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文亮小學 王 瑩
在語文教學中,習作屬于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檢驗學生語文學習情況的重要標桿。對此,以兒童審美體驗為切入點展開習作教學就顯得非常重要。
首先,兒童習作中的自然之美主要通過審美體驗展現(xiàn)出來。我們在自然界中生存,與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聯(lián)系緊密,對自然界的景象進行描寫,是兒童習作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訓練學生習作能力的重
要要求。然而,怎樣引導學生把自然界描寫出來,讓其更加生動、傳神、精確呢?很明顯,與自然界觀察相脫離,單一憑主觀想象是無法取得理想效果的。而一定要從審美體驗自然界景象入手,經(jīng)過提煉語言與科學地安排文句和篇幅,才可以呈現(xiàn)出自然界景物之美,讓學生真正體會自然界中的美麗,產(chǎn)生敬畏感,更加向往大自然。
其次,社會之美可通過審美體驗表現(xiàn)出來。社會生活美即社會之美,展現(xiàn)了社會中各種事物的魅力之處,它密切聯(lián)系我們的生活。盡管兒童還徘徊在社會生活之外,但是他們是通過自身特有的視角審視和體會社會生活,所以,他們在習作時不可以與社會生活脫離。進行習作練習時,為了防止單一地描繪和反映自然界內(nèi)的景觀,還需要引導和教會他們認識與融入社會,把社會事物與社會生活的美找出來,從而不斷向往社會生活,養(yǎng)成愛社會的習慣,為以后服務社會奠定基礎。
在教材內(nèi),有很多篇章都閃耀著社會美、人性美與自然美,它們對訓練學生的習作會發(fā)揮重要作用。然而,從整體角度入手,學生的生活實踐同這些篇章距離較遠,這對學生發(fā)現(xiàn)和挖掘自然之美就會帶來影響。那么,在習作練習中,怎樣既能強化學生技能,又可以讓其了解世界呢?顯而易見,最好的途徑就是邁入大千世界中。在婀娜多姿的世界內(nèi),學生掙脫了課堂的時空束縛與教材的語言制約,憑借自身特有的思維方式與感知形式同這熟悉的一草一木親近,感受著常見的星輝和陽光,附耳傾聽滋滋溪流,感受迎面吹來的清風,抬頭仰望遠處的群山。在這廣闊的自然界中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將他們的思維帶到了課堂與教材之外,綻放、打開了他們的靈感,對他們習作興趣以及表達方式的提升會帶來巨大幫助。
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在為社會發(fā)展服務,反之,社會生活也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有很多反映社會真實情況的篇章被設置于語文教材以及習作素材中,這些文章從側面反映了作者自身對社會的理解與體會。然而,對于小孩子而言,他們在接觸語文知識時,無法有效地向思想意識中嫁接,這樣我們就需要把學生帶入生活情境內(nèi),在不同環(huán)境和空間內(nèi)活動,認識不同事物,了解多個行業(yè)的工作人員,學會自己判斷社會事物,深入別人的社會生活中,懂得如何面對生活,從而積累更多的能量處理生活難題。與豐富多姿的社會生活接軌,學生能夠發(fā)覺課本知識以外的更多習作素材,感受社會中的真情冷暖。
我們會在心靈中沉淀對外部世界的思考和觀察,在心里不斷洗刷、認識、摒棄和接納。小學階段的孩子心智沒有完全發(fā)育,判斷一些事情和人的能力明顯不足,或者對很多事物還沒有形成基本的審美意識和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自然界中的景觀用真心去觀察,對社會生活的種種變化用心去感知和體驗,對社會中復雜的人與事用真心去體會,使他們長期保持純潔的心靈,更加自主地挖掘、判斷和贊美心靈美,從而提升習作思想境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凈化他們的心靈,達到提升習作水平的目的。
美的情感與內(nèi)容是習作創(chuàng)作中的主要藝術美,美的情感與美的內(nèi)容是藝術美的主要構成。我們在習作時引入生活情形,能夠反映真實境遇,很顯然,藝術中的美感是在不斷加工與提煉下形成的,即便是描繪真人真事,也需要不斷地加工與提煉。實際上,我們見過很多這樣的文章,例如《小桔燈》《白楊禮贊》《文學和出汗》等文章,這種類型的文章主要通過描寫社會背景,或抨擊或表揚闡述的對象,作者沒有給出真實名字,但是作品卻有著更強的概括意義,所以在習作時,我們也需要養(yǎng)成這種審美習慣去創(chuàng)作文章。
總而言之,美和習作之間聯(lián)系緊密,我們在生活中積累素材時,拿到具體的寫作中或者進行修改時,都要從審美的角度入手,這樣才可以將一篇優(yōu)質(zhì)的文章創(chuàng)作出來。我們必須要學會從審美角度入手,培養(yǎng)兒童的習作能力和水平,讓他們真正掌握習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