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
滬蘇兩市,自古一體。明代以前,蘇州即為江南重要的行政中心。著名學者李伯重先生認為:“明清蘇州的城市是一個以府城為中心,以郊區(qū)市鎮(zhèn)為外延的特大城市”。清代康雍乾三朝名臣孫嘉淦在《南游記》中寫道:“居貨山積,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燦若云錦,語其繁華,都門不逮”。史學界研究估算,清代中期的蘇州,人口達150萬人以上,堪稱是江南的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斗轉(zhuǎn)星移,上海自近代肇興,作用及地位日新,衍變?yōu)楝F(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還將發(fā)展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當前,長三角一體化已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滬蘇兩市深具共通的文化根脈和共有的精神家園,文化交融方興未艾,漸成兩市一體化發(fā)展的題中之意。今年以來,蘇州美術(shù)館自滬蘇“雙城”美術(shù)交流互鑒著手,以江南文化為共同的文化標識,策劃舉辦《江南
意象—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藝術(shù)大展》《江南
如畫—中國油畫作品展(2019)》《三生長憶是江南—海上名家姑蘇詩意作品特展》等一系列高質(zhì)量的美術(shù)大展,主動對接上海,率先探索“雙城”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大戰(zhàn)略。
習總書記指出:“泱泱中華,歷史悠久,文明博大。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chuàng)造和延續(xù)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比f物蔥蘢、生機盎然的盛夏時節(jié),蘇州美術(shù)館、蘇州市名人館攜手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和長三角文藝評論發(fā)展聯(lián)盟共同主辦《初心·前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海書法名家特展》,抒寫家國情懷與江南、書法與江南詩意、美學與江南文化認同及追求,賦予歷代江南唱詠愛國明德廉政的詩篇和集體記憶以新的生命和文化意義。這亦是“雙城記”系列大展中首個上海代表性書法家聯(lián)展,群賢畢至,別開生面,開創(chuàng)先河。
華夏文字最早可上溯至約五千年前,與埃及象形文字、巴比倫楔形文字、古希臘文、拉丁文等類似,具有記人、記事、記功等功能。所迥異者,乃漢字獨具最為遒上之審美作用。講究用筆用墨、結(jié)字、章法,更重線條組合、謀篇布局與計白當黑、虛實互襯,氣韻觀瞻,寫出“字外之奇”,終成書法之大觀。書法乃是真正意思上的藝術(shù),堪稱最為珍貴的華夏文化瑰寶之一。
唐代張懷瓘在《文字論》中談道:“文則數(shù)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清代劉熙載則在《藝概·書概》中闡述為:“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書法的藝術(shù)性,不完全在于技巧,而與書家的學識高下、修養(yǎng)厚薄、閱歷深淺等息息相關(guān)?!傲髅勒?,人也”。自漢魏以降,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深受江南文化滋養(yǎng)沾溉,書法名家輩出,代有佳篇。王羲之、王獻之、虞世南、褚遂良、孫過庭、張旭、蘇軾、米芾、趙孟頫、王寵、董其昌、沈周、唐寅、文征明、祝允明、鄭燮等赫赫大家,名跡佳妙,流風遠播,海內(nèi)翕然推崇。
“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籠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筆端”。書法的藝術(shù)性,更在于人的創(chuàng)造?!白掷镄虚g”承載著蘊蓄豐融之人文精神。歷代江南忠義道德文章俱佳之文人志士,箴銘頌贊家國情懷,留下無數(shù)閎偉絕倫名篇,傳誦人口,千載如生。其垂范后昆者約有三端。
