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藏南宋徽州文書考釋*

      2019-11-25 10:21:56張艦戈
      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 2019年0期
      關鍵詞:文書原件山地

      張艦戈

      在現(xiàn)存的中國古文書中,南宋時期的土地買賣文書,特別是原文書,十分稀見。從目前公布的情況來看,徽州文書中保留下來十件南宋時期的土地買賣文書,彌足珍貴。這些文書分藏在不同的機構,基本情況如下:

      1. 《南宋嘉定八年(1215)四月附産戶吳拱賣山地契録白》,原件藏中國國家圖書館。録文參見張傳璽主編《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上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532—533頁。

      2. 《南宋淳祐二年(1242)十月休寧縣附産戶李思聦等賣田、山赤契》,原件藏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爲現(xiàn)存最早的南宋原文書。影印的圖版見王鈺欣、周紹泉主編《徽州千年契約文書·宋元明編》第1卷,花山文藝出版社,1991年,第5頁,彩版見彩頁1。

      3. 《南宋淳祐八年(1248)六月祁門縣胡夢斗賣山赤契》,原件藏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影印的圖版見王鈺欣、周紹泉主編《徽州千年契約文書·宋元明編》第1卷,第6頁,彩版見彩頁2。

      4. 《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七月祁門李從致等賣山田契》,原件藏北京大學圖書館。録文參見張傳璽主編《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上冊,第534—535頁。

      5. 《南宋寶祐三年(1255)八月祁門縣周文貴賣山地契》,原件藏北京大學圖書館。録文參見張傳璽主編《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上冊,第536—537頁。

      6. 《南宋寶祐四年(1256)四月祁門縣李通賣山白契》,原件藏山東省圖書館。

      7. 《南宋景定元年(1260)正月祁門縣徐勝宗賣山地契》,原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録文參見張傳璽主編《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上冊,第537—538頁。

      8. 《南宋景定五年(1264)十月祁門縣項永和賣山地赤契》,原件藏安徽省博物館,編號: 2-26597。録文參見張傳璽主編《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上冊,第538—539頁。

      9. 《南宋咸淳三年(1267)三月方伯淳賣山、地赤契》。原件藏安徽省博物館,編號: 2-29637。録文參見張傳璽主編《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上冊,第540—541頁。

      10. 《南宋咸淳六年(1270)九月休寧縣吳運幹賣山地契》,原件藏中國國家圖書館。録文參見張傳璽主編《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上冊,第541—542頁。

      以上這十件文書中,有九件文書,買賣的土地位於徽州祁門縣。其中歸化鄉(xiāng)義成都五件(文書1、5、7、8、10),歸化鄉(xiāng)歸仁都兩件(文書2、4),武山鄉(xiāng)尤昌上都一件(文書5),尤昌下都一件(文書3)。還有一件文書所在縣及鄉(xiāng)都情況不明(文書9),但估計也在祁門縣。至於賣主,文書1的賣主爲“附産戶吳拱”,本籍不明。文書2的賣主爲“休寧縣附産戶”,本籍應該爲休寧縣。文書9中賣主情況不明,可能是在祁門縣。其他七件文書的賣主都是祁門縣人。

      本文將結合各種文獻及其他宋代徽州文書,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收藏的兩件文書進行考釋。

      一、 南宋淳祐二年(1242)休寧縣李思聦等賣田、山赤契

      【釋文】

      01 休寧縣附産戶①李思聦、弟思忠,同母親阿汪嘀議,情願將父□□

      04 東至大溪,西至大降,南至胡官人山、隨壠⑥分水直下至大溪,北至

      08 契日一並交領足訖。其田、山今從賣後,一任受産人聞官□

      09 祖舜元戶起割稅錢收苗爲業(yè)。其田、山內如有風水陰地,一任

      10 買主胡應辰從便遷塟,本家不在占攔。今從出賣之後,如

      11 有內、外人占攔,並是出産人祗當,不及受産人之事。所有元典⑧

      12 買上手赤契伍紙⑨,隨契繳付受産人收執(zhí)照會。今恐人心

      13 無信,立此斷賣田、山文契爲照。淳祐⑩弍年十月十五日李思聦

      14 (押)

      15 弟李思忠(押)

      16 母親阿汪(押)

      17 見交錢人叔李餘慶(押)

      18 依口書契人李文質(押)

      19 今于胡應辰名下交領前項契內拾柒【界】官會壹百弍拾貫文省,

      21 年月日李思聦(押) 弟李思忠(押)

