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強
摘要:B9矮化自根砧苗抗寒力較強,結(jié)果早,豐產(chǎn)性強,非常適合矮化密植栽培,目前波蘭和美國有少量應用。在建園時采用自帶lO—15個分枝的優(yōu)質(zhì)大苗,在種植后的第2年就能達到1000-1500kg的產(chǎn)量。種植后的4-5年進入豐產(chǎn)期,產(chǎn)量能到4000~5000kg。
關鍵詞:B9砧木;育苗;技術
文章編號:l005-345X(2019)06-0069-02中圖分類號:$661.1文獻標識碼:A
1.
砧木的繁育
B9矮化砧木生產(chǎn)主要是以嫩枝扦插進行繁育為主,采用1年或多年生組培苗的頂端新梢扦插育苗,可以極大程度降低生產(chǎn)成本和勞動強度,扦插苗成本比組培苗降低40%-50%,可用于B9砧木苗的規(guī)模化生產(chǎn)。
扦插方法:選擇1年生或多年生無毒B9組培苗木,剪取枝條頂端新梢,長度為15-20cm,粗度為0.2-0.4cm,保留頂端2-4片新葉,其它葉片全部去除,作為插穗,用濃度為1500mg/L的IBA蘸根,插入蛭石:河沙:珍珠巖(2:2:1)混合基質(zhì)。扦插最好選擇在智能溫室或日光溫室內(nèi)進行,溫室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夜間溫度控制在15-20℃。扦插初期室內(nèi)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0%-90%,扦插后2-3周,待新根長出后濕度逐漸下降到50%-70%。中午可采用遮陽網(wǎng)遮蔭和全自動迷霧的方法保持棚內(nèi)溫度和濕度,并用800倍甲基托布津每隔7d進行1次藥劑處理,防止立枯病等病害發(fā)生。
如果扦插時間比較早,可當年移栽到大田,長到8、9月份粗度可達1cm左右時,可進行芽接。如果扦插時間較晚,可在土地結(jié)凍前將扦插生根苗從營養(yǎng)缽或苗圃起出進行沙藏,第2年春季進行移栽。
2 嫁接
2.1 秋季嫁接
扦插苗生長到8-9月份時,粗度長到1cm左右時可進行嫁接,一般采用“T”型芽接和木質(zhì)壓接,嫁接的高度為離地面20cm左右,嫁接時最好選擇晴天無露水的情況下進行。
2.2 冬季嫁接
土壤上凍前把所有砧木挖出苗圃,放到冷庫保存,要保持冷庫的濕度在80%-90%。砧木放到冷庫之后可以隨時進行嫁接,嫁接的時間一般在2月份以后,嫁接的方法可以采用木質(zhì)芽接、雙舌接和劈接,嫁接好之后采用蠟封的辦法保存
3 定植
3.1 苗圃地選擇
苗圃地的選擇應具備“三通一平”條件,水通、電通、路通和地平。苗圃地應選在地勢平坦的地塊,地勢低洼、排水不暢的地塊不適宜育苗,而交通方便有利物質(zhì)和苗木調(diào)運。苗圃地選在無危險性病蟲源的地塊上,如發(fā)現(xiàn)有危害苗木嚴重的地老虎、蠐螬、腐爛病、干腐病等,育苗前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預防。
3.2 定植
選擇植株健壯無病蟲害的嫁接苗,定植前進行修根,修根后將苗在1%-2%過磷酸鈣溶液或清水中浸泡12-24h后再進行定植。定植密度為行距90-100cm,南北行,株距33-35cm,每667m2定植1900-2200株。定植一定要細致,將根系充分舒展,定植深度以苗圃地時根基深度為準,定植完成后一定要及時灌溉定植水。
4 大田管理
4.1 抹芽和二次剪砧
