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心
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為樹立有道明君的形象,鄭重其事地頒發(fā)了許多詔書,內(nèi)容無非愛民、從諫、惜才等。殊不知,他玩的全是假招子。
大業(yè)元年(605年)三月,隋煬帝剛剛上臺就頒布圣旨,言之鑿鑿地表示要虛心納諫,凡是大隋子民,不論身份貴賤,都可以對他提出意見,以達到審察政刑得失的目的。言辭之懇切,態(tài)度之真誠,很有感染力。于是有人信以為真,開始向大boss提意見。
詔書下達不久,隋煬帝下令收集北齊、北周的樂譜,以滿足其縱情聲色的欲求。大臣高穎勸諫說:“北周天元皇帝因好聲色而亡,殷鑒不遠,您不可再蹈覆轍?!彼鍩勐犃撕懿桓吲d,不久便以誹謗朝政為由,把高穎殺了。
大業(yè)十二年七月,隋煬帝提出要第三次巡幸江都。由于多次巡游惹得民怨四起,奉信郎崔民象便以“天下盜賊四起,不宜出巡”為由上書勸諫。被逆了龍鱗的隋煬帝大怒,先是命人割掉了崔民象的下巴,然后將他殺了才解心頭之恨。但總是有不開眼的,巡幸途中仍有人進諫規(guī)勸,隋煬帝便來一個殺一個,不到江都誓不罷休。
一面下詔鼓勵諫言,一面對進諫之人痛下殺手,這種自相矛盾的行徑源自隋煬帝的內(nèi)心。他曾不經(jīng)意地對秘書郎說:“朕性不喜諫,即便當時不殺他,過后也一定要殺掉他”,由此可見,所謂的詔書不過是用來貼金的假招子。
還有一次,隋煬帝就人才問題發(fā)布了一道詔書,說“十步之內(nèi)當有賢達,四海之間多藏良才”,要求全國上下選賢任能??赡苁怯X得這道詔書的措辭不夠分量,他緊接著又下達了指示,“天下大治,非朕一人之能,皇帝的功業(yè)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再次提出招賢納士。
那么,隋煬帝果真這樣愛才嗎?一次,他在跟近臣聊天時說出了真實的想法:“天下人說我是繼承祖業(yè)才擁有四海,這是胡說。不信讓那些有才的人跟我比試一下,我的水平絕不輸他們,我當天子是實至名歸。”一語道破天機。
在隋煬帝看來,全天下的人才都不及其分毫,他才是真正的頂尖人才。于是,對待真正有才能的人,隋煬帝心懷妒忌,采取了打壓甚至肉體消滅的卑劣手段。
薛道衡是隋朝有名的大才子,其所作古樂府詩《昔昔鹽》中的“暗牖懸蛛網(wǎng),空梁落燕泥”兩句最為人稱道。隋煬帝本想讓他做首席秘書,可薛道衡看不上隋煬帝的為人,寫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頌》諷刺隋煬帝。隋煬帝看著文章心里酸溜溜的,以薛道衡借贊美文帝諷刺自己為由,派人將他勒死家中,恨恨地說:“讓你還做‘空梁落燕泥!”
隋煬帝這哪里是愛惜人才,分明是嫉賢妒能的迫害狂。
大業(yè)八年春天,在第一次討伐高麗之前,為剿滅沿途的反抗勢力,隋煬帝專門頒布了一道詔書指出:王者之師更是仁愛之師,無論兵、匪,凡是與朝廷作對的,采取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的政策,對于裹挾參與的人予以寬恕。
當時由于天災人禍不斷,很多貧苦百姓被迫走上了落草為寇的道路。這道詔書無疑給這些人吃了定心丸,很好地分化瓦解了反叛勢力。可是面對投降和被俘獲的盜賊,詔書又成了一紙空文,隋煬帝下令將所有人全部殺掉,一時血流成河。
當有人問他出爾反爾的原因時,他振振有詞地說:有人振臂一呼,跟隨的人就像集市一樣,可見天下的人不能多,多了就要做賊,只有全部誅殺,才能以儆效尤。
就這樣,由于隋煬帝出爾反爾假招子迭出,漸漸喪失了民心,加速了大隋的滅亡,成為臭名昭著的昏君。
編輯/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