      22 母親阿汪(押)

      【注釋】

      ① 附産戶,可能就是“寄莊戶”。寄莊是指在戶籍以外置備土地的行爲。寄莊戶在唐代就已出現(xiàn),《舊唐書》載:“其寄莊戶準舊例從八等戶稅,寄住戶從九等戶稅。”(1)《舊唐書》卷四八《食貨上》,中華書局,1975年,2091頁。在宋代,寄莊情況很常見。《宋會要輯稿》載:“今欲將兩浙諸州縣已措置未就緒去處,更不須圖畫打量造納砧基簿,止令逐都保先供保伍帳,排定人戶住居去處。如寄莊戶,用掌管人,每十戶結爲一甲,從戶部經(jīng)界所立式……如外鄉(xiāng)人戶寄莊田産,亦合關會各鄊保甲簿有無上件姓名,如有即行將物力於住居處關并作一戶。其外州縣寄莊戶,準此關會?!?2)《宋會要輯稿》食貨六之四十至四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6107—6108頁。本件契約的立契人自稱“休寧縣附産戶”,可能是指其本籍在休寧縣,但出售的土地在祁門縣。故從祁門的角度來看,就是寄莊戶。

      ② “祈門縣”同“祁門縣”。在宋、元徽州文書中,常將“祁門”書寫或刷印作“祈門”。如《南宋咸淳六年(1270)九月休寧縣吳運幹賣山地契》中寫作“祈門縣義成都四甲”。《元至大元年(1308)祁門縣稅使司公據(jù)》刷印爲“祈門縣”(3)原件藏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圖版見《徽州千年契約文書·宋元明編》第1卷,8頁。。

      ④ 從南宋開始,土地字號以千字文爲序排列。“梨”當爲“愛育黎首”之“黎”字誤寫。

      ⑤ “次夏田”即“次下田”之意。按照淳熙《新安志》的記載,當時田地一般分成上、中、下三等,不同等級的田地,稅錢不同。例如,徽州的歙、休寧、祁門、績溪、黟五縣,“上田園每畝稅錢二百,爲夏稅紬四寸……中田園每畝稅錢百五十,爲夏稅紬三寸……下田園稅錢每畝百文,爲夏稅紬一寸二分”(6)淳熙《新安志》卷二《貢賦·稅則》。。根據(jù)弘治《徽州府志》的記載,元代徽州路祁門縣土地分爲上、中、下、次下、次不及共五等(7)弘治《徽州府志》卷三《食貨二·財賦》。。這件契約中提到“次下田”,從中可以推斷南宋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次下田”,而不是只有上、中、下三等。

      在宋代徽州文書中,書寫田、山等級時,常以“尚、忠、夏”來代替“上、中、下”,這是一種雅稱,有吉祥之意。除了本件文書外,《南宋嘉定八年(1215)四月附産戶吳拱賣山地契録白》中提到了“尚山”,就是“上等山”之意。《南宋寶祐三年(1255)八月祁門縣周文貴賣山地契》則徑直寫作“夏等山”,就是“下等山”之意。

      ⑥ 原文書中“壠”字右添。

      ⑦ 官會拾柒界,指南宋年間發(fā)行的第十七界會子。會子是紹興三十年(1160)由戶部開始發(fā)行的紙幣。乾道五年(1169),會子正式開始定界發(fā)行,三年爲一界,每界一千萬貫,但從第二界開始便超出此預定之數(shù),以後發(fā)行量逐漸增多。淳祐七年(1247)又規(guī)定第十七、十八界會子更不立限,永遠行用(8)《宋史》卷一八一《食貨下三》,中華書局,1985年,4409頁。。

      省,爲“省陌”,亦稱“省錢”?!澳啊蓖ā鞍佟?,亦稱“佰”。以不足百數(shù)之錢作百錢使用,稱爲短陌或“短錢”。宋初“因漢(後漢)制,其輸官亦用八十或八十五,然諸州私用猶各隨俗,至有以四十八錢爲百者。(太平興國二年)丁酉,詔所在悉用七十七爲百”(9)李燾《續(xù)資治通鑑長編》卷一八太平興國二年丁酉條,中華書局,1992年,412頁。。

