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禎
從出處看,此語就是大政治家周公旦用來說自己的。周公旦一向謙虛謹(jǐn)慎,他為何用“多才多藝”這樣一個褒義詞來形容自己呢?這是因為他面臨著一種特殊狀況。據(jù)《尚書·金縢》記載:周武王病了,周公旦非常著急。因為這時是剛剛滅掉殷商的第二年,國家正等待著在周武王的領(lǐng)導(dǎo)下全面復(fù)興。如果周武王不幸病逝,周公旦認(rèn)為既會對國家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同時也會有負(fù)于先人的期望。因此周公旦筑起祭壇,向太王(周武王之曾祖)、王季(周武王之祖父)、文王(周武王之父)禱告,愿自己代周武王死,讓周武王無恙。周公旦為了表明自己的身價也很高貴(提高代死的分量),他在禱告時就稱自己“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乃元孫不若旦多材多藝,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爾子孫于下地”。此中的“考”當(dāng)為“巧”,“乃元孫”意為你們的長孫即周武王,“命”意為受命,“敷”意為普遍、全部,“佑”通“有”,“下地”指人間。所以這段話可譯為:我有孝敬的仁德而又伶俐乖巧,多才多藝,能夠很好地侍奉鬼神。你們的長孫不像我這樣多才多藝,不能侍奉鬼神。他在上帝那里接受了任命,按照上帝的意旨他正在統(tǒng)治四方,因而你們的子孫的統(tǒng)治權(quán)才這樣在人間確定下來。由此可知,周公是想用自己“多才多藝”便于侍奉鬼神而爭取替周武王去死,留周武王在人間統(tǒng)治四方,把周武王家的統(tǒng)治權(quán)保留下來。由此后世也有用“多才多藝”形容政治家的。如郭沫若《蔡文姬》:“他實在是太多才多藝了。你們知道嗎?曹丞相會做詩,會寫字,會下棋,會騎馬射箭,會用兵,會用人。”從此文的運用中還可知:“多才多藝”中的“才與藝”是包含“會用兵、會用人”的。當(dāng)然“多才多藝”也用來形容一般的人。如北宋柳永《玉女搖仙佩》:“未消得,憐我多才多藝?!贝酥械摹岸嗖哦嗨嚒奔词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