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褐斑病已成為引發(fā)蘋果樹早期落葉的頭等病害。其發(fā)作快且猛,一旦得不到有效控制,三五天便造成葉片大量脫落,嚴重影響當年果實膨大和翌年花芽分化。故進入6月后,尤其是隨著雨季來臨,對該病防治要特別重視。
褐斑病之所以發(fā)生,原因有三。一是樹勢偏弱。由于晚霜凍、果園產量小甚至絕產、效益的不如人意,極大程度地影響果農的管理積極性,在投資方面能省就省,導致果樹連年營養(yǎng)不足,枝細、葉薄、樹弱,甚至嚴重郁閉。而褐斑病菌屬弱寄生性真菌,普遍偏弱的樹勢為其發(fā)生、蔓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生產中不難發(fā)現(xiàn),樹勢弱的果樹落葉嚴重。二是銅制劑用量偏少。人們對銅制劑的認識僅停留在波爾多液上。上世紀90年代以前,銅制劑作為果園的主要殺菌劑被大量使用,由于褐斑病菌對銅離子較為敏感,用后效果較好,很難再發(fā)作。然而近年來隨著藥劑種類的增多和波爾多液配制的麻煩等諸多因素,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銅制劑農藥的使用,成為誘發(fā)褐斑病的一個主要因素。三是對病害認識不清。當前,還有不少人將褐斑病引發(fā)的早期落葉誤認為是斑點落葉病引發(fā)的,按斑點落葉病用藥,效果自然不理想。
上年病菌基數(shù)大小和當年雨水多少是決定果園褐斑病輕重的兩大要素。因此,雨水偏多或上年早期落葉嚴重的園,7—8月最好用一二次銅制劑,如波爾多液、堿式硫酸銅或乙酸銅等可濕性粉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