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獻禮影片,吳京的《攀登者》上映,影片還原了1960 年,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的故事。
這是我國在人類歷史上的一大壯舉??蓻]想到,這樣一個回顧人類壯舉的題材,卻備受爭議。在某些人的眼里,爬個珠峰沒什么了不起,“登上去干嘛呢?好好活著不行嗎?登上去就國富民強了嗎?實在不知道這種價值觀的意義!一個登山的而已,有什么好看的,還拍成電影?”
這樣的言論,讓人氣憤又好笑。的確,現(xiàn)如今,登頂珠峰容易了,一天就多達200多人。于是,有人想當然地認為中國人首登珠峰,也不是什么難事。可今天登頂珠峰,又怎么能和1960年中國首登珠峰相提并論?60年前,珠峰的故事是何其悲壯。
01
★挑戰(zhàn)征服世界第三極
【寫作關鍵詞:尊嚴、挑戰(zhàn)】
當時新中國剛剛建立,剛從戰(zhàn)爭中走出來,科技、經(jīng)濟、人才都遠遠落后于別人。國力衰弱,百廢待興,真的就找不出一個能夠登上珠峰的人。最可怕的是,英國、印度一直對中國的西藏虎視眈眈。
早在1921年至1938年這17年間,曾嘗試7次攀登珠峰,結果死傷慘重,最后不得不放棄,并揚言:人類從北坡登珠峰是“不可能的”。英國人的夢破了,印度卻始終認為珠峰是屬于他們的。
外媒記者們開始叫囂:“中國就這么弱,還要依靠別人的力量登上去?”“中國,你為什么不自己登上去?”
所以,如果想奪回主權,想要堵住別人的嘴巴,只有一條路,那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盡快登頂。
為了征服世界第三極,新中國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從1955年,中國登山隊就開始籌建,“這支登山隊相當于4個集團軍”。為了輸送登山的物質(zhì),國家修建了定日機場,以及一條從日喀則到珠峰大本營380公里的路。光是大本營的氣象臺,就肩比一個省級的氣象臺。
登山隊員是從全國各行各業(yè)選拔的精英,經(jīng)過了幾年的艱苦強化訓練。1960年2月,登山隊正式成立,214名隊員開始奔赴珠峰大本營。
02
★飛越“死亡之路”
【寫作關鍵詞:頑強、自豪】
地處中國的北坡早就被登山界認為是“死亡之路”,別說人,就連鳥也飛不過去。登頂珠峰的道路,最大風力可達每小時189千米,相當于在颶風中行走。氣溫可達零下73攝氏度,氧氣含量也僅有海平面的三分之二。
在攀登的過程中,有人因為嚴重的高原反應犧牲,有人因為氣候的嚴寒凍壞了雙手雙腳只能被截肢。浩浩蕩蕩200人,走到最后,只剩下19人。
可是犧牲還在繼續(xù),因為惡劣天氣和意外的發(fā)生,多名隊員受傷,2名隨行進行冰川研究和氣象觀測的青年科學家遇難。
當時有多難呢?
6、7米高的冰川峭壁,根本無法找到攀登的支點,而氧氣正在快速減少?!熬退阕詈笾皇O乱粋€人,爬也要爬上去!”4名登山隊員集體在山峰上發(fā)誓。此時他們已經(jīng)完全將生死置之度外,眼里只有一個目標:登上頂峰。
情急之下沒有任何辦法,最后4人只好搭成人梯,一個人踩另外一個人,用肉體把對方送上珠峰!
因為登山靴底下有釘子,隊員屈銀華只能脫下靴子,他僅穿線襪的腳就暴露嚴寒之下。屈銀華也因此失去右手的食指和十個腳趾頭,削去了后腳跟。
為隊友做人梯的劉連滿,最終放棄了登頂珠峰的機會,他把氧氣和食物都留給了隊友。他知道,自己可能走不出這雪山了,于是他掏出鉛筆,寫下遺書:“王富洲同志,我沒有完成任務,對不起人民?!?/p>
北京時間1960年5月25日清晨4點20分,三位英雄終于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的頂峰。他們在峰頂停留了15分鐘,并把國旗留在了山頂。
03
★愛國英雄值得銘記
【寫作關鍵詞:銘記歷史、愛國】
為了記錄那些壯烈犧牲的英雄,為了讓我們銘記這一段歷史,這就是電影《攀登者》拍攝的目的。
可是要拍攝這部電影同樣非常艱難,吳京在2019年1月初就已經(jīng)抵達崗什卡雪峰,進行了半個月的極寒訓練。他親自上陣爬雪山,凍得鼻青臉腫,期間因為缺氧病倒好幾次。
還有張譯有一場戲。為了更好地達到效果,在那樣的極寒天氣下,張譯脫下鞋子赤著腳完成了拍攝,直到最后被凍得失去知覺。
《攀登者》監(jiān)制徐克曾說:“珠峰精神就是中國精神?,F(xiàn)在的中國之所以能夠傲立世界,背后是一個又一個像登頂隊員這樣強大的靈魂支撐?!?/p>
愛國什么時候成了一種罪過?這些登山隊員為國家做出這么大的犧牲,立下了汗馬功勞,難道不值得被我們記住嗎?
拓展人物
夏伯渝:《攀登者》原型人物之一
《攀登者》由真實歷史改編,講述中國登山隊在1960年與1975年兩次向珠峰發(fā)起沖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而當年挑戰(zhàn)珠峰的“攀登者們”,也成了這部電影的原型。
在這其中,有一個人,他的故事特別富有傳奇色彩。這就是1975年挑戰(zhàn)珠峰的登山隊勇士中的一員——夏伯渝。那年,他為隊友讓出了自己的睡袋,不僅喪失了登上珠峰的機會,更導致凍傷雙腳被截肢。
但此后的40多年,他不僅沒有因此喪失信心,更依靠假肢多次向珠峰發(fā)起沖擊。2018年5月14日10時40分,夏伯渝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成了中國第一個依靠雙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張逢鏗:第一個登上南極大陸的中國人
1958年,在遙遠的南極洲,有一名中國人同樣克服自然界極限登上南極大陸科考,成為中國第一人,他叫張逢鏗。
張逢鏗參加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南極研究計劃,是國際地球物理年探凍第四號計劃的重要部分。他所在的科學考察站是伯德站,位于南緯80度、西經(jīng)120度,已接近南極點,氣候極為惡劣。他們來到后,站上共有13位科學工作者、10位后勤人員。張逢鏗是這次探險的地震測勘隊長。1959年11月到1960年3月,張逢鏗和同伴們穿越南極腹地,一直到達西南極海濱,行程達1000多公里,獲取更多科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