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元
2019年高考全國Ⅱ卷作文在命題上一改往日以記敘文、議論文寫作為主的文章性寫作命題模式,將書信、演講稿、觀后感、慰問信等實用類文本為主的交際性寫作推上高考考卷,旨在全面引導中學寫作教學新方向,重新審視中學寫作教學的目標定位。今后,交際性寫作教學的回歸將是大勢所趨。
一、高考真題回放
全國Ⅱ卷作文題可以說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延續(xù)了許多年主打記敘文、議論文的命題套路后,文題一反常態(tài),要求學生在閱讀“強國之路”文本材料的基礎(chǔ)上,在5個寫作任務中選擇其一完成寫作。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際,中國青年學生掀起了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1949年,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新中國青年投身于祖國建設(shè)的新征程。1979年,“科學的春天”生機勃勃,莘莘學子胸懷報國之志,匯入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國凱歌前行,新時代青年奮勇接棒,宣誓“強國有我”。2049年,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青年接續(xù)奮斗……
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學生集會上的演講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慶祝游行后寫給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后寫給同學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后的觀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寫給某位“百年中國功勛人物”的國慶節(jié)慰問信。
要求:結(jié)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我們發(fā)現(xiàn),在5個寫作任務中,涵蓋了書信、演講稿、觀后感、慰問信等4種體裁。很多學生因為很長時間只專注于議論性文體,面對突然出現(xiàn)的實用性文體的寫作要求,一時抓耳撓腮。
二、交際性寫作與寫作教學
按照西南大學博士生導師榮維東的觀點,交際性寫作即交際語境寫作,指的是基于真實的言語目的,面向具體的對象(讀者),能夠達成特定交際功能并進入真實的社會生活進行交流流通的寫作,這樣的寫作是基于生活、工作、學習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一種真實語境下的表達和交流,它是針對特定的讀者環(huán)境,為實現(xiàn)特定意圖的言語表達行為,也就是我們通俗意義上的應用文寫作。
就寫作教學的本質(zhì)而言,寫作不僅是表情達意的文章性寫作和文學寫作,也應包含以交際為目的的交際性寫作,特別是在現(xiàn)代信息社會,寫作教學的目標應該是培養(yǎng)能夠借助語言文字順暢完成特定交際任務的高素質(zhì)現(xiàn)代公民。交際寫作在寫作教學中的地位比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這在2017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有充分? ? ? ? 體現(xiàn)。
核心素養(yǎng)“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的表述中指出: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guī)律,形成個體言語經(jīng)驗,發(fā)展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正確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
在課程內(nèi)容“學習任務群7:實用性文本閱讀與表達”一節(jié)的學習目標與內(nèi)容中,也對“交際性寫作”做了詳細安排:學習多角度觀察社會生活,掌握當代社會常用的實用文本,善于學習并運用新的表達方式;學習運用簡明生動的語言,介紹比較復雜的事物,說明比較復雜的事理;具體學習內(nèi)容,可選擇社會交往類的,如會談、談判、討論及其紀要,活動策劃書、計劃、制度等常見的文書,應聘面試的應對,面向大眾的演講、陳述和致辭;也可選擇新聞傳媒類的,如新聞、通訊、調(diào)查、訪談、述評,主持、電視演講與討論,網(wǎng)絡(luò)新文體(包括比較復雜的非連續(xù)性文本);還可選擇知識性讀物類的,如復雜的說明文、科普讀物、社會科學類通俗讀物等。
由此可見,課標早已對交際性寫作做了頂層設(shè)計,只是我們受傳統(tǒng)慣性思維的影響,對交際性寫作教學的重視不夠。
三、交際性寫作的回歸
眾所周知,我國寫作教學一直有文章寫作和文學寫作的區(qū)分,在培養(yǎng)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和文學綜合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正是因為這一傳統(tǒng)區(qū)分,我們視交際性寫作或者說應用文寫作為“小兒科”,僅僅在多年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過簡單訓練,要求學生學寫請假條、留言條、借條、書信等簡單應用文。到了中學,寫作教學課堂就沉迷于系統(tǒng)的記敘文、議論文寫作訓練。特別是20世紀末材料作文引領(lǐng)高考作文命題方向以來,中小學的寫作教學訓練大多以議論文寫作為主,交際性寫作訓練的內(nèi)容很少,議論文寫作訓練緊盯三要素展開枯燥的“八股”式訓練,寫作教學的效率極其低下,以致華東師大王榮生教授驚嘆“中小學語文課幾乎沒有寫作教學”!
交際性寫作強調(diào)寫作要有讀者、作者、話題、篇章、表達等5個要素,即寫作一定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對某人圍繞某個話題以某種形式(體裁、修辭)完成特定交際任務的語言實踐活動。
民國大師夏丏尊在100多年前提出,作文要有六大態(tài)度:為什么要作這個文?這在文中所述的是什么?誰在作這文?在什么地方作這文?在什么時候作這文?怎樣作這文?總結(jié)起來就是誰對誰、為了什么、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用什么方法、說什么話。
實際上,以上兩種觀點都特別強調(diào)寫作的真實性和實用性問題,要求寫作,尤其是學生作文要在真實的語境下為了真實的任務而展開。正如夏丏尊所說:“如果所做作文字,依照這里面的各項檢查起來,都沒有毛病可指,那就是好文字,至少不會成壞文字了。不但文字如此,語言也是這樣。作文說話時只要能夠留心這‘六W,在語言文字上就無大過了。”
長期以來,我們的寫作教學就是因為缺少真實的交際語境而導致學生假話、空話、大話連篇,感情虛假的作文充滿考場,千人一面的文章不絕如縷。更為嚴重的是,學生學了十幾年語文,連篇像樣的邀請函、演講詞、產(chǎn)品說明書、工作計劃都需要網(wǎng)上拼湊,簡單的一份公司的合同漏洞百出。寫作教學乃至語文教學的地位遭到極大挑戰(zhàn)。
正因為此,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極力呼喚:寫作要回歸生活,寫作要回歸語境,寫作教學應讓學生學會在真實語境中去進行寫作。寫作教學首先應該達成的目標應該是讓學生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和他人進行順暢的交流,完成特定語境下的交際任務和工作任務,其次才是文學性表達、創(chuàng)造性表達。
在寫作教學中,我們必須走出文章性寫作和文學性寫作獨霸天下的誤區(qū),重新審視交際性寫作在寫作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為學生順利進行真實寫作創(chuàng)設(shè)必要的交際語境,研究交際語境寫作的教學規(guī)律,真正把交際性寫作教學提上新一輪寫作教學課程改革的議事日程。
(甘肅省岷縣教育局教研室;74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