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CiteSpace視角下我國旅游空間結構研究趨勢及進展

      2019-12-06 07:37安曉雨田至美
      旅游縱覽·行業(yè)版 2019年10期
      關鍵詞:空間結構發(fā)文旅游

      安曉雨 田至美

      利用CiteSpace5.3.R4數據可視化軟件,在“中國知網”(CNKI)中進行高級檢索,搜索主題內容為“旅游空間結構”或包含“旅游空間組織”,時間聚焦于2000-2018年,檢索共計1 044篇,選取有效數據883篇。通過軟件得出文獻數量、關鍵詞、發(fā)文機構、發(fā)文來源等相關知識圖譜,用以分析當今我國旅游空間結構研究的趨勢和進展。之后通過軟件,根據所導入的文獻,分析我國旅游空間結構的形態(tài)、影響因素、演變模式、競爭合作關系、理論基本內容和研究方法。研究發(fā)現:我國在旅游空間結構方面的研究存在諸多問題,如研究者群體狹窄,跨領域研究沉寂;基礎理論僵化,理論創(chuàng)新匱乏;個案研究泛泛,模型研究寥寥。未來該領域的研究將從拓寬研究群體,加大學科之間交流與合作;深入探討學術研究,促進旅游空間結構相關理論創(chuàng)新;結合實際研究對象具體分析,提高現實意義等幾方面改進提高。

      引言

      旅游空間結構是在一定旅游區(qū)域內全部旅游景點、旅游景區(qū)、旅游設施、旅游交通線路所組成的空間網絡及所有旅游行為活動的集聚狀態(tài)在區(qū)域空間上的反映。長期以來,旅游空間結構問題一直是地理學者和旅游學者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隨著旅游業(yè)總體規(guī)模的擴張以及發(fā)展空間的擴展,與之伴隨的旅游空間結構問題也日益凸顯,因此,通過文獻分析,探究我國旅游空間結構研究動態(tài),可以為尋求合理的旅游空間結構、促進旅游地規(guī)劃開發(fā)和提高競爭力提供理論和實踐意義。

      我國的旅游空間結構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晚于國外同類研究,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尚未引起國內研究者的廣泛關注,成果完成人主要集中于少數學者。近年來,關于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范疇在逐步擴展,且研究深度也在不斷深化;對有關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也不單單局限于旅游學者,地理學派對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更占主力。

      為對現階段見諸于國內期刊的我國學者有關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成果進行系統(tǒng)梳理,本文借助CiteSpace文獻分析軟件,從可視化角度出發(fā),分析200-2018年我國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進展和脈絡,通過對現有文獻信息的處理與分析,探尋我國有關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隨時間變化的演變規(guī)律和動態(tài)特征,并試圖對未來旅游空間結構研究的走向進行展望。

      一、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一)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一款對文獻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的軟件,該軟件可以展現相關主題文獻的研究熱點和研究趨勢,并可以對未來研究前沿進行預測。本文的數據來源是從中國知網獲取的,并對其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因為運用CiteSpace軟件研究旅游空間結構趨勢的文獻較少,所以本文利用CiteSpace軟件對旅游空間結構的趨勢進展進行研究,在中國知網中搜索以“旅游空間結構”或“旅游空間組織”為主題詞的文獻,并以Rework格式導出,時間維度是在2000-2018年,共計1 044篇,打開CiteSpace,依次選擇“關鍵詞(Keyword)”“作者(Author)”“機構(institution)”進行研究。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我國旅游空間結構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2000年前鮮見旅游空間結構方面的研究成果,因此,2000年以來的文獻基本涵蓋了我國在該領域研究的狀況。

      (二)數據來源

      本文利用CiteSpace5.3R4數據可視化軟件,作者于2019年7月11日在“中國知網”(CNKI)中進行高級檢索,檢索條件是:主題內容為“旅游空間結構”或包含“旅游空間組織”,文獻類型為“學術期刊”,時間聚焦于200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共計1 044篇,檢索后去除重復項和非研究性的文章,結果共計883篇。本文以這883篇文章為主要數據來源,利用CiteSpace分析關于研究旅游空間結構的關鍵詞、作者、發(fā)文機構和主要期刊來源。

      二、旅游空間結構研究趨勢

      (一)發(fā)文數量

      首先,將從中國知網中導出的883篇文獻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匯總,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2000-2018年的發(fā)文數量總體上持續(xù)增加,2010年在當時的時間段和發(fā)文量的趨勢是一個爆發(fā)點,發(fā)文數量為74篇,這可能與2009年國家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旅游業(yè)的意見》有關,具有一定的政策導向性,所以關于旅游方面的科研熱度會有所提高,2010年后的發(fā)文量有小幅度降低。但是2015年后發(fā)文數量持續(xù)增加,2018年是發(fā)文量的最高峰,共有87篇,這期間國家越來越重視旅游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加之十三五對旅游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劃,所以關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也不斷增多。

