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大得驚人,但它們背后的科學更為驚人。為了了解更多恐龍的知識,我們將仔細觀察一只饑餓的雷克斯暴龍。不過,首先我們得認識一下發(fā)明了“恐龍”這個詞的聰明的科學家!
理查德·歐文就是那個給恐龍起錯了名字的科學家??铸埖挠⒄Z單詞在希臘語里的意思是“恐怖的蜥蜴”,不過,就像你馬上要看到的,恐龍根本不是蜥蜴!年輕的時候,有些叛逆的歐文接受了成為醫(yī)生所需的訓練,但在他進行尸體解剖的時候,頭顱不小心滾到了一家人的房子里。我猜,他就是在那個時候決定去研究古生物遺骨的。
說到古代的骨頭,你有沒有想過化石到底是什么?
當恐龍的骨頭腐爛之后,礦物質(zhì)填充了骨頭所占的空間,就形成了化石。
有趣的化石知識
1.要形成化石,骨頭必須在腐爛之前被泥或沙子掩埋。這種情況很罕見,事實上,99.9%的恐龍骨頭都沒能形成化石。
2.科學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大約25萬種不同的植物和動物的化石。可你一定會感到驚奇,在地球上生存的物種超過50億種,大多數(shù)都沒有留下半點兒蹤跡就消失了。
3.提醒你的是,能夠成為化石的東西不僅僅是骨頭。科學家發(fā)現(xiàn)過恐龍蛋化石、恐龍糞便化石,甚至還有一只古老的海洋爬行動物的嘔吐物化石……
歡迎回到可怕的科學實驗室!我們剛剛給雷克斯暴龍拍了X光片。不過,把雷克斯暴龍帶到這兒來真的是個好主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