一曰明德之志?!痘茨献印芳貪h哲理于大成,其《主術(shù)訓》曰:“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范仲淹遷知蘇州,興建府學、義莊,造福桑梓;人生雖有起伏,志以天下為己任,其《岳陽樓記》寫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矣”!朱熹重振白鹿洞書院及岳麓書院,開創(chuàng)閩學,格物致知,闡發(fā)曰:“窮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與其所當然者而已”。于謙忠心義烈,憂國忘身,家無余財,慨然賦詩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魯迅執(zhí)筆對戰(zhàn)黑暗,“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睈墼鞣置?、肝膽照人,毛澤東贊其為文化戰(zhàn)線上的民族英雄。凡斯諸例,不遑枚舉。讀諸公詩文,美在逸氣豪情,光焰萬丈。
二曰愛國之情。王昌齡投筆從戎,豪邁曠達,雖屢遭貶謫,駐守邊塞,卻是一片冰心在玉壺,其詩云:“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陸游力主抗金北伐,壯志未酬,遒壯慷慨,其詩雄慨激宕,英雄本色,幾如黃鐘大呂,譬如《病起書懷》云:“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瞿式耜崎嶇危難之中,依然堅貞不渝;城破不遁,碧血丹心,慷慨就義,懔然賦詩云:“莫咲老夫輕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顧炎武首倡經(jīng)世致用,著資治之《日知錄》,耿耿初心,終始不改,作詩云:“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林則徐巡撫江蘇,開衙蘇州,首推禁煙,置禍福榮辱于度外,其詩云:“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略引先賢名篇,可感美在壯心精忠,回腸蕩氣。
三曰廉正之節(jié)。劉禹錫閱盡滄海,仍胸次高潔,歌詠木榮泉流旨趣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白居易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刺史杭州,治理西湖,主政蘇州,開鑿“七里山塘”;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留下“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兇年”的不朽詩句。蘇軾知府杭州,疏浚西湖,修筑“蘇堤”,坦然吟道:“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雖是宦海浮沉,顛沛四方,仍忠義許國,豪放率真,詩詞書畫皆為后世所宗,卓越千載。況鐘剛正廉潔,孜孜愛民,興利除弊,享有“青天”美譽,自勵云:“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棉”。鄭板橋兩任知縣,愛民如子,“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更獨創(chuàng)“六分半書”,又擅畫蘭竹石,心地光明,蘊涵深情。俞樾著作等身,桃李天下,敬業(yè)樂群,堪稱通儒碩師,題詠《林屋山民送米圖》云:“薄宦不能一朝留,清風可以百世祀”。凡此種種,借詩見節(jié)。仰見昔哲盛德,美在樸澹澄澈,深入人心。
“疏瀹五藏、澡雪精神”。歷代江南名篇在明明德、歌詠家國、情周百姓,不僅外在文藻秀出、秾麗沉摯,其深曲要眇尤在內(nèi)質(zhì)之初心獨照?!对娊?jīng)·大雅》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華嚴經(jīng)》曰:“如菩薩初心,不與后心俱”。歷代江南名篇蘊含著天地間的大義大美,辭采之精、用情之深、俯仰之度、豐約之載,本色深涵,初心凜凜令人思,播為美談。
《文心雕龍》有云:“文變?nèi)竞跏狼椋d廢系乎時序”。書法的藝術(shù)性,還在于扎根人民、浸染生活,方能陳詩以展其義,長歌以騁其情,援翰以寫其心。展覽薈萃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歷屆顧問、主席、副主席及常務理事和部分理事等70位書法名家,形諸70篇歷代江南最為膾炙人口之詩文于筆鋒墨韻,追思初心,贊成厥美。更為難得者,其中27篇詩文皆為習總書記在歷次講話及文章中引用,彌足珍貴,洗照心光。每每誦之,恍如漆室見明燈,而得瑰偉壯美之光輝矣。
黑格爾曾言:“美是生命”??档聞t言:“自然的美,是一件美麗之物;藝術(shù)的美,是一物的美的表現(xiàn)”。美是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shù)家尤為美之使者。書因心立,心以書行。生活在萬象更新之新時代,真正的藝術(shù)家立心皆為“美德”,立義皆為“美藝”,飽游沃看,涵泳體究,镕鑄晉人之高遠、唐人之朗潤、宋人之灑脫、明人之秀雅,統(tǒng)攝詩書畫印;更兼駕馭筆墨,郁郁芊芊,生氣淋漓,興會神到,真正體悟出山川林泉、鳶飛魚躍與人間真情、國家興盛,終化入南華妙境矣。登皋舒嘯,光燭霄漢,藝術(shù)生命亦將躍入熠熠日新之新氣象。
作者? 蘇州美術(shù)館館長、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