      將發(fā)文數量的變化特征分為兩個時間段,第一個時間段是是2000-2010年,這11年來,文獻數量的走向說明關于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越來越多,從2000年的0篇到2010年的74篇,是一個從無到有的科研過程。第二個時間段是2011-2018年,這8年間,每年發(fā)文量基本保持穩(wěn)定,大體態(tài)勢不變,總體上數量逐年升高,說明這8年關于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已經趨于平穩(wěn),研究者對旅游空間結構的關注度持續(xù)提高,發(fā)文數量從60篇上升到80篇左右,這也與相關科研人數的壯大和政策導向有一定關聯。

      (二)關鍵詞

      將883篇文章導入到CiteSpace軟件中,網絡節(jié)點設置成“Keyword”,得出有關旅游空間結構研究文章關鍵詞的出現次數、中心性、突破強度和年份,對出現頻率大于6的關鍵詞進行分析,在此展示頻次大于10次的關鍵詞數據(表1)。

      共現分析如圖2所示,其中,N代表節(jié)點,E代表連線,有161個節(jié)點,353條連線,中心度越高代表關鍵詞的關聯性越強。經過聚類分析,右上方得出結果,Q值為0.466,S值為0.361 9,前人研究表明,Modularity Q值大于0.3時表示聚類良好,Silhouette值大于0.5時表示聚類良好,結果得出Q值符合標準而S值不符合標準,所以旅游空間結構的關鍵詞聚類共引一般,并不是很積極。其中可以看到節(jié)點,節(jié)點越大說明引用的次數越多且影響越大,結合關鍵詞的出現頻率和中心性,對出現頻率大于6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因為研究主題是旅游空間結構,所以旅游空間結構的中心性最高,且空間結構、優(yōu)化、旅游資源、區(qū)域旅游的節(jié)點較突出,說明發(fā)文群體經常以這些關鍵詞引入,從這幾個角度為出發(fā)點進行研究。節(jié)點與節(jié)點之間的連線代表它們有內部的共同聯系。研究得出結果,關鍵詞之間共有353條連線,說明作者在引入某一關鍵詞的同時會聯系到另一關鍵詞,關鍵詞之間被引較頻繁,相關關鍵詞共同出現的頻次也較多。

      此外,關鍵詞的出現頻率除了可以進行中心性的研究外,CiteSpace還可研究關鍵詞的突破率。突破率不同于中心性是形容關鍵詞在整篇文章的關聯度,突破性指在短時間內關鍵詞頻繁出現,數量上突然爆發(fā),代表了近期和未來研究的趨勢和熱點。如表1所示,在關鍵詞頻率大于10的條件下,通過CiteSpace,將有突破點的關鍵詞列出,可以看出有8個關鍵詞有突破,也可以看出關鍵詞產生突破的時間,在這不一一列舉,其中,“空間結構”在2007-2011年的突破性最強,“優(yōu)化”突破率的強度位居第二,還可以看到其他有突破性的關鍵詞,可見每一時間段關于旅游空間結構的相關研究熱點都不同,具有動態(tài)性。

      (三)發(fā)文作者

      利用CiteSpace進行可視化知識圖譜分析,以作者為主要研究點,得出共引圖,如圖3所示,展現的是發(fā)文量大于3篇的作者,評價指標Q值為0.946 2,S值為0.535 7,說明作者之間的聚類良好,在圖中可以看出,節(jié)點越大說明該作者的發(fā)文量越多,且圖中許多作者之間都有聯系,都會跟其他學者有或多或少的聯系,基本是2名或者3名作者的小團體交流,并不是大范圍的,但也有部分作者沒有在本文所選范圍內進行相關學術交流(因為圖中展現的是所選文獻中發(fā)文量大于3篇的作者,不具有全面性,不代表作者沒有和其他學者交流),但總體可以看出圖中展現的作者交流都是小范圍的,且程度不深,沒有大范圍進行學術合作交流。圖中共有112個節(jié)點,85條線,密度為0.024 6,其中以陸林(13篇)、明慶忠(10篇)、史春云(8篇)、卞顯紅(8篇)、馬耀峰(8篇)為主要發(fā)文人。卞顯紅是對旅游空間結構研究較早的重要學者,于2002年開始研究,共有3位作者擁有突破點,分別是卞顯紅(突破強度4.38)、陸林(4.03)、明慶忠(4.03),說明他們是發(fā)文的核心力量,3位學者有各自發(fā)文量豐富的時段,如卞顯紅在2002-2007年有突破率,說明他在這期間發(fā)文篇數較多。