      ⑧ “元典買”即“原典買”。明初,避用“元”字。(明) 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寫到:“余家先世分關中寫吳原年、洪武原年,俱不用元字。想國初惡勝國之號而避之,故民間相習如此。史書無所考見,姑記之,以詢之熟典故者焉?!?10)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卷一《國初諱用元字》,中華書局,1982年,14頁。(明)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中稱:“嘗見故老云: 國初曆日,自洪武以前,俱書本年支干,不用元舊號。又貿易文契,如吳元年、洪武元年,俱以‘原’字代‘元’字。蓋又民間追恨蒙古,不欲書其國號。”(11)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卷一《年號別稱》,中華書局,1959年,799頁。(清) 郝懿行《晉宋故事》載:“前明初造事,涉元朝文字簿書率皆易‘元’爲‘原’,沿至今日。”(12)郝懿行《晉宋書故》,光緒十七年廣雅書局刻本,《叢書集成新編》(114),新文豐出版社,2008年,368頁。

      此外,“元”改“原”,亦有避諱之説。朝鮮王朝時期的學者崔世珍(1467—1543)在爲朝鮮編纂的明朝公文教科書《吏文》所作的注釋《吏文輯覽》中,在解釋“前原”時,就認爲:“原,本元字,以高皇帝諱元章,故代作原字?!?13)崔世珍《吏文輯覽》,極東書店,1962年,318頁。

      ⑨ 上手,是指交易土地先前的買賣契約,用於證明來源清晰。赤契又稱紅契,是指買賣田宅後,經(jīng)官納稅而由官府蓋印的文契,與“白契”相對。

      ⑩ 現(xiàn)存的南宋徽州土地買賣文書中,書寫立契時間時,皇帝的年號接契末文字書寫,均不抬頭(14)阿風《宋代以來中國土地買賣文書書寫格式的變遷與地域差異》,張新民主編《探索清水江文明的蹤跡——清水江文書與中國地方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巴蜀書社,2014年,942—970頁。。

      【解説】

      原文書高355毫米,寬555毫米。契約上蓋有祁門縣稅務(15)在宋代,徽州休寧、婺源、祁門、績溪等縣設有“監(jiān)商稅務一員”。參見弘治《徽州府志》卷四《職制·郡邑官屬·宋》。的條形官印多枚,印文模糊,無法識認。第1—18行爲買賣契約,第19—22行爲領價約。

      休寧縣附産戶李思聦、李思忠兄弟二人,“同母親阿汪商議”,決定將父親在世時購買的祁門縣歸仁都的田、山,斷賣於祁門縣歸仁都的胡應辰名下爲業(yè)。契價當日交清,買主可以聞官過割,永遠爲業(yè)。以後即使發(fā)現(xiàn)風水陰地,賣主也不能反悔。至於家人、外人提出異議,全部由賣主承擔,與買主無涉。所有原典買(16)戴建國從“所有元典買上手赤契伍紙,隨契繳付受産人收執(zhí)照會”這句話中推測,“李思聦斷賣給胡應辰的田地是從他人處承典來的,而不是斷買來的。因此他斷賣給胡應辰的實際上是法律規(guī)定的已典貼買權和上典買人向下典買人回贖典田的權利”。參見戴建國《宋代的民田典賣與“一田兩主制”》,《歷史研究》2011年第6期。的上手赤契五紙,全部交給買主胡應辰收執(zhí)。最後,李思聦、李思忠兄弟及母親阿汪依次署押。中見人李餘慶、書契人李文質也同時署押。

      這件契約中提到出賣之前,李思聦兄弟要同母親商議,最後“母親阿汪”署押,領價亦有母親阿汪署押。這里的“阿汪”應該是寡母,在父親去世後,母親是否知情,構成契約成立的要件之一?!赌纤蜗檀救?1267)三月方伯淳賣山、地赤契》中也提到“奉母親指零”,在賣契最後亦有母親的署押。這些契約都反映出父親去世後,寡母作爲尊長,有知情、同意的權力(17)阿風《明清時代婦女的地位與權利——以契約文書、訴訟檔案爲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15頁。。

      國家圖書館藏《南宋嘉定八年(1215)四月附産戶吳拱賣山地契録白》,亦提到“附産戶”,今附録如下。

      01 録白(18)録白,即指抄寫的複本。在《武義南宋徐渭禮文書》中保存了較多的“録白印紙”。參考鄧小南《再談宋代的印紙曆子》,《宋代歷史探求》,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227頁。在明代,文書抄件又稱“抄白”,與録白含義相似。: 附産戶吳拱,祖伸戶有墳山一片,在義成都(19)義城都,宋屬歸化鄉(xiāng),在縣東。明代爲十一都。參見淳熙《新安志》卷四《祁門·鄉(xiāng)都》,弘治《徽州府志》卷一《廂隅鄉(xiāng)都·祁門》。

