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21世紀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當代大學生維權的途徑愈來愈廣闊,但也存在一些反面現(xiàn)象。筆者在分析研究大學生法律維權意識現(xiàn)狀和成因的基礎上,對如何增強高校學生法律維權的途徑進行了深入總結(jié)與思考。
關鍵詞:大學生;維權意識;信息時代
大學生法律維權的能力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公民法律意識的強弱,關系著依法治國方略的成效,關系著國家長治久安的科學發(fā)展。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維權意識,已成為社會各界共同的期盼。
一、大學生維權意識現(xiàn)狀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外來文化與本土各種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大學生作為一個社會群體,難免受到影響,面臨諸多挑戰(zhàn),一方面大學生作為代表先進知識分子群體的代表,以一種新生力量進入社會舞臺,相對于其他社會群體比較占有優(yōu)勢,但另一方面,大學生剛剛脫離父母的懷抱,缺乏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閱歷,與歷經(jīng)風云的成年人相比處于弱勢地位,這時,社會上就出現(xiàn)一些不法分子侵害大學生合法權益的現(xiàn)象,這些不法的侵害案件對大學生的身心造成了莫大的傷害。因此,提高大學生的維權意識,進一步完善大學生維權體系,保障大學生的合法權益,成為擺在當今社會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伴隨著依法治國進程的不斷加快,大學生群體維權意識逐步走向覺醒,校園里維權組織從無到有,并小到大。各種維權協(xié)會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在各個高校,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去維護在校學生的合法權益。但從整體而言,大學生維權意識還好似溫室里的花骨朵,沒有辦法獨自面對社會中的狂風暴雨。這主要表現(xiàn)為維權的意識與行為脫軌。即使在我國相關維權法律法規(guī)日益完善的大背景下,大學生群體中除去法學專業(yè)學生外,其他大多數(shù)學生對維權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知之甚少,甚至有部分學生認為法律法規(guī)枯燥無味,從而從未去了解過。從另一方面來說,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但上下五千年中傳統(tǒng)文化根深蒂固,至今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仍有較大的影響。而且,從古至今,民間就一直提倡“以和為貴”的傳統(tǒng)思想道德觀念。因此當大學生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社會不法侵害時,多數(shù)學生會抱著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消極態(tài)度得過且過不予追究。由此以來,便助長了某些企業(yè)或者個人的囂張氣焰。
二、當代大學生維權意識薄弱的成因
(1)法律知識欠缺。從我國目前的情形來講,除去法律專門院校以及開設法學專業(yè)的院校之外,其他專業(yè)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并沒有覺察到法律知識對他們學習生活的重要性,甚至一部分學生連最起碼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也不具備,因此對到法律素質(zhì)在大學生素質(zhì)中的重要性的理解更是無從體現(xiàn)。因此,法律知識的匱乏使大學生的維權活動中處處受到掣肘,可謂是不知法,不懂法,何來用法。
(2)維權意識薄弱。這主要表現(xiàn)在大學生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不知所措,一方面當不法侵害發(fā)生時由于自身社會經(jīng)驗的不足不知道采取何種措施去應對或向哪個政府部門求助;另一方面,即使知道向什么部門反映或者尋求幫助,但對相關部門不信任,擔心這些部門不能維護他們的權利,反而自身會遇到?jīng)]完沒了的麻煩。因此,當社會上發(fā)生侵害大學生合法權益的時候,多數(shù)會選擇不了了之,久而久之就忽視了自己原本的權利。
(3)維權途徑認識不清。其實,也有一部分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時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但由于自身法律知識的匱乏,苦于不知道向誰申訴,因此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權利,另外當一些個性較強的大學生在自己權利遭到侵害時,由于沒有管控自己的情緒,往往會選擇通過不合適的方法或途徑去解決,因此會造成更多的麻煩,甚至會激化原本的矛盾,造成負面的社會影響,從而更加不利于維權行為的進行。上述現(xiàn)象共同反映的問題實質(zhì)是一些大學生由于對維權途徑認識不清而無法維護其正當權益。
(4)對維權理解出現(xiàn)偏差。有一些學生過分注重自己的利益,把集體利益視為個人私利,當沒有滿足原先預期利益的時候,把責任歸咎于集體,認為是集體侵害了自己的權利,因而要求集體滿足其具體要求和主張,這種現(xiàn)象乃是在維權概念理解上出現(xiàn)了偏差,需要明確的是,所有維權都是針對自身行為的合法性,我們應當明確,只有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形時,方能采取適當?shù)姆绞胶褪侄谓o予救助。
三、提高大學生維權意識的對策
面對大學生在維權過程中出現(xiàn)的諸多問題,如何進一步增強大學生法律維權意識,我國專家學者都提出一些積極的建議。因此,要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法律維權機制,應該從完善我國法律法規(guī)、完善大學生維權宣傳機制和教育機制、引導學生參加法律實踐三方面相入手。
(1)國家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雖然我國現(xiàn)行規(guī)定關于大學生維權途徑的法律法規(guī)很多,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分工日益細化,要使大學生權益在立法上得到保障還要依賴于立法者從源頭上下功夫。
(2)國家要完善大學生維權宣傳教育機制,進一步加大法律知識的普及程度。但目前很多學生只把法律基礎課當作一門普通課程,以為學習之后考試過關就拿到學分就高枕無憂了,殊不知這樣正是我國法律教育在各高校面臨的尷尬境地。因此高校應注重法律基礎課的實際教學效果,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對法律基礎的學習興趣,也使他們通過法律基礎課提高相應的法律意識,從而使更好的維護他們的權益。
(3)引導學生參加法律實踐。幫助大學生提高法律意識,高校應經(jīng)常舉辦法律知識活動,例如定期舉辦辯論賽、演講比賽,抓住3.15消費者維權、憲法日活動宣傳等一系列外出宣傳活動,切實增強大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大學生樹立對法律的信仰,這對大學生的成長十分有利,如果大學生法律維權意識提高了,知道了什么是侵權行為,懂得了如何通過法律途徑維權,那么社會上侵害大學生合法權益的空間就會大大減少。如此方能懂得如何維權,如何正確維權,使大學生在生活中做到知法懂法用法。
參考文獻:
[1]曾學清.網(wǎng)絡時代大學生法律意識培育及教育對策[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8(10):84-86.
[2]朱逸文.大學生維權意識教育對策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08):54-55.
作者簡介:
呂亞飛(1998-),男,漢族,河南許昌人,大學本科,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法律系在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