      (四)發(fā)文機構分析

      利用CiteSpace,以發(fā)文機構為主要研究視角,選擇“institution”,頻次選擇大于5的發(fā)文機構,得出共引圖譜之后進行總結,如圖4所示。發(fā)文機構以陜西師范大學居于首位,發(fā)文23篇,但是機構之間的聯系不多,共有81個節(jié)點,有38條點之間的連線,說明發(fā)文機構之間的合作很少,S值為0.261 8,小于0.5,說明聚類結果不好,各大高校獨立性較強,只有少數的高校之間有合作交流。所以高校之間應積極主動地開展研究性探索合作學習,加強學術交流聯系,共同為科研研究助力。其中,共有4所機構在不同的時間段發(fā)文量激增,產生了突破點,分別是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突破強度6.008 5)、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3.336 3)、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huán)境學院(3.114)和中國旅游研究院武漢分院(3.167 3)。

      (五)期刊來源分析

      因為CiteSpace的自身局限性,無法統(tǒng)計文獻的出版來源,所以本文對期刊來源的研究以中國知網的數據為主進行分析統(tǒng)計,對發(fā)表數量前10位的文獻出版來源進行統(tǒng)計,如圖5所示??梢钥闯?,期刊刊載量不像其他研究學科和主題數量豐富,但從旅游空間結構自身研究的時間側面角度出發(fā),文獻數量有所增加,質量有所提高,文獻主要發(fā)表在《經濟地理》《人文地理》《資源開發(fā)與市場》《地理科學》《旅游縱覽》等期刊中,可以看出主要發(fā)文期刊都為核心期刊,質量水平比較高。而關于旅游方面的期刊只有《旅游縱覽》的14篇和《旅游學刊》的9篇,地理期刊刊載較多,可以看出,旅游學、地理學和經濟學相關的期刊是旅游空間結構期刊的主要來源。

      三、我國旅游空間結構研究進展

      (一)旅游空間結構演變模式的研究

      任何一個地方的旅游空間結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動態(tài)演變的,是一個逐步由低級走向高級的過程。卞顯紅(2003)首次提出了國內外忽視的旅游空間結構的六大要素,可以將其用于研究城市的旅游空間結構和旅游規(guī)劃布局,最后得出單節(jié)點、多節(jié)點及鏈狀節(jié)點3種模式。黃金火、吳必虎(2005)以西安為例,再根據前人的經驗,得出任何地區(qū)的旅游空間結構都要經過從凝聚模式到放射模式再到擴展模式的轉變,而西安現在處于第二個階段的放射模式,空間結構可再逐步優(yōu)化。陳志軍(2008)在吳必虎教授的分析下,在旅游空間結構的3個模式基礎之上添加了起始階段的點狀模式,并以江西省為例,分析旅游空間結構的演變進展。張玲(2005)從旅游供給、需求、通道、線路這4個角度去分析旅游空間結構產生的動力機制和原因,進一步探索旅游空間結構的演化模式。朱嵐?jié)?012)解釋了旅游圈的定義,以中原地區(qū)旅游圈為例,研究空間結構的演化。高元衡2009)和劉大均(2013)共同運用聚集分形的研究方法,分別以桂林市和武漢市為例,研究旅游空間結構的演變。陸林(2011)從交通連接演化和可達性角度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的旅游空間結構。

      (二)旅游空間結構形態(tài)的研究

      任何地區(qū)的旅游資源分布、旅游景區(qū)數量、旅游資源類型、旅游基礎設施和接待能力因經濟發(fā)展水平的不一致,會塑造不一樣的旅游空間結構形態(tài)。龔志強(2019)利用點軸系統(tǒng)理論,運用區(qū)位商算法,對贛南蘇地區(qū)進行分析,得出“一個核心增長極,兩條發(fā)展軸,四大功能區(qū)”的旅游空間結構體。汪德根(2015)以高鐵為例,考慮了交通對旅游空間形態(tài)的影響。謝志華(2008)以資源型景區(qū)為例,用空間分析方法研究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的空間結構形態(tài)。程曉麗(2012)在安徽現有三大旅游板塊的基礎上提出了安徽省旅游空間結構的三橫一縱的“豐”字型旅游軸線。馬中華(2008)研究得出吉林省的旅游空間結構形態(tài)是“五地、兩帶、四軸”。于洪雁(2015)從社會網絡的角度下,得出黑龍江省是“一核、兩翼、三軸三圈”的旅游空間結構發(fā)展形態(tài)。史慶斌(2018)應用社會網絡方法,在“增長極—軸線—組團”模式下研究東北城市間旅游經濟空間結構形態(tài)。黃曉園(2018)研究云南省A級景區(qū),得出其演變是“一帶雙片區(qū),一極三核”的旅游空間結構。

