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科
(天津音樂學院,天津 300171)
長笛的聲音由笛管內(nèi)的空氣柱振動發(fā)出,而空氣柱需要通過人的氣息作用才能振動,由此可見,氣息對長笛演奏非常重要。在演奏中,只有演奏者控制好氣息,長笛演奏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呼吸訓練是指長笛演奏者通過訓練呼吸節(jié)奏來調(diào)整氣息的訓練,可以讓演奏者掌握氣息運用技巧。因此,研究長笛演奏練習中的呼吸訓練,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胸式呼吸訓練,是一種以肋骨為主的呼吸訓練方式,整個訓練均在胸腔內(nèi)完成。演奏者通過胸腔中部、上部肋間肌肉的運動,向上收動橫膈膜吸入空氣。這種呼吸訓練的優(yōu)勢在于吸氣較為自然,難度較低,缺點在于吸氣量達不到人體吸氣最大容量,容易引發(fā)氣息不足問題,進而影響演奏效果。在訓練中,演奏者如果強行吸入大量空氣,會對肺部造成損傷,而且會引發(fā)緊張心理。對于沒有經(jīng)受過呼吸訓練的演奏者來說,使用胸式呼吸訓練較為困難,容易走入誤區(qū),無法達到理想效果。因此,在長笛演奏呼吸訓練中,不刻意提倡使用胸式呼吸訓練。
腹式呼吸訓練,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呼吸訓練方法。演奏者通過腹部收縮產(chǎn)生推動橫膈膜向上運動的力,使胸腔向內(nèi)收縮,加大胸腔壓力,將氣吐出。主要分為睡姿訓練法和站姿訓練法。
人在睡覺時,身體處于最為放松的狀態(tài),呼吸也比較放松。睡姿訓練法,即通過睡覺姿勢進行呼吸訓練的方法,使演奏者感受身體放松時的身體狀態(tài)。演奏者需要放松身體,平躺在地面上,呼氣,然后將氣息緩緩送出。在呼吸的同時,演奏者應雙手叉腰,感受腰部吸進的氣息。一方面,注意吸氣速度,保證吸氣均勻、平穩(wěn),避免吸氣過快或過慢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另一方面,注意吸氣量,由小到大,逐漸遞進。在呼氣時,演奏者應先下沉腹部氣息,勻速呼出氣息,經(jīng)過反復訓練,能夠提升氣息的控制能力。
站姿訓練法是指通過站姿訓練呼吸的方法。當演奏者熟悉睡姿訓練法后,就可以利用站姿訓練法進行訓練。在訓練時,演奏者將雙腿張開,與肩并寬,左腳和身體呈90度,右腳和身體呈45度。同時,雙眼平視前方,身體向前微微傾斜。演奏者需要保持姿勢,平穩(wěn)呼吸,使自身處于堅持不懈的狀態(tài)。在呼吸時,演奏者應控制呼吸速度,避免身體緊張。當身體達到一定松弛程度后,再加大呼吸力度和速度,使訓練達到更好的效果。
胸腹式呼吸法,是較為常見的長笛演奏呼吸訓練方法,通過胸的下部和腹的上部完成呼吸動作。這種訓練方法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不容易產(chǎn)生身體疲勞感,也不會引起心理緊張,有利于提升演奏質(zhì)量。
慢呼急吸法,要求演奏者的嘴、鼻緩慢吸氣。在吸氣時,演奏者的胸部和腹部會慢慢擴張,橫膈膜會向下壓。吸氣完成后,演奏者一口將氣快速呼出。在訓練時,演奏者的嘴巴和鼻子同時深呼吸,對準面前的蠟燭快速呼氣,將蠟燭吹滅。演奏者需要注意兩點:第一,吸氣要保證蠟燭火苗不跳動。第二,呼氣保證一口氣將蠟燭吹滅。這種訓練方法,主要訓練演奏者的腰部、腹部肌肉的耐力和彈跳力。
急吸慢呼法,是演奏者經(jīng)常使用的呼吸訓練方法。在訓練中,演奏者的嘴和鼻快速吸氣,腰部、腹部迅速擴張,并將氣緩緩的呼出。急吸慢呼法要求訓練者的嘴巴和鼻子快速進行深呼吸,然后緩慢、均勻地吹氣。演奏者呼氣的時間應保持在15秒左右。呼氣時需要注意蠟燭的火苗,不能將蠟燭吹滅。這種訓練方法,對演奏者換句、換氣具有積極意義。
慢吸慢呼法,要求演奏者的嘴和鼻緩慢進行深吸氣,讓胸部和腹部緩慢擴張,在擴張的基礎上緩慢呼氣。在訓練中,演奏者和蠟燭保持一定距離,嘴巴和鼻子同時慢速吸氣,接著對蠟燭吹氣。當蠟燭不會被吹滅時,演奏者的訓練才算成功。演奏者要觀察蠟燭火苗的傾斜度,通過調(diào)整氣息變動火苗傾斜度,以此達到控制氣息的目的。通過反復訓練,演奏者在長音演奏時的效果會更好。
急吸急呼法,要求演奏者的嘴和鼻的吸氣速度比平時的速度要更快,當腰部和腹部迅速擴張時,快速呼氣。在訓練中,演奏者的嘴和鼻同時快速吸氣,并對著蠟燭呼氣。當一口氣吹滅蠟燭時,才算成功。演奏者可以將手放在腰上,感受呼吸時腰部的收縮、擴張變化。這種訓練方法,主要針對長笛演奏中的跳躍、輕快的音符。
正確的呼吸方法是演奏好長笛的關鍵,也是關系演奏者水平的重要因素。演奏者應認識到長笛音色和氣息之間的關系,主動進行呼吸訓練,掌握氣息運用技巧,吹奏出優(yōu)美的音色,帶給觀眾美的享受。胸式呼吸訓練、腹式呼吸訓練、胸腹式呼吸訓練,都是有效的呼吸訓練,演奏者應善于運用呼吸訓練,不斷提高演奏水平,將自己的真正實力展現(xiàn)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