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田 圖:崇青尚白
廣州昌崗一處坡地,鬧市中難得清幽。崇青尚白藝術生活空間就藏身于此,每次步入其中總會有不一樣觀感。只見此番長案、茶席混搭著簡約趣味的油畫;入門左側(cè)掛著一排復古又摩登的中式服裝;墻角一隅也悄然換上了清逸的中式插花;當然,視覺中心仍是裝點其中的青白瓷,造型各異,小巧而雅致??臻g不大,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變幻出另一番天地。作為崇青尚白的創(chuàng)始人,廖乃徵對空間的布置總是充滿斟酌與推敲,而他,也正是那個崇青尚白之人。
準確來講,廖乃徵是一個崇尚“青白”之人。他常笑稱自己因陶瓷而玩了10多年的泥巴, 卻只對青白瓷情有獨鐘。2003年從廣州美術學院畢業(yè)后,機緣巧合之下于2008年來到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攻讀陶瓷碩士研究生。踏足瓷都后,他那便走訪景德鎮(zhèn)各處窯址、博物館,偶然間在湖田窯邂逅了青白瓷,那種溫潤如玉的釉色瞬間擊中廖乃徵的內(nèi)心,用“一見傾心”也不為過。此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地遍覽個中的歷史、燒制工藝乃至文化內(nèi)涵,并為此著迷不已。他不僅觀賞、研究青白瓷,還決定自己創(chuàng)造青白瓷。兩年后,他與同窗好友、知交一同創(chuàng)建了“崇青尚白”陶瓷品牌,致力于重新發(fā)掘景德鎮(zhèn)青白瓷,并結(jié)合當代設計,讓古老的素雅美學融入都市人生活。
在彩瓷興起前,“崇青尚白”一直是中國瓷器風尚的主基調(diào),是綿延上千年的美學傳統(tǒng)。而青白瓷本源自于景德鎮(zhèn),是晚唐五代時期創(chuàng)燒的名品,宋代步入鼎盛。相傳,景德鎮(zhèn)的匠人最初本想仿燒定窯白瓷,卻意外得到一種非青非白的瓷器,這種“不成功”的白瓷反而幻化出微妙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閃青,讓人遐想無限。其“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美學特色也傾倒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甚至帝王也對其青睞有加,青白瓷也因此不斷被賦予諸多美好的名字:“饒玉”“影青”“隱青”等。元以后,隨著景德鎮(zhèn)白瓷燒制的日漸成熟,彩瓷迎來了鼎盛期。青白瓷也曾一度式微,后世難覓仿燒蹤跡。
可以說,青白瓷及其代表的素雅美學已隨著年代更迭而不為現(xiàn)代人所熟知。而廖乃徵正是那個重新發(fā)掘其美學內(nèi)涵的有緣人。他從小便喜好白色,并坦言自己之所以獨愛青白瓷,不僅因其美,還因他能從中找到一份溫和、寧靜致遠的心靈慰藉,故而由己及彼,希望借助青白瓷這種撫慰心靈的力量,為更多現(xiàn)代人拂去內(nèi)心的焦躁,回歸到平和、安寧的心境。
“心語·歲寒三友”茶杯,外壁采用傳統(tǒng)堆雕技術,即在制作好的坯體上涮上1毫米厚的泥漿,等干燥后再在上面勾勒出“松、竹、梅”的造型,然后以刀代筆精雕細琢而成,每件產(chǎn)品歷時100多工時,輕盈通透
“靈璧”系列茶器的靈感來源于太湖石,通過對石頭的研究和把玩,把賞石、玩石的審美精髓融入到設計之中,整套茶器由一蓋碗、兩個茶杯組成,碗蓋以刀代筆雕刻一尊側(cè)臥太湖石,茶杯中央也分別刻上不同形態(tài)的石頭。當向杯子注入茶湯時,儼然成了一幅生動活潑的山水景觀
