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正凱 蔣秀蘭
縣級機構改革中,檔案的管理與處置是國有資產管理與處置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縣級機構改革已經基本完成,多數單位出現了組建、撤銷、合并、更名、調整等情況,檔案的處置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作為館藏檔案的最基本管理單位——全宗,則面臨著保留、終止還是重新給定的問題,全宗號也就面臨著沿用、封存還是重新編排的實際問題。針對不同實際情況,就檔案全宗號的編排,談一點粗淺看法,歡迎大家斧正。
全宗是指一個獨立機關、組織或個人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檔案有機整體。它的基本涵義有三點,即檔案全宗是一個有機整體,是在一定的歷史活動中形成的,是以一定的社會單位為基礎而構成的。全宗是一個國家機構、社會組織、個人形成的具有有機聯系的文件整體,是縣檔案館檔案的第一層分類及管理單位。一個全宗內的檔案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是在社會活動中自然形成的,真實地反映了該機關、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和人物在各個時期的各種活動,及其整個歷史過程的全貌,彼此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按全宗整理檔案,符合檔案的形成規(guī)律和特點,便于維護全宗單位檔案的齊全性和完整性,確保檔案的安全和規(guī)范管理,方便檔案查閱利用。比如,中共魚臺縣委員會全宗,是縣委領導以及縣委辦公室各科室歷年來在工作、社會活動中所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照片、錄音、錄像、實物、電子檔案等,彼此之間都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同屬于一個全宗。
全宗號是唯一的檔案管理機構代碼,是縣檔案館給已進館或準備進館立檔單位分配的代號。立檔單位應具備三個條件,即獨立行使職權,并能以自己的名義單獨對外行文;設有會計單位或經濟核算單位,自己可以編造預算或財務計劃;設有管理人事的機構或人員并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權。立檔單位的主要標志是它們在工作上、組織上和財務上是否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一般具備上述條件的機構就是立檔單位,它所形成的檔案即構成全宗。當一個立檔單位向縣檔案館移交檔案后或準備移交檔案時,縣檔案館根據相關規(guī)則給予該單位唯一的一個標識代碼,檔案專業(yè)術語叫做全宗號。此后該單位不論哪一種類別的檔案都是這一全宗號。以中共魚臺縣委員會全宗為例,魚臺縣檔案館給予其全宗號為A001,以后凡是中共魚臺縣委員會及其下屬機構形成的所有門類檔案,其全宗號都用A001標識。沒有移交過檔案或不準備移交檔案的單位沒有全宗號。如魚臺縣人民武裝部,因工作需要、性質特殊,其檔案沒有向魚臺縣檔案館移交,故魚臺縣檔案館就不需給予它全宗號。全宗號一般用代字(拉丁字母或漢字等)標識門類,用阿拉伯數字標識門類中全宗順序。再如,中共魚臺縣委員會全宗號為A001,其中A代表建國后檔案(建國前檔案門類用B標識,因為魚臺縣建縣時間較晚,后又與江蘇豐縣、山東金鄉(xiāng)縣分分合合,所以目前縣檔案館館藏中沒有建國前檔案材料),001代表全宗順序號為第1號。全宗號的作用主要是縣檔案館用于區(qū)分各立檔單位,也便于日常管理、檢索查詢。
全宗號作為全宗之間相互區(qū)別的數字代號,必須具有唯一性。不管是館(室)內的唯一性,還是行業(yè)的唯一性,它是規(guī)范管理檔案全宗的基本要求。一個縣檔案館給一個立檔單位的全宗號指代單一。不同全宗應賦予不同代碼,一個代碼只表示一個全宗。
全宗號結構必須與館藏檔案的整理分類體系相適應,同時還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相關規(guī)定。
全宗號是用來區(qū)別不同檔案全宗的唯一代號,為了確保所管全宗的規(guī)范有序,必須保證所給定的檔案全宗代號穩(wěn)定、持續(xù),全宗號一經確定,一般不應隨意改變,否則會造成館藏不同全宗檔案雜亂無章、無法查詢等。
