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是為什么成立的?工會就是保護工人切身的利益和為工人的利益奮斗的機關?!@個事實,便是真正工會的出發(fā)點。
——1922,黨的二大《關于“工人運動與共產黨”的決議案》
他們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和一般勞動者的利益而團結起來、組織起來的。如果工會不能實現(xiàn)任務,如果工會脫離了保護工人利益這個基本任務,那末,他們就會脫離工會,甚至還會另找辦法來保護他們的利益,工會就會脫離工人群眾。
——1951,劉少奇《國營工廠內部的矛盾和工會工作的基本任務》
這幾年,經常的、細致的工作忽略了?!h沒有專門黨的工作,團沒有專門團的工作,工會沒有專門工會的工作,……大家都去搞一般工作,丟掉了我們各行各業(yè)應該經常死死抓住不放的事情?!F(xiàn)在黨的工作、群眾的工作要著重把經常工作建立起來。
——1961,鄧小平在會見出席全國婦聯(lián)主任會議代表時的講話
工會組織必須密切聯(lián)系群眾,使廣大工人都感到工會確實是工人自己的組織,是工人信得過的、能替工人說話和辦事的組織,是不會對工人說瞎話、拿工人的會費做官當老爺、替少數(shù)人謀私利的組織。工會要為工人的民主權利奮斗,反對形形色色的官僚主義,它本身就必須是民主的模范。
——1978,鄧小平在中國工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祝詞
1922.5,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沒有制定工會章程,決定在全總成立之前由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為全國工會的總通訊機關。
1925.5,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正式成立中華全國總工會,通過《中華全國總工會總章》,明確“本會以團結全國工人,圖謀人工福利為宗旨”。
1926.5、1927.6、1929.11,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勞大”,均未重新制定章程。
1948.8,第六次“勞大”,通過《中華全國總工會章程》,明確“本會宗旨為團結全體職工,保護職工利益,爭取中國工人階級的解放,聯(lián)合全國一切被壓迫人民爭取中國人民的解放,聯(lián)合全世界工人保衛(wèi)世界和平與民主而奮斗?!?/p>
1950.6,《工會法》頒布實施,明確工會有保護工人、職員群眾利益,監(jiān)督行政方面或資方切實執(zhí)行政府法令所規(guī)定的勞動保護、勞動保險等條例、指令等,并進行改善工人、職員群眾的物質生活與文化生活的各種設施的權利。
1953.5,中國工會第七次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章程》,明確“中國工會凡以工資收入為自己生活資料之全部或主要來源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不分民族、性別及宗教信仰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贝髸鞔_了“以生產為中心,生產、生活、教育三位一體”的方針。
1957.12,中國工會第八次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工會章程》,明確“中國工會是工人階級自愿結合的廣泛的群眾組織。凡是以工資作為自己生活的全部來源或者主要來源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不分民族、性別和宗教信仰,都可以加入工會為會員?!?/p>
1978.10,中國工會第九次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工會章程》修正案,明確“中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階級自愿結合的群眾組織,是黨聯(lián)系群眾的紐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的支柱,是廣大職工群眾學習管理的學校,學習主持經濟的學校,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p>
1983.10,中國工會第十次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工會章程》修正案,明確“中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新時期工會工作的方針是,以四化建設為中心,為職工說話、辦事,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術教育,建設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職工隊伍,充分發(fā)揮工人階級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p>
1988.10,中國工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工會章程》修正案,明確“中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重要的社會政治團體。工會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更好地表達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具體利益,為職工說話、辦事,建設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充分發(fā)揮工人階級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p>
1992.4,修改后的《工會法》頒布實施。明確堅持階級性和群眾性的統(tǒng)一,堅持黨對工會的統(tǒng)一領導與工會依照法律和章程獨立自主地、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的統(tǒng)一,堅持維護、建設、參與、教育等任務的完整性和有機結合,堅持工會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依法維護職工的具體利益;在工會與政府及企事業(yè)行政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相互尊重和相互支持。
1993.10,中國工會第十二次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工會章程》修正案,明確“中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黨聯(lián)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是會員和職工利益的代表。”首次提出了工會的主要社會職責是維護、建設、參與、教育;首次明確“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是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是維護社會安定的強大而集中的社會力量?!?/p>
1994.12,全總十二屆二次執(zhí)委會上,尉建行在講話中明確“維護是工會的基本職責”。
1998.10,中國工會第十三次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工會章程》修正案,對工會的性質與職責的表述沒有變化。
2001.10,新修訂的《工會法》,明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
2003.9,中國工會第十四次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工會章程》修正案,明確“中國工會的基本職責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2008.10,中國工會第十五次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工會章程》修正案,明確“堅持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堅持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的維權觀,維護職工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利”;明確“促進企事業(yè)發(fā)展、維護職工權益”的原則。
2013.10,中國工會第十次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工會章程》修正案,對工會的性質與職責的表述沒有變化。
啟示:
工會章程、工會法的發(fā)展歷程,反映了工會理論和實踐的成果。
對工會職責的明確,經歷了長期的探索過程。
“工會的基本職責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促進企事業(yè)發(fā)展、維護職工權益”的原則,這些成果來之不易。
工會七大明確“以生產為中心,生產生活教育三位一體”的工作方針。
“大躍進”與人民公社運動中兩度刮起“工會消亡風”。
文革期間,工會更是受到重大沖擊。
改革開放以來重大群體性職工維權事件的警示。
波蘭團結工會坐大成勢導致波蘭統(tǒng)一工人黨垮臺的警示。
結論:
必須高舉維護職工權益的旗幟,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忽視工會工作,就談不上依靠工人階級。
——1950.12.21,鄧小平《在西南局城市工作會議上的報告提綱》
工會工作的好壞怎么樣,影響著工人當家作主的權利行使得怎么樣。
——1978.10.11,鄧小平在中國工會第九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
習近平總書記從黨治國理政和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高度來看待工會與工會工作,這是黨的工會理論的重大創(chuàng)新,必須高度重視這一論述的理論價值與實踐價值。
——戰(zhàn)略考量:國家治理、全球治理
——規(guī)律把握:人的結社權,減壓閥與緩沖器,利益代表與維護,治理與管理
——揭示真理:“工會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的背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