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中秋節(jié)前后正是桂花盛開的季節(jié),坐在桂花樹下,呼吸著氤氳醉人的香氣,觀賞光輝皎潔的明月,是古人的雅事、樂事。
宋人非常喜愛桂花的清雅自然的香氣,他們收集桂花制作成香,供日常熏香之用。
古時,香是文人之間互相贈送的禮品,楊萬里就曾經收到朋友贈送的“木犀香”,詩人乘興作詩《雙峰定水磷老送木犀香》,以表答謝之意。詩云:
萬杵黃金屑,九烝碧梧骨。
詩老坐雪窗,天香來月窟。
山童不解事,著火太酷烈。
要輸不盡香,急喚薄銀葉。
詩中描述定水磷老的木犀香制作過程非常精致,以萬杵、九蒸等詞匯形容制作過程。制作工藝如此精細,焚香時自然也得格外講究,然而楊萬里的小書童對焚香之道并不精通,將香餅直接放置炭火之上。炭火太過酷烈,對香氣的損害非常大,這可急壞了愛香的楊萬里,趕忙吩咐書童拿來銀葉做隔火熏香。
定水磷老制作的“木犀香”以桂花(萬杵黃金屑)與梧桐木或梧桐樹皮(九烝碧梧骨)一起蒸制而成。值得一提的是,古人詩詞中的梧桐樹,跟今天常見的法國梧桐不是一種。古人所說的梧桐是中國梧桐,為梧桐屬植物,樹皮綠色,平滑,纖維潔白,可用以造紙和編繩等。木材刨片可浸出粘液,稱刨花,潤發(fā)。果實可炒而食之,味道香甜。莖、葉、花、果和種子均可藥用,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法國梧桐則是懸鈴木屬植物,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狀剝落。
宋代陳敬撰寫的《陳氏香譜》中還記載了一則用桂花與冬青樹子一起蒸制而成的香,名為“桂花香”:
冬青樹子、桂花香(即木犀)。右以冬青樹子絞汁,與桂花同蒸,陰干,爐內爇之。
——桂花香《陳氏香譜》
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記載的“木犀香”最為簡單,僅以桂花為原料:
“采花略蒸,曝干作香者,吟邊酒里,以古鼎燃之,尤有清意?!?/p>
采桂花在甑(一種中國古代的蒸食用具)中略蒸一下,然后曬干即可成香,讀詩喝酒時,放在古鼎香爐中的隔火銀葉上,熏熟此香有一種清雅的氣氛。
桂花和樸素天然的材料,簡單的加工,制作“山林之氣”的草木真香。也調和奢侈名貴的沉、檀制作“帳中香”。
宋代詞人朱敦儒在《菩薩蠻·芭蕉葉上秋風碧》中描寫在秋天的夜晚使用“新窨木樨沈”的場景:
“芭蕉葉上秋風碧。晚來小雨流蘇濕。新窨木樨沈。香遲斗帳深?!?/p>
詩人夜晚床帳中所焚的“新窨木樨沉”,就是用沉香與桂花調和制作的帳中香。《陳氏香譜》中記載了一則“木犀香方”,把半開的桂花研成膏,做粘合劑,調和沉香、檀香、茅香。做成花形的香餅,陰干使用。
沉香、檀香各半兩,茅香一兩。右為末,以半開木樨花十二兩,擇去蒂,研成膏,搜作劑,入石杵千百下,脫花樣,當風處陰天,熟之。
——木犀香《陳氏香譜》
桂花作為中秋季節(jié)的節(jié)令花,飲酒賞月時總少不了桂花的陪伴,花瓶中要插桂花,香爐中還要焚熏桂花香。童用堀師禹詩云:“膽瓶清氣撩詩興,古鼎余葩暈酒香?!?/p>
除伴桂賞月之外,祭月也是中秋節(jié)的一件大事。中秋節(jié)這天人們清掃庭院,設立香案,擺放供品,燃燭焚香,拜月許愿。
中秋焚香拜月的習俗,可追溯自周代天子每年秋分祭月的習俗。《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已朝,夕月以夕?!彼未_燁撰寫的《編醉翁談錄》中記述了拜月習俗:
“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畡t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p>
月亮,是古人心目中的宇宙精靈,《史記天官書》云:“月者,天地之陰,金之神也?!痹谖逍兄星飳俳?,秋天的月亮最明亮清晰,所以是“金之神”。
古人對月亮情有獨鐘,人們在生活中崇拜、敬畏月亮,在文學作品中則大量描寫、詠嘆月亮。宋初文學家徐鉉,曾制作了一款伴賞月時用的香,取名“伴月香”。
“徐鉉或遇月夜,露坐中庭,但焚香一炷,其所親,私號伴月香?!?/p>
伴月香配伍嚴謹,更注重香藥的炮制與和合。香氣、香性清幽淡雅,芳澤溢遠,留香持久:有清和正氣、養(yǎng)性虞神、調和身心之功。香品高雅,書齋琴室、禪房凈舍、會客迎賓……無一不可,因而為后世文人所推崇,代代相傳。作為一款影響久遠的歷史名香,它的配方及制作近年被考證恢復:“伴月香,主要由沉檀、莞香、蘇合香、雞舌香、豆蔻、蕓香、白茅香等配置而成?!?/p>
夜涼如水,月滿如盤,伴著清幽的月色,點上一支伴月香,摒棄塵世紛擾,獨享焚香賞月之樂。當馨香繚繞,明月當空,在庭院中靜坐,便是天人般的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