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彪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山東濟寧 272000)
足踝部由于遭受高能量或機械沖擊,容易造成踝部骨頭連續(xù)性中斷損傷,從而導致足踝部骨折。踝部,主要包括脛骨的遠端與腓骨的遠端以及踝穴與距骨,統(tǒng)稱為足踝關節(jié)。足踝部骨折即足踝關節(jié)部位發(fā)生的破裂,主要表現為局部的腫脹、疼痛、畸形、功能發(fā)生障礙、足部活動受到限制等[1]。該文以2017年2月—2018年6月為研究段,主要探究了心理護理對急診足踝部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選取該院收錄治療的88例足踝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44例,對照組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為 19~78 歲,平均年齡為(39.78±3.2)歲,高空墜落至骨折患者14例,摔傷21例,車禍9例;觀察組包括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為21~77歲,平均年齡為(37.99±4.5)歲,高空墜落至骨折患者15例,摔傷23例,車禍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損傷原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其他指標分析。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例如飲食指導、基本心理疏導、基本運動護理,對照組患者在進行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增加詳細的心理護理,具體心理護理項目如下。
其一,術前宣傳教育[2]?;颊呷朐汉?,護理人員需向患者及其家屬一一講解足踝部骨折相關專業(yè)信息,使患者盡可能了解自身身體狀況,以利于更好地康復。同時,護理人員需向患者家屬耐心介紹醫(yī)院周邊環(huán)境,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的順利進行,針對不同的患者,護理人員需制定不同的護理方案,面對患者源源不斷的問題,護理人員應耐心解答,消除患者緊張疑惑的心理。
其二,心理疏導。對于患者而言,突發(fā)的骨折狀況可能導致內心的焦慮惶恐,護理人員需向患者講解成功治療的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病人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增加,對疾病的消除更加有益[3]。
其三,疼痛護理。由于患者足踝部骨折,患者日常活動受到大大限制,翻身等基本活動甚至難以正常進行,因此患者足踝部疼痛時常常伴隨四肢以及后背疼痛,此時護理人員需根據病人疼痛部位及程度,及時給予患者口服或靜脈注射合適的止痛藥或采取與患者聊天、觀看影音的方式,幫助患者改善疼痛,有助于健康的恢復[4]。
其四,并發(fā)癥護理[5]。足踝部骨折患者術后如遇護理不當常常出現多種并發(fā)癥,如靜脈血栓、距骨外傾移位、關節(jié)紊亂以及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等。對于足踝部骨折患者下肢需長期保持不動,因此常常導致靜脈血栓的形成。在護理過程中,需將患者下肢抬高,并服用活血化瘀類藥物,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血栓的產生。同時,護理人員需協(xié)助患者定時翻身,對不適部位及時按摩,不僅能夠減少疼痛感,而且可有效促進全身血液流動。
其五,出院后日常指導[6]?;颊卟∏榛竞棉D后,可辦理出院手續(xù),出院前,護理人員需對患者日常生活給予簡單指導,叮囑患者每日需進行適當運動,以不出現疲勞為最佳運動量,防止造成二次損傷,并定期進行X射線復查。患者出院后早期腫脹部位尚未完全消退,過度鍛煉易造成骨折部位易位,此時以足部適當拉伸收縮訓練為主。隨著時間的延長腫脹部位漸漸消退,可在家屬協(xié)助下增加受傷關節(jié)輕微活動。當患者骨折部位基本穩(wěn)定后,可對鍛煉強度和運動量適當增加,以防止踝關節(jié)出現黏連或出現肌肉萎縮。同時,護理人員應指導家屬對患者心理適時開導,以免拄拐對患者心理造成壓力過大,心理產生負擔,為患者營造舒適健康的康復環(huán)境,加快骨骼的恢復。
根據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統(tǒng)計并比較兩組患者負面情緒指數;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術后 0、12、24、48 h 以及72 h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
利用SPSS 21.0專業(yè)統(tǒng)計學軟件對該次護理結果進行分析,分別利用χ2值、t值檢驗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利用P值檢驗組間差異,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入院當天兩組焦慮、抑郁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均得到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抑郁評分為(7.77±2.88)分,焦慮評分為(8.38±3.10)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2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對比[(±s),分]
組別HAMD入院當天 術后1周images/BZ_10_1863_798_1893_831.pngHAMA入院當天 術后1周觀察組(n=44)對照組(n=44)18.89±2.1219.20±1.997.77±2.8816±.56±2.6720.00±2.1119.99±3.128.38±3.1016.76±2.90
觀察組對患者術后 0、12、24、48 h以及 72 h的疼痛程度評估結果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s)
組別0 h 12 h 24 h 48 h 72 h觀察組(n=44)對照組(n=44)4.77±1.24.89±1.84.01±0.94.38±0.63.46±0.73.98±0.82.59±0.83.11±0.92.08±0.42.77±0.5
足踝部為人體最常見骨折部位之一,由于某些原因使患者從高空墜落或跳下時,足部最最先著地部位,跟部骨骼被極限壓縮,從而導致骨折的發(fā)生[7]。對于骨折患者及時對骨折部位進行固定至關重要,如發(fā)現異常應及時調整固定板,必要時可實行X射線檢查,防止骨折部位發(fā)生錯位。踝關節(jié)被固定后應將下肢抬高,以排除血栓形成。由于骨骼硬度極大,如發(fā)生創(chuàng)傷受力必定極大,因此常常會伴隨強烈的疼痛感,從而影響患者心理,使患者產生焦躁、緊張。護理人員術前需對患者心理及時開導,與患者及時溝通,講解疾病治療手段,使患者對于病情產生大致了解,消除焦慮感,保持積極的內心環(huán)境?;颊哌M行踝關節(jié)手術治療后,為了防止患者患處頻繁活動,需對創(chuàng)傷部位進行功能性固定,不但能夠加快愈合速度而且能夠提高足踝部穩(wěn)定性,但很大程度上使患者活動受到限制,提高了肌肉黏連概率。因此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鍛煉,可根據患者恢復時間和恢復情況增加鍛煉強度,增大鍛煉范圍。
該研究根據足踝部骨折特點與臨床表現進行治療和護理,綜合分析了心理護理對急診足踝部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入院當天兩組焦慮、抑郁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均得到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抑郁評分為(7.77±2.88)分,焦慮評分為(8.38±3.10)分優(yōu)于對照組,可見心理護理能夠明顯改善患者術后緊張焦慮抑郁的情緒。對術后72小時病人疼痛程度進行評分發(fā)現,心理護理可顯著降低患者疼痛指數,使舒適感相對增加,有助于身體機能的恢復。綜上所述,對于足踝部骨折患者而言,對其實施高效的疾病護理同時需加強術后疼痛的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焦慮感,降低抑郁指數,減少焦躁情緒的產生,使患者保持良好冷靜積極的心態(tài),減少住院時間,有利于創(chuàng)傷骨骼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