      02 四保,場字號,項七仁後塢弍拾柒號,尚山。在墳後高

      03 山,見作熟地一段,內取三角,今將出賣與朱元興。係拱

      04 分,並買弟桿等分,共計一半,計價錢官會陸貫省。

      05 其山地東止高尖降及三保界,西止墳後

      06 山元買項七山長塢心爲界,北降。今從賣後,一任

      07 朱元興聞官受稅、鋤作、變種杉苗爲業(yè)。如有外

      08 人欄占,並是拱自祗當,不及受産人之事。所有本

      09 戶元買張敏中並弟桿等官印親契(20)官印親契,指蓋有官印的上手赤契。,共計弍道,

      10 一並繳付朱元興執(zhí)照。其契內別有照使,供即別立領,

      11 於朱元興名下領去。今恐人心無信,立此賣契爲據(jù)。

      12 嘉定捌年四月初一日

      13 吳拱(21)此爲抄契,故署名后沒有花押。

      14 今於契後批領,項七仁後塢高山山地價錢前去足訖,

      15 並無欠少。今於契後批領爲照。同前年 月 日吳拱

      16 助押契人黃德和

      這件文書是現(xiàn)存最早的徽州文書,不過從“録白”二字,可知是抄件。契約中提到“附産戶吳拱”,可知吳拱非祁門縣籍。張傳璽主編《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題名爲《南宋嘉定八年祁門縣吳拱賣山地契》,不妥,擬改今名。

      文書第1—13行爲賣山契,第14—16行爲領價契。附産戶吳拱承祖吳伸戶有墳山一片、熟地三角(其中包括從其弟吳桿處購買的份額),坐落在祁門縣義城都四保。賣與朱元興名下爲業(yè),種植山苗。其原買張敏中及吳拱原買其弟的官印赤契二道,全部交給買主朱元興收執(zhí)。因爲原契內還涉及別處産業(yè),如果吳拱需要的話,可以別立領契,從朱元興處領去使用。

      二、 南宋淳祐八年(1248)六月祁門縣胡夢斗賣山赤契

      【釋文】

      01 武山鄉(xiāng)胡夢斗,今將尤昌下都①如字源卄二號山

      02 壹叚②。東止田,西止降,南止王冨山地,北止康如楫地。

      03 其山計三畝,隨田直上止降。今將出賣與同鄉(xiāng)

      04 人李武成,三面平議價錢十七界官會弍佰貫。

      05 其官會當日交領足訖。其山未賣已前,不曾與

      06 家人、外人交易。其山係西排,自有康如楫上手照

      07 證,其上手並分付照證訖。如有四止不明,並是出産

      08 人知當。其契請業(yè)主行官納兌,起割稅錢,入李

      09 武成戶供觧。今恐人無信,立此賣契爲憑。淳

      10 祐八年六月十五日 胡夢斗(押)

      11 見交錢人李敬孟(押)

      12 今于李武成手交去賣尤昌下都馬槽塢西排山價、

      13 地價錢足訖,別無碎領,只此一領爲(22)原文書有兩個“爲”字,後面一個應爲衍文。憑。淳

      14 祐八年六月十五日胡夢斗(押)

      【注釋】

      ① 尤昌下都,在縣南,屬武山鄉(xiāng),明爲十三都(23)參考《新安志》卷四《祁門·鄉(xiāng)都》、弘治《徽州府志》卷一《廂隅鄉(xiāng)都·祁門》。。

      ② “叚”爲“段”的俗字(24)劉復、李家瑞編《宋元以來俗字譜》,121頁。。

      【解説】

      原文書高295毫米,寬420毫米。文書第1—11行爲賣山契,第12—14行爲領受價銀的“批領”。此文書與《南宋淳祐二年(1242)十月休寧縣附産戶李思聦等賣田、山赤契》的條形稅務官印不同,蓋有圓形團印一顆,騎縫團印半顆。宋代稅務印一般分爲團印、條印兩種,《慶元條法事類》載:“諸稅務團條印知州面勒雕造,歲壹易之,舊印送州毀”,“稅務印,團印徑四寸,條印闊壹寸長陸寸,皆具某年某州縣鎮(zhèn)寨商稅務某印,當職官書字”(25)《慶元條法事類》卷一七《文書門二·給納印記》,卷三六《庫務門一·場務式》。。

