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芝華 楊琳 杜珊
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群步入60歲及以上的老年群體,而隨之而來的疾病亦發(fā)展越來越嚴重。膀胱癌為泌尿外科的多發(fā)性病理類型,臨床以發(fā)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惡性腫瘤為主要病理特征,患者多表現(xiàn)為血尿、膀胱刺激癥、排尿困難、上尿路阻塞等癥狀[1-2],健康水平顯著下降,并對患者日常生活上、學習或工作上都造成不同程度的不利影響,再加上發(fā)病部位較為私密且十分敏感,患者出現(xiàn)抵觸或恐懼的心理概率較大,而心理壓力過大,對預后護理十分不利。但良好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是保證日后恢復的前提[3]。對此,在接受治療期間,應重視護理工作的開展,以保持患者情緒穩(wěn)定,增強其主觀能動性和遵醫(yī)依從的關鍵,可為預后效果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礎。本次研究針對所選膀胱癌(200例),積極展開護理,現(xiàn)總結如下。
對象為2015年8月—2019年6月之間在本院收治的200例膀胱癌老年患者,以“抽簽”的方式將患者分為2組,每組100例。
入選條件:無性別上的限制;年齡均在20歲以上;符合相關診斷指南標準;自愿接受試驗;同意簽署知情書;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條件:生命體征不穩(wěn)者;正處于哺乳期/妊娠期女性患者;屬極易過敏體質(zhì);在3個月內(nèi)有接受過其他臨床研究者;依從性差;不同意本次研究。
對照組中,男女之比為6 4:3 6;年齡平均為(6 8.2 9±6.28)歲。觀察組中,男女之比為62:38;年齡平均為(68.28±6.2 9)歲。對比兩組基線資料,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使用基礎護理法組設置為對照組,包括:(1)健康宣教指導把握正確的時機,由護士向患者普及關于疾病發(fā)病原因、護理方法、預防措施和注意事項等,提高其對健康知識的掌握[4],使患者重拾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2)正確飲食指導 為患者制定符合飲食計劃,同時詳細記錄患者的身體指標。進食食物以易消化食物、高維生素、清淡的食物為主[5],多吃水果蔬菜和五谷雜糧,注意忌口,忌食生冷、油膩、辛辣和刺激的食物,保證定時定量進餐,少食多餐;(3)穩(wěn)定患者病情。
使用心理護理組設置為觀察組,具體措施實施情況如下:(1)入院時:護士面帶微笑,幫助患者家屬辦理入院手續(xù)等;針對其存在的焦慮、煩躁等不良心理,進行及時的釋放和疏導,同時根據(jù)醫(yī)院具體情況,患者自身的病情發(fā)展情況,再結合護士以往的護理經(jīng)驗和具備的專業(yè)知識,為該患者制定系統(tǒng)、全面且針對性的護理方案。(2)實施前:根據(j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點,給予患者安慰、誘導或鼓勵等方法疏通心理壓力,耐心傾聽患者的心理訴求,盡量幫助患者緩解負面情緒,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6],對接下來實施的護理措施順利展開降低阻礙。(3)實施中:①實施后的前2 w,由護士不定期組織患者統(tǒng)一開展疾病相關知識講座,可邀請相關專家授講[7],同時也可以組織患者進行科室開展的有關活動,讓各患者間相互交流。②實施后3-5周,對于患者不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行糾正,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患者多多參加團體活動,以分散注意力和緩解其心理壓力或心理負擔,同時也可以在活動期間播放相對舒緩或能夠起到緩解壓力的歌曲,以提供一個輕松無壓力的環(huán)境[8]。③實施后6 ~ 8周,通過媒介(電影、電視劇、書籍、收音機等)轉移患者的不良情緒,使其將心理情緒進行宣泄。患者若是恢復情況較好,可在適合的時機讓患者回到團體進行活動。
將兩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9]與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其中SAS評分、SDS評分采用國際通用焦慮自評表、抑郁自評表分別對患者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分,總分100分,得分越高,則說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高。(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輕度焦慮在50~59分之間,中度焦慮在60~69分之間,重度焦慮≥70分;SD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其中輕度抑郁在53~62分之間,中度抑郁63~72分之間,重度抑郁≥73分);護理滿意度通過醫(yī)院自制的調(diào)查問卷,以匿名的方式,由患者填寫??偡止?00分,分為十分滿意(81~100分)、滿意(61~80分)和不滿意(<60分)(十分滿意度+滿意度=總滿意度)。
表1 2 組SAS 評分、SDS 評分(分
表1 2 組SAS 評分、SDS 評分(分
表2 2 組護理滿意度[例(%)]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隨著醫(yī)療設備的不斷完善,現(xiàn)在的臨床護理也是比較可靠和規(guī)范的,如果患者持續(xù)堅持進行護理,絕大多數(shù)患者都是可以使機體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的。但前提是,要改變自己在生活中的不良生活習慣[10-11],將免疫力與抵抗力增強;反之,疾病還是會再次復發(fā)的。而老年患者由于機體的免疫功能不足、病情復雜、退行性變化等因素,導致疾病的治療難度系數(shù)加大,這對臨床的治療和護理均屬于一項挑戰(zhàn),如何治療和護理好膀胱癌老年患者亦成為臨床的研究重點。
研究顯示,在患者確診出患有膀胱癌后,會陷入自責、焦慮、不安等情緒當中,加上由于對專業(yè)醫(yī)學知識的認知不夠,導致對疾病有著明顯的恐懼感,逃避感強烈,而正是因為對疾病和護理相關知識的不具備,大部分患者和家屬易出現(xiàn)不穩(wěn)定的情緒波動和較大的心理負擔與壓力,對此,家屬在給予患者支持和患者自身的配合度上的積極性較低[12-13],進而導致很多護理措施沒有辦法落實與推進,護理不到位。另,就目前的護理方面的現(xiàn)狀來說,通過給予膀胱癌患者基礎護理干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基礎護理已經(jīng)沒有辦法滿足和解決患者所提出的合理需求,其護理模式缺少一定的針對性,沒有辦法具體原因具體分析,對癥下藥,實施起來毫無章法可言且不夠具體,對患者的心理干預方面意識淡漠。因此在護理期間就更加應該重視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
從結果上看,觀察組SAS評分(42.8±3.9)分、SDS評分(43.2±3.2)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8.00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科學角度來說,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tài)能夠起到激發(fā)機體的生理功能,使預后情況變好,這也就很好的解釋了本文研究中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與滿意度較好的原因。也就側面提示了心理護理的有效性,本研究當中所采用的心理護理是一種主體為護士,客體為患者,具體目標為患者在護理期間因病癥所呈現(xiàn)的心理不良情緒[14-15],其具體的解決辦法主要通過技術和心理學理論知識進行的護理,以幫助患者轉變生活習慣和方式的技術與知識。
綜上,心理護理對于老年膀胱癌患者來說,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