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言民 范俐鑫
“冒著風和雨,不怕多艱辛,我們一起往南行……”這是泉城義工劉雪婷和她的義工同伴們教給湘西州孩子們的歌曲《大雁往南飛》。劉雪婷說:“這首歌是鼓勵他們,也是鼓勵我們自己?!?/p>
湘西州是湖南唯一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州和脫貧攻堅主戰(zhàn)場。中央確定濟南市結對幫扶湘西州后, 泉城義工主動擔當,成立赴湘西州精準扶貧志愿服務團。2018年11月25日,172名泉城義工帶著濟南人民的重托,身著紅色沖鋒衣,以“在崗1分鐘、奮斗60秒”的豪情,來到美麗的湘西,摸索走出了一條“志愿服務參與精準扶貧”之路。
湘西州龍山縣天橋學校,條件簡陋,沒有燒水壺,沒有暖瓶,沒有多余床鋪,有的窗戶還沒有玻璃。劉雪婷帶著幾個女生自己找來木板,做成大通鋪,又用舊紙糊在窗欞上,遮擋風寒。因為支教,周雅文延遲了訂婚日期;只為一句“不能讓孩子們失望”的諾言,郜成龍隱瞞妻子沒有保住胎的消息,強忍痛楚堅持支教;19位年逾花甲的退休老教師,希望把自己幾十年教育生涯中所有好的經(jīng)驗都留在這里;看到充滿期待眼神的湘西群眾,張慧敏和同伴們咬牙支醫(yī),即便居無定所甚至風餐露宿,1個月時間里,他們仍走遍湘西州7個縣市,去過9所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義診,走進6所學校開辦講座,使4000余名湘西群眾從中受益……
這些“紅衣戰(zhàn)士”,就是平凡而普通的濟南人。他們胸懷大愛,執(zhí)著如一,做著不平凡的“大事業(yè)”。在他們身上,越來越多的受益者感受到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觸摸到城市文明的溫暖厚重,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合力。他們用行動助力國家發(fā)展、社會進步,成為家喻戶曉的“城市名片”。
2018年10月27日,泉城廣場“志愿者之家”啟用,泉城義工廣場服務崗升級為全年365天無休的志愿服務中心。2019年春節(jié),這里迎來首個志愿服務“不打烊”的春節(jié)假期:義工李愛萍一如既往地每天為大家測量血壓;“全國愛國擁軍模范”齊亞珍堅持每天上午到廣場服務,下午去不同的軍營看望她的“兵兒子”;“全國道德模范”房澤秋帶領義工,走街串巷,為需要幫助的老人送去水餃、米面,更送去溫暖;“反扒女俠”張業(yè)愛穿梭在人群中,用她瘦小的身軀守護一方百姓的財產(chǎn)安全……
“雖然我只是一名老年人,但我一樣擁有服務社會的年輕靈魂?!崩類燮嫉脑?,道出了老年泉城義工的心聲。
在泉城義工隊伍里,年輕人同樣甘于奉獻。2008年,得到幫助的鐘倩主動要求加入泉城義工,并創(chuàng)辦“勵志熱線”,至今接聽4000多人次,挽救了100多個鮮活的生命。如今,泉城義工志愿服務活動,已成為40多所駐濟高?!靶凶咧乃颊n”。
2018年12月,泉城義工又有了一個新身份——濟南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者。自此,泉城義工把志愿服務更加有效地融入城市建設和管理、行業(yè)發(fā)展、基層黨建、社區(qū)服務和大眾日常生活之中,推進志愿服務工作與其他工作合力合拍、相互促進、整體推動。2019年6月26日,山東交通學院聯(lián)合濟南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全國高校中成立了首支高校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為共創(chuàng)共建文明校園、文明城市探尋新模式。
30萬泉城義工年齡不一,職業(yè)不同,卻有著共同的理想與追求。他們有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拼力肩負歷史使命;他們有著“夙夜在公、業(yè)精于勤”的敬業(yè)作風,為把握好人生機會而努力奮斗;他們有著“抱誠守真、言信行果”的誠信品格,力促公正平等,為社會爭取更大發(fā)展;他們有著“與人為善、寬以待人”的友善胸襟,心底坦蕩,合力構筑文明和諧……他們是道德模范、最美濟南人、優(yōu)秀志愿者,更是身邊許許多多的普通人,默默無聞卻又轟轟烈烈。
14年來,泉城義工已成為一個奉獻與成長的平臺。從小學生到古稀老人,從一線工人到省直機關公務員,每一名志愿者都從這里找到了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舞臺。越來越多的濟南人已經(jīng)把泉城義工的理想與追求,內化為與城市同呼吸、共命運的主人翁精神,并在這個過程中共建共享,不斷實現(xiàn)人與城市、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奮進共榮。
鏈接
泉城義工,2005年8月誕生于山東濟南,14年間,從最初的146人發(fā)展成為目前30萬人的志愿服務集體。2006年,泉城義工被授予“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務集體”榮譽稱號; 2011年12月,被中央文明辦評為“10個全國優(yōu)秀志愿服務組織”,并入選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選編》;2016年在“四個100”先進典型評選中,榮獲“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