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亮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的新書《中國悖論》(米歇爾-拉封出版社出版)近日在法國與讀者見面。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拉法蘭到訪中國百余次,是法國政界知華友華代表人物之一,在今年國慶節(jié)還被中國授予“友誼勛章”。他之前撰寫過有關中國的《中國廣角》《一帶一路規(guī)劃大事件》等書,此次他希望通過《中國悖論》為讀者勾畫出一個更加客觀而立體的中國觀,并呼吁歐洲人學習中國及其文化,大膽與中國合作。該書出版后,有聲音質(zhì)疑拉法蘭以新書“捧”中國,故意將中國“天使化”,對此他明確回應,“我不為中國政府工作。但縱觀時事格局,我們最好與中國合作!”
復雜而矛盾的中國被誤解了
拉法蘭在《中國悖論》一書中稱,對許多歐洲人來說,中國是一大威脅。這是由于歐洲對這個復雜又看似自相矛盾的東方國家缺乏了解。而以他本人50多年來與中國交往的經(jīng)驗,與文化深遠的中國建立豐富聯(lián)系是十分令人神往的?!爸袊鴵碛屑瘷嗟恼w,但地方政府也擁有很大權力;中國污染問題十分嚴重但同時是世界清潔能源領域的領軍者;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jīng)濟體但人均收入僅排第82位,在智利和保加利亞之后?!崩ㄌm這樣為他的新書開頭:定義中國是發(fā)展中國家還是發(fā)達國家,從不同角度可得出不同結論?!耙虼?,在這個復雜的國家,每當我慶幸自己對中國的認識又進了一步時,卻在接下來的幾小時內(nèi)看到相反的一面?!崩ㄌm自認不是中國問題專家,也不懂漢語。每當有法國人問他如何看待中國人時,他總會回答,“您的問題讓我困擾,因為我不了解所有中國人。不過,要想了解中國人首先要喜歡中國人。”
拉法蘭在書中寫道,對中國的認識越深入會使人越想了解中國,這也可能令他們對之前的認識產(chǎn)生疑慮。不過有一點越來越清晰,就是在西方希望向中國強加他們的觀念及體系時,中國人在努力證明可以提供一個不同甚至相反的“中國方案”。西方人認為相對的事物必定沖突,真相只有一個。但中國的陰陽平衡文化讓他們認為好壞、是非可以共存。這種文化差異導致歐洲人在看待中國時常常帶著輕視和傲慢的態(tài)度。
中國快速實現(xiàn)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實驗室”的轉(zhuǎn)變讓世人吃驚。拉法蘭在新書中指出,世界將中國經(jīng)濟的飛躍視為威脅,是對中國的最大誤解。他表示,中國只希望能自主發(fā)展,絕不想稱霸世界。事實是,美國如此害怕中國,擔憂自己將失去全球第一的寶座,因而向中國發(fā)起貿(mào)易戰(zhàn)、退出伊朗核協(xié)議、退出巴黎氣候協(xié)定、支持英國脫歐并把與俄羅斯的關系搞得十分復雜?!盀閷崿F(xiàn)某些自身利益,美國使用的手段是不可接受的。”
歐洲不應成為“挨打的乒乓球”
《中國悖論》出版后,引發(fā)法國聯(lián)合電臺、法國書店網(wǎng)等媒體的興趣。它們詳細介紹了新書的內(nèi)容和主張。該書第一部分呼吁西方學習和理解中國得到了不少認可。但是關于“中國的崛起被誤解,老盟友美國不可接受?”的說法也招來疑問。法國電視臺《政治節(jié)目》知名主持人薩拉梅在聯(lián)合電臺現(xiàn)場向拉法蘭發(fā)問:“您的描述讓人覺得中國人都是愛好和平與對話的‘天使,他們被誤解了。然而中國深入投資非洲、收購歐洲港口等做法不正是中國的‘侵略性擴張嗎?”拉法蘭反駁稱:“中國當然要謀求發(fā)展,要保障自身利益。您能找到一個不尋求維護自身利益的國家嗎?中國在歷史上從來不是好戰(zhàn)者,中國參與戰(zhàn)爭是因為先被侵犯。中國人發(fā)現(xiàn)非洲比歐洲人早,但從未殖民非洲。中國也從未主張擴張主義、軍事帝國主義等。所以,恐懼中國才是最糟糕的事?!?/p>
在聯(lián)合電臺直播間,拉法蘭對聽眾強調(diào),西方不僅將中國視作威脅,還把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簡化為“中國只是個巨大市場”的結論。西方人自認為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經(jīng)濟自由主義的發(fā)展,中國會慢慢遵循西方模式的道路前進。然而,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明確表示,中國將堅持社會主義,沿著具有中國特色的發(fā)展道路走下去。
有讀者以人權問題及最近的香港問題指責拉法蘭過分“美化”了中國。對此,拉法蘭舉例稱,團結統(tǒng)一在西方只是個工具,比如是球隊、軍隊戰(zhàn)勝對方的手段??稍谥袊幕铮瑘F結統(tǒng)一是高于一切的價值基礎。造反派、分裂者在西方文化中常被視為英雄行為,但在中國這是遭到擯棄的犯罪行為。因此,中國特別反感歐美國家利用中國人權議題搞國內(nèi)政治公關,為選票服務。中國認為人權問題可以討論,但不應使用“高音喇叭”將它變成歐美媒體維護“人權衛(wèi)士”角色的公關手段。拉法蘭認為,在處理香港問題上,中國政府的做法很明智,“他們一直努力讓香港特首化解困局而非主動插手,因為他們知道中央政府干預必會遭到西方的抨擊和懲罰,無論形勢如何發(fā)展,獲得和平的方式是對話而非轉(zhuǎn)身”。有人問拉法蘭,“您是中國派來的說客嗎?”他回答,“我不為中國政府工作,我對中國的立場與法國政府一致。我也并不天真,我很高興看到中國有自己的雄心并取得了驚人成就。面對這個強國,我們應該問自己,歐洲是該對抗還是通過對話施加影響?”他再次呼吁,在奉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并極具攻擊性的美國,與主張對話、強調(diào)世界需要規(guī)則的中國之間,歐洲更應該選擇中國,而不是變成中美兩強“乒乓競賽桌”上那個“挨打的乒乓球”。
謙遜但有用的“中國觀”
法國《每日輿論報》對《中國悖論》一書的內(nèi)容及其引發(fā)的討論給予很多關注。該報于25日發(fā)表題為“理解中國,避免對抗”的文章,并將拉法蘭的新書形容為一個“謙遜但有用的中國觀”。《每日輿論報》稱,《中國悖論》對于中、西戰(zhàn)略思考的差異分析很到位。中國對未來有著長遠的目光,但歐美國家沒有形成有效的戰(zhàn)略性思考。除拉法蘭之外,也有很多著作談到了這個問題。在法國國家行政學院及巴黎政治學院授課的知名政論家弗雷德里克·沙里永是該文的署名作者。他認為,在眼下十分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中,這本新書“來得正是時候”,中國就像拉法蘭所說“將成為歐洲未來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叭藗兛赡芎茈y馬上接受拉法蘭喊出的‘熱愛中國‘何必害怕中國等口號,但西方對中國采取的外交姿態(tài)是多了一些‘審判的味道。”
沙里永認為,到訪中國100多次的拉法蘭用新書對中國給出中肯的評價,他最想傳遞的一個信息是:與中國合作,將中國變成實現(xiàn)歐洲未來存在的一個杠桿?!岸鴼W洲人應該把握住這個機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