      (三)旅游空間結構主要理論和方法的研究

      我國關于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理論較少,主要以“點-軸”理論、“核心-邊緣”理論、“增長極”理論為主,在此基礎之上創(chuàng)新的理論很少,其中以“點-軸”理論出現頻率最多,且“點-軸”理論是由我國陸大道院士提出,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很大。運用這些理論可以分析地方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狀況與形態(tài),了解區(qū)域的旅游資源發(fā)展狀況,是研究空間結構的基礎。

      研究的出發(fā)點和層次不同,那么使用的方法就不同。對旅游空間結構演變的研究,應從時空角度出發(fā),選取一定時間的節(jié)點和其他相關指標分析,建立指標體系;對旅游空間的分布狀況進行研究,主要方法是建立數學計量模型和方法,從而分析游資源分布的集中度和均衡性以及空間結構類型,如最近鄰指數、地理集中指數、核密度、基尼系數、區(qū)位熵;對區(qū)域之間的旅游聯系和關聯度的研究方法,主要運用社會網絡分析、經濟聯系度、修正引力模型等。

      在上文利用CiteSpace軟件對關鍵詞的研究中,社會網絡分析和GIS出現頻次較高,知識圖譜中也有顯現,GIS是一種普遍應用于空間研究的工具,是研究空間分布必不可少的工具。

      (四)旅游空間結構影響因素的研究

      旅游空間結構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且空間結構并不是一旦形成就固定不變的,它會根據相關聯系的影響因素變化而發(fā)生相應改變。黃曉園(2018)以云南省A級景區(qū)為研究對象,最終發(fā)現旅游政策、旅游資源、交通條件和社會經濟等因素對旅游空間結構的影響至關重要。董寶輝(2018)從內蒙古的旅游發(fā)展特有條件來分析影響旅游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得出地形地貌、經濟水平和交通是影響旅游空間結構的因素。黃璨(2017)從鄉(xiāng)村旅游的視角下得出城鎮(zhèn)化水平、農村人均收入、道路交通的可通達性、旅游收入、景區(qū)數量是影響旅游空間結構的因素。王新越(2017)認為鄉(xiāng)村休閑旅游的空間分布還受到資源稟賦和人口密度的影響。王洪橋(2017)以東北A級景區(qū)為例,認為空間布局要考慮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這兩方面。綜上所述,影響旅游空間結構的因素基本從經濟、交通、資源、政策和某些地區(qū)特有的自然因素考慮。

      (五)旅游空間相互關系的研究

      競爭與合作也是旅游空間結構構建的重要因素,隨著經濟發(fā)展,任何單一旅游地都不能獨立優(yōu)越地發(fā)展,不管是宏觀領域還是微觀上都需要區(qū)域與區(qū)域之間合作競爭。黃振慶(2007)認為廣西省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是以桂林為極點不斷向外擴展的旅游合作。饒小芳(2019)在分析了城市群旅游空間發(fā)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條件之后,對經濟聯系度進行量化,發(fā)現皖南城市群之間的旅游聯系偏低。鄒永廣(2018)構建了城市間的旅游經濟聯系網絡,發(fā)現城市間旅游經濟聯系逐漸密切,旅游經濟一體化進程也在加快。陳誠(2018)研究西南地區(qū)旅游空間結構現狀,利用基尼系數,得出景區(qū)分布不均衡的結論,所以筆者提出跨區(qū)域之間的旅游合作,以中心性城市為核心帶動旅游城市圈周邊落后旅游城市發(fā)展。鄒永廣(2017)研究了一帶一路所經過地區(qū)的旅游聯系度。楊榮斌(2005)從地理空間的角度分析了5種旅游合作的結構模式,演化是由單一向綜合跨行業(yè)的過程,范圍逐漸擴大??梢姡鞘虚g、區(qū)域間的旅游合作是必然趨勢。