為此,廖乃徵將崇青尚白的品牌文化歸結(jié)為“觀瓷”“歸靜”“傳家”六字箴言。所謂“觀瓷”,在他看來,與其說人在觀瓷,不如說青白瓷就如同一面鏡,觀照一個人的內(nèi)心,那種微妙、淡雅的釉色自帶潤物細無聲的力量,能慢慢平復心靈,這便是“歸靜”。而“傳家”,則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崇青尚白在陶瓷設計上,無論是泥料選擇、制瓷工藝,還是創(chuàng)作理念,均力臻完美,造出傳家良器;另一層含義則是在精神上傳承青白瓷蘊含的美學與文化內(nèi)涵,以及一種淡然的生活態(tài)度。
從品牌創(chuàng)立至今已過去九年,廖乃徵卻發(fā)現(xiàn)自己對青白瓷的喜愛非但沒有隨著時間流逝而減弱,反而與日俱增。身邊朋友常形容他就如青白瓷一般,溫和、從容不迫。在他看來,自己與青白瓷總是在相互影響。追根溯源,廖乃徵回想自己當初迷上青白瓷,也與自己沉靜、文雅的性格有關,從小就成長于知識分子家庭,長輩以修身齊家式的中庸之道培養(yǎng),加上母親與祖母均虔誠禮佛,崇尚純潔、真與善的精神也一直烙在他的性格中。正因如此,青白瓷無疑最契合他的個性。廖乃徵深感與青白瓷打交道也是一個自我修煉的過程,他總是孜孜不倦地從青白瓷身上汲取內(nèi)涵,完善自我,而受其影響,自己參與設計的青白瓷又自然烙上個人品性,可謂其人如器,器亦如其人。
越是深究,廖乃徵越發(fā)現(xiàn)青白瓷內(nèi)涵廣大,他一直將其歸結(jié)為一個“容”字,不僅可以包容天地萬物,甚至可以演繹出千年文脈。青與白,詮釋著圓融與平衡,一種沉靜下來的儒雅,剛?cè)嵯酀庩柶胶?,不偏不倚?青與白,也是相互相生的統(tǒng)一體:青屬于南,白屬于北;青屬于宋, 白屬于元;青屬于婉約,白屬于豪放……
另一方面,青白瓷也是承載藝術的容器,它可以被設計成茶器、花器、香器,融于生活,以青白瓷之“靜”中和工作中忙碌奔波的“動”,也算為都市中人尋得生活中的一絲平衡。
為此,作為一名設計師,廖乃徵注重將當下的審美習慣和傳統(tǒng)的精神融于器物,用他的話講,是為“師古托今,智造青白瓷經(jīng)典”。而“智造”的過程也是在尋求一種平衡,他常深感古人造器,添之一分過多,減一分又嫌寡,要突破古人塑造的經(jīng)典絕非易事。每打造一款器時,廖乃徵總會對造型苦心經(jīng)營,在方寸之間拿捏住細微變化與平衡。他仔細揣摩古人的設計理念,在經(jīng)典造型的基礎上小心翼翼地改良。一方面,崇青尚白會延續(xù)一些宋式青白瓷的造型元素,但絕不照搬,而是在經(jīng)典器形上反復斟酌再作變化,有時候?qū)δ骋惶幓【€的修改,或?qū)⑷ψ愀臑閳A底等,一添一減便已讓人耳目一新。如宋式斗笠碗,古人多用以盛茶湯,現(xiàn)代人慣用泡茶,茶杯宜小,故在設計上將口徑收小,設計為杯形,斗笠角度更高;而瓜棱壺同樣繼承宋式瓜棱壺的裝飾手法,以棱裝飾器表,但手藝更為精細,而蓋紐設計更為簡潔大方,諸如此類斟酌,可謂獨具匠心。幾經(jīng)推敲的造型既源于宋,卻又不同于宋。
中國工商銀行 定制禮品
時代地產(chǎn) 定制禮品
“悅享·圓融”系列茶器是崇青尚白首創(chuàng)青白瓷與玻璃結(jié)合的一套新產(chǎn)品,由一壺六杯及一茶漏底座組成,可沖泡多種茶葉。泡茶時將茶葉放入茶漏中,分茶時將茶漏提起,放置于玻璃底座上,茶壺即可以充當公道杯使用。整套茶具清澈剔透、溫潤如玉;沏茶小聚滿庭香, 妙有圓融看世界
“悅享·同心杯”是專門為辦公室喝茶設計的一套簡易茶器,對于好茶者來說,各種好茶都可以好好對待;茶具由一套青白瓷茶漏、一個玻璃杯以及一片竹制底座組成。泡茶時將茶葉放入茶漏中,蓋上杯蓋浸泡幾秒鐘后,揭開杯蓋并倒放于桌面,將茶漏放于杯蓋之上,即可享用一杯美妙清茶
