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寬宏
所謂草堆,其實是莊稼的秸稈堆。秸稈也像糧食一樣,生產(chǎn)隊里按每家每戶的人頭,用秤稱了分的,因此就顯得金貴。一年到頭人們生火做飯,靠的就是這秸稈。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辈?,排在這七件事的首位。沒柴燒的話,不能吃生的啊!不過,我們那里還真的沒有木柴,我們那里的柴就是草。我到過一些地方,知道山區(qū)山上有柴,不用燒草,出煤炭的地方不用燒草,城里不用燒草,可平原地方缺了草是不行的。近年來,常從電視上看到,農(nóng)民偷著在地里燒秸稈,有的地方的飛機場因附近農(nóng)民在地里燒秸稈而煙霧繚繞,使飛機不能正常起飛、降落,于是就想,草在地里燒了,家里做飯燒什么?這在過去,那是不可思議的。
草堆在當年的農(nóng)村是一景,家家都有草堆,年年都堆草堆。農(nóng)家的日子過得好不好,就看能不能吃陳糧、燒陳草,糧在家里窩著看不見,而有一座大草堆在院子里炫耀,那就很打人眼目的了。所以,有人說媒訪親時,草堆就會無言地透露家境。
我見過一些地方的草堆,下大上尖,軟軟塌塌,沒精打采,有的因為怕倒掉,甚至還圍著一棵粗壯的樹。而我們那里的草堆是比較硬實的。草堆有長方形和圓柱形兩種。長方形草堆的頂像有坡面的房頂,圓柱形草堆的頂則像圓亭子的頂一樣是尖的。草堆的主體都是秸稈的根部朝外,而它的頂卻是秸稈的梢朝外向下,便于排水免漏。堆草堆,既是體力活兒,也是技術(shù)活兒,若是堆得不板實,即使當時不倒,以后一天天扯出草把時,也會傾斜倒掉。因此,秸稈曬干透了,會被捆成一個個草捆,一個草捆緊挨著一個草捆,上一層草捆壓實著下一層草捆,一層層堆上去四五米高,有樣有形,就像是一個個碩大的蘑菇。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今天,農(nóng)村做飯由燒草到用電、用氣的變化,也從側(cè)面折射出人民的生活質(zhì)量在提升。
責任編輯:崔家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