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斯
Upon completing conquering of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and stabilizing their ruling, the Manchu emperors turned their eyes to the south. One of their favorites was to take an inspection tour to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The journeys to the south not only highlighted the authority of the emperor, but also helped the emperor to socialize with local Han literati. The journeys were the grandest ceremonies in a peaceful time, therefore must be recorded as accurate as possible. The long scrolls about Emperor Kangxi and his grandson Qianlongs journeys to the south recorded the grandest scenes in that era in a realistic way.
滿清以北方少數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當權力穩(wěn)固、世事太平后,皇帝們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便是南巡?;实垡宦废蚰希皇且惨暯?,體察民情,彰顯皇威,二是要借機親近、籠絡南方的漢族文人階層,第三當然是要飽覽江南美景。
皇帝南巡是件費時費力費財的事,一路上即便不鋪張浪費,花銷也必然十分巨大,更何況還要驚動沿途的官府百姓。因此雖然幾乎每個皇帝都有一路向南、工作兼游玩的夢想,但真正能夠實現愿望的卻只有盛世帝王。有清一代,雅好南巡且將南巡過成了一種生活方式的只有康熙和一向崇拜他的孫兒乾隆。
南巡是大事,是盛世中的盛典,是彰顯皇權與皇威的重要時機。因此,將這繁華場景繪制下來便成為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從1684年到1707年,康熙皇帝共完成了六次南巡。在首次南巡有經驗之后,康熙帝早在進行第二次南巡之前,就下令在全國范圍內征選繪畫能手來繪制《南巡圖》,以便記錄下這恢弘的“南巡盛典”。最終,得到這一榮幸的是“清初四王”之一的畫家王石谷。
1689年,康熙帝開啟了第二次南巡;1691年到1693年,王石谷帶著他的學生楊晉及其他宮廷畫家開啟了這一盛世長卷的繪制工作。
共十二卷的《康熙南巡圖》總長達213米,幾乎完整地呈現了康熙南巡途中所見所聞的重要圖景,再現了當時的社會經濟生活狀況。其場面宏大、描摹精細,人物逾萬,皆生動鮮活、形形色色,牛馬牲畜過千,俱靈動活潑、姿態(tài)各異,確為一幅盛世景象。
乾隆皇帝處處以祖父為榜樣,在南巡這一事項上也步步效仿。康熙六次南巡,乾隆也六次南巡;康熙留下了盛世長卷《康熙南巡圖》,乾隆也要照樣來一件。
1751年,乾隆皇帝開啟了自己皇帝生涯中的第一次南巡。巧的是,這次南巡途經蘇州時,乾隆便遇到了為自己作畫的“真命天子”徐揚。當時,徐揚以自作畫冊進貢,受到乾隆賞識,隨后便被選拔到宮中供職,并在后世以宮廷畫家的身份留名。但是,直到 1764年,徐揚才開始奉命繪制《乾隆南巡圖》。
與康熙需命人記錄下自己南巡的圖景不同,極喜歡作詩的乾隆自己便可以詩作留下途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歷時112天的南巡路上,乾隆一共作了520余首詩,其記錄作用或許更勝于繪畫。然而,讀詩畢竟沒有看畫來得方便,十余年后,乾隆還是要以紀實繪畫的形式留下這一盛世之旅。他仔細遴選了十二首詩,命徐揚“以御制詩意為圖”,依前后次序分卷描繪,最終成稿即為后世所見的十二卷《乾隆南巡圖》。
當時,徐揚分別畫了一套絹本和一套紙本的《乾隆南巡圖》。后來絹本不幸散逸,索性紙本仍完整地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傞L154.17米的長卷,記錄著那個時代最恢弘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