另一方面,崇青尚白在器形設計上又不拘泥于宋式風格,而是抱以多元、包容的態(tài)度,不同時期、不同類別的陶瓷經(jīng)典器形也會有所借鑒。如元代高足杯,將杯身的弧度設計得更為高挑,杯口配上紫金釉,用作酒杯,又是一番新意;明代紫砂壺的造型元素,圓潤而富有生氣,以青白釉色表現(xiàn),別具一格……
當然,崇青尚白也有現(xiàn)代創(chuàng)新的器形,比如廖乃徵常喜歡在造型設計中融入竹元素,這種文人鐘情的“君子”便變身為竹節(jié)杯;茶壺的流與把也能找到竹節(jié)身影;還有結(jié)合竹編、竹托等元素的設計,甚至大膽引入玻璃等現(xiàn)代元素。
在瓷器的裝飾上,圖案與紋飾力求刪繁就簡,常只留一枝花、一朵云或一只鳥,恰如其分的留白,給予觀賞者更自由的解讀與聯(lián)想。不僅如此,崇青尚白還與知名的青年藝術家合作,在青白瓷中引入彩繪元素。廖乃徵相信,年輕藝術家始終引領著當代審美風尚,他們更能讓古老的青白瓷煥發(fā)時尚感。為此,他常與青年藝術家商討,鉆研器形與畫面創(chuàng)新,通過巧妙的結(jié)合使器物既富美感又不失實用性。不僅如此,崇青尚白有專門的定制款設計,受邀為多家知名企業(yè)度身定制禮品??偠灾缜嗌邪自谠O計上無論器形、材質(zhì)、裝飾如何變化,其精神內(nèi)核始終具有青白瓷那份清秀、文雅、風骨以及簡約氣質(zhì)。能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需知在設計中,對傳統(tǒng)美學應如何取舍,對當代精神又該融入哪些?所謂萬變不離其宗,能否把握住精神內(nèi)核,實則最考驗設計者的文化功底。
重拾青白瓷,不僅是繼承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美學,其蘊含的素雅、寧靜、淡然等風格也可以成為一種處世態(tài)度與生活方式。所以,崇青尚白不僅在青白瓷創(chuàng)新上深耕,其更是在倡導這種生活方式的回歸。廖乃徵表示,崇青尚白取名為“藝術生活”空間,實則以青白瓷為媒介,以此承載高雅藝術,讓生活升格、雅化。所以他認為“空間”能更貼切地傳達出崇青尚白的文化理念,也能立體化地呈現(xiàn)給到訪者一種綜合性的美學體驗。所以崇青尚白空間不僅陳列自家設計的青白瓷,還必須配以多元感官的藝術層次,在這里可以三五知己相聚,茶敘、賞物、點香、聽樂, 視、聽、味體驗皆具,與古時文人品茗、焚香、插花、掛畫的燕閑雅事又何嘗不是如出一轍?當然,崇青尚白并非復原古時文人的雅集,而是更多體現(xiàn)出當代性,讓都市中人能暫時放下雜念,尋回片刻心靈的寧靜。
廖乃徵還利用空間內(nèi)一部分,開辟 “一”展,即一個微型展覽,每次展覽邀請一位知名藝術家、一個(套)代表作品、展出一個月、舉辦一次沙龍活動、做一次訪談對話、故命名為“一”。展覽、沙龍均向周邊民眾免費開放,讓藝術熏陶潛移默化地向更多人普及。
崇青尚白還開創(chuàng)子品牌“橫站”,設計融合中國傳統(tǒng)服飾元素的新中式服裝。廖乃徵強調(diào),“橫站”設計的服裝,并非茶服,而是便于日常工作、生活的現(xiàn)代常服。橫站的服裝設計,在風格上與崇青尚白一脈相承,師古而不泥古。將傳統(tǒng)文人素雅、文靜的風格與簡約的當代設計結(jié)合,常令人耳目一新,如交領右衽的斜襟設計、立領暗扣等;除了傳統(tǒng)的棉麻面料,也大膽運用呢子、羊毛等現(xiàn)代面料,時尚中不失中式韻味,符合當下審美。
從瓷器智造,到沙龍分享,再到服裝設計,崇青尚白一直在挖掘、重拾一種素與雅的美學觀、生活觀,也在試圖還都市人一個青白。
“橫站”的服裝設計更注重從傳統(tǒng)服飾中汲取文化內(nèi)涵,讓穿著者回歸一種淡然、從容的精神氣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