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南才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網(wǎng)上冒出了一個新詞:打卡。很多年輕人動不動就說:去,打個卡!
所謂“打卡”,說的是天天上下班的人,都要用考勤卡在磁卡機上擦一下,表示按時工作。
古代也有這個做法,官衙官員查點到班人數(shù),叫“點卯”?!懊畷r”為早上5時到7時。吏役聽候點名叫“應(yīng)卯”,點名冊稱為“卯冊”。若需簽到,則稱為“畫卯”。
因為執(zhí)行制度嚴格,使每個人都自覺養(yǎng)成遵守制度的習慣,成為每天必做的事情,因而印象極深,這就讓“打卡”逐漸延伸了許多意義:
事業(yè)“打卡”。從事每一項事業(yè),首先要有打卡精神。像每天上下班必做的程序一樣,認真對待和做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對自己事業(yè)發(fā)展有利的契機,及時去“打卡”;也不放過任何一次提高本領(lǐng)增長知識的時機,立刻去“打卡”……
文明“打卡”。早上起床,晚上睡覺,別忘記給父母親道個安;見到同事和朋友,別忘記打個招呼問聲好;出外辦事,或在公共場所,別忘記多使用文明用語;遇到有困難需要相助的人,別忘記出手相助。用友善、禮貌、溫馨、互愛等這些“卡”,來連接人與人之間的橋梁,營造和諧團結(jié)的社會氛圍。
生活“打卡”。作為每一個家里成員,誰都有責任為建設(shè)美好的家庭生活“打卡”。包括煮飯炒菜、打掃衛(wèi)生、養(yǎng)兒育女、孝敬老人等,都視同上班“打卡”一樣,認真對待。
“打卡”由上下班遵守制度的做法開始,演繹為人人自覺做好事情的正能量。但是,卻要防止走向另一個極端。譬如:
敷衍了事。古人所說的“點卯”,后來慢慢演變成不少投機取巧者的擋箭牌,包含了敷衍了事的意思。上班打個照面,應(yīng)付一下,然后溜之大吉,或者無所用心,怠慢工作。
完美主義。追求十全十美、萬事皆備,不分優(yōu)劣主次,不加甄別選擇,而是逢卡必打,絕不漏網(wǎng)。旅游的非要國內(nèi)國外跑個遍不可,不是尋求文化風光的考察,而是比打過多少省市和國家的“卡”;讀書只求數(shù)目不講質(zhì)量,泛泛而讀,浮光掠影;上微信群一天到晚點頭點贊,也不知道看過內(nèi)容沒有。什么都想要的人,到頭來只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也抓不到。
淺嘗輒止。只是滿足于打個“卡”報個到,卻沒有認真深入地面對工作的內(nèi)容,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取得成績,而是水過鴨背。“卡”雖然打得多,成效卻未必大。
準確把握好“打卡”的度,我們就能做好應(yīng)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