嫁接苗定植后,在嫁接芽以上10cm進行短截,此次為第1次剪砧。再日常管理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苗木未成活或是嫁接芽未成活的情況,要及時的進行補苗或者補接。嫁接芽和砧木芽萌發(fā)后要及時抹除砧木上長勢旺盛的側(cè)枝,尤其是比嫁接芽萌發(fā)枝條長的砧木側(cè)枝,當嫁接萌發(fā)的側(cè)枝長到10cm以上時,要及時抹除砧木上所有的側(cè)枝,同時再嫁接芽以上留0.5-1cm進行短截,此為第2次剪砧。在育苗整個生長期內(nèi)都要及時抹去砧木上萌發(fā)的側(cè)枝。
4.2 綁枝固定
矮化自根苗干性和直立性較差,要通過竹竿進行固定。竹竿選擇長度1.5m,粗度在1.5-2cm,竹竿的一頭削成馬蹄形,把竹竿插在嫁接苗的一側(cè),插入地下深度30cm,地面以上保留120cm,插竹竿時所有竹竿都插在同一側(cè),這樣方便以后的日常管理。
當嫁接芽長到20cm時,用綁藤機固定在竹竿上,枝條每生長20-30cm時固定一次,讓枝條延著竹竿直立生長,直到嫁接苗的高度超過120cm,在綁枝時千萬不要綁的太緊
4.3 促發(fā)側(cè)枝
當株高為70-75cm時候開始噴50mg/L濃度6-BA,根據(jù)天氣情況,每7-10d噴1次6-BA。像嘎拉這種易發(fā)生側(cè)枝的品種,6-BA處理3次即可;像富士這種不易發(fā)生側(cè)枝的品種,要用6-BA處理4次。僅在新稍的頂端噴施6-BA,藥液不能流到其他部位。噴施6-BA的適宜天氣為陰天、有風且濕度大、溫度在18-20℃。高溫、光照強烈、干燥的天氣降低激素的效果。
4.4 肥水管理
為了促進苗木迅速的生長,應及時中耕土壤,促進根系生長。前期以清水為主,待嫁接苗長出新根后利用滴灌的時候隨水施肥,施肥的過程中濃度千萬不要過高,否則會造成燒苗的現(xiàn)象。7月份以后,控制氮肥的使用,以葉面噴施為主,每個7-10d噴施1次0.3%的磷酸二氫鉀和400-600倍多肽氨基酸葉面肥,促進苗木組織充實,防止抽稍。
5 優(yōu)質(zhì)大苗標準
蘋果苗落葉后,苗木基部品種接口以上10cm處干徑1.5-2.5cm,苗木高度在1.8m以上。整形帶有10-15個分支,長度在40-50cm,分布均勻,分枝角度≥60°。苗圃中未達到優(yōu)質(zhì)大苗標準的可以在第2年春天在60-70cm處短截,去掉所有側(cè)枝,選擇頂端一個長勢健壯的培養(yǎng)為主干延長枝,管理方法和第1年苗圃的管理方法一樣。
6 病蟲害防治
整個生育期期內(nèi)蘋果苗發(fā)生的病蟲害有白粉病、半點落葉病、蚜蟲,下面介紹這幾種病蟲害的防治技術。
6.1 防治白粉病
保護重點時期主要放在春季,在發(fā)病初期就要把病情控制住,以免到發(fā)病后期難于防治。使用藥劑以15%三唑酮1000-1500倍液、10%苯醚甲環(huán)唑2000-30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的防治效果最好。
6.2 斑點落葉病
蘋果斑點落葉病主要為害展葉在20d以內(nèi)的葉片,可定期噴施80%代森鋅600-800倍液用于防病前的預防藥劑.發(fā)病初期噴灑25%咪鮮胺乳油500-600倍液或lO%苯醚甲環(huán)唑2500-3000倍液,連用2-3次,間隔5-7d。
6.3 蚜蟲
生長期防治抓住苗木萌芽后進行防治,防治時全樹噴霧。藥劑有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