      四、結論

      本文利用CiteSpace5.4.R3軟件,從中國知網(CNKI)中找到的關于旅游空間結構或旅游空間組織為主題的期刊文獻,總計833篇,對其進行可視化分析。得到關于發(fā)文數量、關鍵詞、作者、機構和文獻來源的相關信息,可以進一步分析我國20世紀以來的旅游空間結構相關研究進展和狀態(tài)。之后再通過閱讀相關文獻,對旅游空間結構的模式演變、形態(tài)、理論方法、影響因素、競合關系進行總結和分析,從而更加全面地分析出2000-2018年我國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進展和趨勢。綜上所述,2000-2018年我國對旅游空間結構相關的研究熱度逐年增加,論文發(fā)表數量顯著提高,同時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對其加以分析。但是在研究中還發(fā)現了我國研究的不足之處需要未來加以改進。

      (一)問題

      1.研究者群體狹窄,跨領域研究沉寂

      關于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近幾年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研究者也越來越多,但是主要的研究人員都屬于地理學派和旅游學派,其他學科領域對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比較少,缺乏與其他專業(yè)和學科在學術上有靈感的碰撞,應加大跨學科的知識引進,加強跨學科之間的融合。在上文研究中,從CiteSpace軟件得出關于作者知識圖譜,從該圖譜可以發(fā)現,作者與作者之間雖然有交流,但交流只是小范圍的,這影響著旅游空間結構研究的深度與擴展。

      2.基礎理論僵化,理論創(chuàng)新匱乏

      關于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主要是在“點-軸”理論、“中心-外圍”理論基礎上進行的深入研究。雖然近年來關于旅游空間結構方面的研究在數量上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但沒有一個全方位統(tǒng)一的理論思路指引,亟需統(tǒng)一的理論框架。而旅游空間結構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發(fā)展、旅游業(yè)擴張,旅游空間結構內部的要素必然會發(fā)生變化,這時如果單一地只在前人的理論基礎上進行研究,就會影響現實的客觀性。旅游空間結構的基礎理論沒有隨著時代變化加入新的要素和機制,缺乏創(chuàng)新。

      3.個案研究泛泛,模型研究寥寥

      我國對2000-2018關于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從個案出發(fā),以某一地區(qū)為例,以市或者省出發(fā)研究地區(qū)的旅游空間結構,或者以某一類景區(qū)為例,如A級景區(qū),進而發(fā)現旅游空間結構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而在現實生活中,將這些問題優(yōu)化后卻不一定會使旅游空間結構得到優(yōu)化,這是優(yōu)化措施操作性低的結果。研究得出每一個地區(qū)的旅游空間結構發(fā)展的問題大體都是從交通、基礎設施、景區(qū)分布、客源市場等中尋找,而優(yōu)化措施也是從這幾方面繼續(xù)跟進,并沒有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旅游空間結構的要素體系。另外,用于探索空間形態(tài)使用的方法不確定,沒有建立好計量模型和空間模型,只是對案例進行簡單分析。

      (二)未來展望

      根據上述相關問題,可從以下3個方面入手,提出改善措施。①拓寬研究者研究領域,加大學科之間交流與合作??赏ㄟ^學術性政策加強學者之間的研究交流,另外,加強與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的交融,提高研究者之間學術靈感的溝通和思路擴展,可多舉辦學術性會議沙龍,加大GIS、遙感方法和其他計量數學模型對旅游空間結構空間分析的應用。②深入探討學術研究,促進旅游空間結構相關理論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有一定難度,但隨著時代發(fā)展和旅游業(yè)的進步,相關問題的產生可以為學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機制。③結合實際研究對象具體分析,提高現實意義。從具體的案例和研究對象的角度去分析旅游空間結構的現實問題和優(yōu)化措施,提高可操作性。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huán)境與旅游學院)

      猜你喜歡
      空間結構發(fā)文旅游
      格絨追美小說敘事的空間結構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fā)文做好返鄉(xiāng)留鄉(xiāng)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yè)
      校園拾趣
      爺孫趣事
      以牙還牙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間結構有限公司
      基于社會空間結構流變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組織策略研究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自由曲面空間結構形態(tài)創(chuàng)建的若干關鍵問題探討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武威市| 霍邱县| 宿迁市| 丁青县| 辽宁省| 宁晋县| 宜城市| 华池县| 洪洞县| 宁陵县| 贵阳市| 甘德县| 芮城县| 荥经县| 丰原市| 桓仁| 晋州市| 明水县| 临清市| 沅江市| 凤山县| 自治县| 开阳县| 东明县| 巴东县| 海口市| 楚雄市| 张家界市| 罗山县| 竹溪县| 三原县| 浦县| 台前县| 武穴市| 天祝| 剑阁县| 名山县| 临澧县| 五常市| 彰化县| 通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