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佳欣
我神州,叫中華;山川美,可入畫。黃河奔,長江涌;長城長,珠峰聳。巍巍中華,不僅有壯美河山、豐富物產(chǎn),更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和雄健的民族精神。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xiāng)。我有所感事,結(jié)在深深腸。”聽,這是白樂天的低吟,它打破了時空的桎梏,穿過小橋流水,越過粉墻黛瓦,不動聲色地來到我們身邊。于是今人與古人便有了割舍不斷的牽連。這便是中華文化的魅力——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
牙牙學語時,我們便開始念詩詞。“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一字不差,但未解其意。后來,我們長大了,明白了春天便是“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夏天便是“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秋天便是“門庭多落葉”;冬天便是“墻角數(shù)枝梅”。在某一處、某一刻,突然發(fā)現(xiàn),惟有詩詞,才能把這情這景表達得淋漓盡致。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最動人心弦的語言。
一首詩,是一個故事;一首詞,是一段人生。我看見,細雨蒙蒙中孤零零的小樓;我聽見,凄涼的笛聲回蕩在邊關(guān)。睡夢中的人兒忽然驚醒,呆呆地坐了半晌,然后意識到了什么,雙手捂著臉無聲地哭泣,他恐懼,他憂愁,他無奈。于是,我懂了,人生百般不得已,總有些事,我們只能含淚承受。中華文化帶給我的,不僅是古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更多的,是對人生的感悟。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似涓涓細流滋潤我們的心田,豐富我們的精神家園。
我心中的中華,有著雄健的民族精神,從古至今,一直支撐著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fā)展。無論是古人的鐵血丹心,還是今人的實干興邦,無一不體現(xiàn)了愛國情懷。
愛國不僅要銘記在心中,還要外化于行。從古至今,華夏兒女們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
巍巍中華,帶著它的信仰、信念、信心,不懈奮斗,前程萬里!
(指導老師:孫?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