全宗號必須留有適當的遞增容量,以便適應不斷擴充全宗的需要。如魚臺縣目前已經進館或準備進館全宗約200個,很長時間內不會超過三位數,故全宗順序號設為三位數,以保證滿足將來增容需要。
全宗號力求簡單明了,以便減少代碼差錯,節(jié)省存儲空間,提高處理效率。
由于縣級機構改革中機關事業(yè)單位或重新組建、或撤銷建制、或優(yōu)化職能、或調整體制、或合并機構等不同情況的存在,改革前縣檔案館已經給定各單位的全宗號,就面臨著或繼續(xù)使用,或封口管理,或重新給定的問題。
(一)新組建機構自成立之日起形成的檔案,由各部門單位新設檔案全宗,縣檔案館新給定全宗號。如魚臺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魚臺縣醫(yī)療保障局,由縣檔案館分別給定新全宗號為A151、A152。
(二)不再保留、納入重新組建機構、撤銷建制的部門單位,自變動之日起,其檔案全宗終止,該檔案全宗號實行封口管理,檔案整體移交新組建機構代管。如魚臺縣林業(yè)局撤銷納入新組建的魚臺縣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原魚臺縣林業(yè)局全宗終止,縣檔案館給定的原全宗號A030號封存,檔案整體移交魚臺縣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代管,條件成熟后,其長久保存價值的檔案移交縣檔案館保存。
(三)保留原機構名稱、優(yōu)化職能或部分職責發(fā)生變化的,沿用原全宗,其全宗號不變。如魚臺縣發(fā)展和改革局、魚臺縣水利局、魚臺縣教育和體育局、魚臺縣工業(yè)和信息化局、魚臺縣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魚臺縣交通運輸局、魚臺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等單位,雖然這些單位職能有所優(yōu)化,部分職責發(fā)生改變,因為其名稱沒有改變,所以其全宗號繼續(xù)沿用。
(四)更名、調整領導管理體制的機構,繼續(xù)沿用原檔案全宗,其全宗號不變。如魚臺縣政務服務中心更名為魚臺縣行政審批服務局、魚臺縣委黨史研究室更名為魚臺縣委黨史研究中心、魚臺縣檔案局更名為魚臺縣檔案館、魚臺縣房地產管理局更名為魚臺縣住房保障服務中心、魚臺縣農業(yè)局更名為魚臺縣農業(yè)農村局等單位,更名后這些單位基本職能沒有發(fā)生根本改變,只是單位名稱變更、業(yè)務范圍變化、隸屬關系改變、內設機構調整、工作地點變動等,其檔案均不構成新全宗,故其全宗號仍然可繼續(xù)沿用。但應在全宗卷介紹里予以說明。
(五)兩個或兩個以上機構合并成一個新機構的,合并后其檔案自新單位成立之日起形成一個新的全宗,合并前各單位的檔案各自為一個全宗。原則上原機構全宗終止,全宗號封口管理。如果撤銷合并是以某個原有單位為主體(核心),其他單位相關職能并入這個主體(核心)單位的,為便于檔案的管理,照顧到單位檔案人員工作的延續(xù)性和檔案管理軟件注冊的連貫性,合并后其形成的檔案歸該主體(核心)單位的全宗管理,不另立新全宗,該主體機構全宗號保留,作為新機構的全宗號。其他被撤銷合并單位撤銷合并前的檔案各自為一個全宗,其全宗號封口管理。如魚臺縣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是由原魚臺縣國土局、魚臺縣規(guī)劃局、魚臺縣林業(yè)局整合而成,以原魚臺縣國土局為主體,建議保留原國土局全宗,沿用原國土局全宗號A033,同步封存魚臺縣規(guī)劃局全宗號A140、魚臺縣林業(yè)局全宗號A030。再如魚臺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是由原魚臺縣工商局、魚臺縣質量監(jiān)督局、魚臺縣食品藥品監(jiān)督局整合而成,建議保留原魚臺縣工商局的全宗,沿用原魚臺縣工商局全宗號A044,同步封存原魚臺縣質量監(jiān)督局全宗號A024、原魚臺縣食品藥品監(jiān)督局的全宗號A017。
(六)新成立的派出機構,不是立檔單位,故其形成的檔案材料不構成獨立全宗,檔案館也不給予其全宗號。如魚臺縣監(jiān)察委員會派出的各個監(jiān)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