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日照海曲高級中學 周加美
1.傳導類試題解題技巧
高中政治傳導類試題是近年高考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一種題型。此類試題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題干提出某種經濟現(xiàn)象,選項列舉出與該經濟現(xiàn)象有關的具體事件,要求學生將這些事件或按時間順序,或按因果關系等進行排序。另一種是題干提出某種經濟現(xiàn)象,每個選項都是與該經濟現(xiàn)象相關的一個推導過程,讓學生判斷哪一個推導過程是正確的。此類試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政治知識分析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考查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解答政治傳導類試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首位判斷法”或者“尾項判斷法”,即找出事件、現(xiàn)象關聯(lián)中的第一位或者最后一位,然后從前往后推導或者從后往前推導。對于較復雜的題,可能無法用“首位判斷法”或者“尾項判斷法”直接選出正確答案,這時可采用“首尾兩端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判斷。該方法的步驟為:第一步,先看“首”,運用排除法縮小范圍;第二步,再看“尾”,即對剩余選項的“尾”進行比較分析,判斷哪個尾項正確;第三步,把所有選項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推導。同學們只要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注意備選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就能化繁為簡,變難為易。
【例1】某市政府在貫徹落實“共享”理念時提出:形成市場化機制和效率導向的初次分配格局,在保護勞動所得方面,應通過“完善最低工資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充分發(fā)揮實際工資指導勞動力配置作用,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實現(xiàn)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下列選項的序號按所示方向能實現(xiàn)這一良性循環(huán)的是
( )
注:推導從左上角“工資收入提高”開始。
①勞動就業(yè)增加 ②市場銷量增加 ③消費需求增加 ④勞動需求增加
A.④①②③ B.④③②①
C.③②④① D.③①④②
解析:由圖中箭頭和注釋可知,該題中的“首”是“工資收入提高”。由圖中箭頭方向可知,該題屬于循環(huán)傳導類試題,即尾部影響首部,首部是尾部的結果。確定完首部之后,可依據邏輯關系進行推導。如果直接推導有困難的話,同學們可以將題肢中①②③④四個代號依次放在“工資收入提高”的后面,看看哪個更合適?!肮べY收入提高”不能導致“勞動就業(yè)增加”,不能直接導致“市場銷量增加”,也不能導致“勞動需求增加”。收入是消費的前提,收入影響消費,所以“工資收入提高”可以導致“消費需求增加”。因此,“工資收入提高”后面的方框內應填入代號③。故可先將A、B選項排除?!跋M需求增加”可以導致“市場銷量增加”。所以,③后面方框內應填入代號②。消費影響生產,“市場銷量增加”可以促使企業(yè)擴大生產規(guī)模,增加供給。企業(yè)擴大生產規(guī)模,增加供給,意味著對勞動需求增加(“生產供給增加”方框后面的方框內應填入代號④),進而可促使勞動就業(yè)增加。勞動就業(yè)增加,又促使工資收入提高,這樣就實現(xiàn)了良性循環(huán)。所以,答案為C選項。
2.如何運用收入與分配的知識分析解決現(xiàn)實問題
分配是社會再生產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既關系到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社會生產的發(fā)展,也直接關系到消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體現(xiàn)。收入與分配的內容主要包括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讓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財政和稅收。
【例2】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我國為實現(xiàn)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大突破作出了不懈的努力。①2007—2017年基礎研究費用從155.8億元增長到670.6億元;②對企業(yè)購買的先進科學研究儀器和設備已征稅款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對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yè)征收企業(yè)所得稅的稅率由25%下降至15%;③增加科研人員的成果性收入,堅持長期產權激勵與現(xiàn)金激勵并舉,采取股權出售等股權方式進行激勵。
結合材料,運用收入與分配的知識說明我國是怎樣通過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進入創(chuàng)新新時代的。
解析:第一步,先審設問,確定知識范圍、試題類型。設問要求運用“收入與分配”知識回答,因此回答該題需要運用“收入與分配”有關知識。本題屬于措施類非選擇題。第二步,審材料,調用信息,確定答案要點。通過閱讀材料可將材料中的第二句話劃分為三個層次,如上所示。信息①的主旨是國家財政對基礎研究費用投入增加。信息②的主旨是國家通過稅收政策,對高新技術企業(yè)給予稅率優(yōu)惠等。信息③的主旨是完善按要素分配體制機制,讓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最后,同學們可將上述主旨用學科術語進行表述,寫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