      祁門縣武山鄉(xiāng)人胡夢斗,將位於尤昌下都山一段,出賣與同鄉(xiāng)人李武成。賣主、買主及中人三面議定價格官會二百貫。契價當日一次交清,契後書立領價契。契約中同時明確説明,原買康如楫的上手契要全部交與李武成。本件契約只有賣主署押,無中人與代書人。

      在現(xiàn)存的南宋徽州文書中,原藏山東省圖書館的《南宋寶祐四年(1256)四月祁門縣李通賣山白契》也是一件武山鄉(xiāng)的土地買賣契約,今附録如下:

      01 武山鄉(xiāng)尤昌上都(26)武山鄉(xiāng),在祁門縣南,包括化成、尤昌二都。尤昌又分上、下二都。入明以後,尤昌上都改爲十二都,尤昌下都改爲十三都。參見淳熙《新安志》卷四《祁門·鄉(xiāng)都》,弘治《徽州府志》卷一《廂隅鄉(xiāng)都·祁門》。第十甲李通,今將自己分帳(27)分帳就是分家、別籍之意?!白约悍謳ぁ北硎境鲑u的山地來自於家産分析。在宋元時代的徽州,分家常常稱爲“分帳”。如《元泰定二年(1325)正月祁門縣謝利仁、謝貴和分家合同》(《徽州千年契約文書·宋元明編》第1卷,12頁)中寫道:“其金字號帳,係是謝利仁收掌爲業(yè)。玉字號帳,係謝貴和收掌爲業(yè)。”合同結束語則是:“今恐無憑,立此標分的帳爲用者。”內山一叚,

      02 在儒教上都(28)儒教上都,宋代屬祁門孝上鄉(xiāng),明代屬孝上鄉(xiāng)十五都。參見淳熙《新安志》卷四《祁門·鄉(xiāng)都》,弘治《徽州府志》卷一《廂隅鄉(xiāng)都·祁門》。蘆塢源,樓字叁拾玖號,夏山壹畝貳角。其山

      03 地東止小田塢口及兄鄭啇弼田,南止塢心及坑,西止降,北止壟,抵鄭

      04 支地。及將前項四止內山地,出賣與胡二秀才,三面平議價

      05 錢十八界官會弍貫文省。其錢當立契日兩相分付,並無

      06 少欠。其山未賣已前,與家、外人即無交易。如有交加不清,並

      07 是出産人自行支當,不涉買人之事。今恐人無信,立此文

      08 契爲憑。寶祐四年四月初八日李通(押)

      09 今領去前項賣樓字叁拾玖號契內價錢十八界官會,盡數(shù)

      10 交領足訖,別無碎領,只此一領爲照。寶祐四年四月初八日李通(押)

      這件契約第1—8行爲賣山契,武山鄉(xiāng)尤昌上都李通將自己分家書內下山壹畝貳角,經(jīng)三面商議以十八界官會貳貫文省之價賣與祁門孝上鄉(xiāng)儒教上都胡二名下。第9—10行爲領價的“批領”,契價一次交清,並言明不再另立碎領。

      猜你喜歡
      文書原件山地
      山地草甸
      略論春秋時期的邦交文書
      國學(2020年1期)2020-06-29 15:14:16
      穿越火線之山地作戰(zhàn)
      敦煌文書P.2704“一七”、“二七”之釋讀及相關問題
      敦煌文書P.2704“一七”、“二七”之釋讀及相關問題
      山地之旅
      不一樣的皇冠
      新少年(2018年6期)2018-08-03 10:27:52
      《馬關條約》原件
      視野(2018年5期)2018-03-29 05:14:36
      山地之美——雨補魯
      一件新出于闐語世俗文書
      思茅市| 青冈县| 云浮市| 牟定县| 枞阳县| 曲靖市| 新巴尔虎左旗| 张家川| 铜山县| 合肥市| 大连市| 崇礼县| 宿迁市| 六安市| 苏尼特右旗| 天津市| 普兰县| 收藏| 阳信县| 翼城县| 荣昌县| 灵川县| 固镇县| 日喀则市| 翁牛特旗| 重庆市| 高阳县| 郯城县| 城固县| 宁安市| 温州市| 连州市| 陆河县| 永川市| 嵊州市| 翁源县| 高唐县| 和平区| 成都市| 六枝特区| 贺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