃公望不見了。沈周驚愕不已,滿院急呼。忽覺有人輕撫脊背,他隨即驚醒,渾身酸軟無力,見妻妾兒女仆役圍在跟前,便問這是何故。有人忙答道:“自從《富春山居圖》被夏守騙盜后,老爺您一直昏迷不醒,已經(jīng)月余。”
沈周稍好,便命人四處探查夏守音訊,無果。沈周伏案臨摹《富春山居圖》,幾日后,起手初有輪廓,忽把筆擲于紙上。沈周獨坐垂淚,哀嘆道:“圖不在,安能現(xiàn)氣韻?”沈周臨不出《富春山居圖》,日不思茶,夜不入寐,郁郁寡歡。無論家人百般規(guī)勸,沈周漸入膏肓之狀。一日,沈周突然口吐濃血,不久病亡了。
長洲郊外,沈周隆重的送葬隊伍緩緩而行。在遠處的高坡上,一雙含淚的抑郁的眼睛遠眺著,有人看見那是沈周的摯友——夏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