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番紅
在推動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之際,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時強調指出,要著力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堅定信心,開拓創(chuàng)新,真抓實干,團結一心,著力創(chuàng)新辦學理念,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為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fā)培養(yǎng)更多人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對于努力譜寫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chuàng)富民興隴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指向性。
一、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是根本保證
1.踐行立德樹人根本宗旨。建設教育強國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而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命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發(fā)展方向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現(xiàn)實目標,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服務”的新要求,這是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內在要求,也是統(tǒng)籌推進教育服務育人的發(fā)展要求,深刻揭示了我國教育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
2.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特征。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指導思想,也是我國教育最鮮亮的底色。要牢牢把握學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和話語權,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落細、落小、落實,入耳、入腦、入心,引領廣大師生自覺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切實堅持以“四個意識”領航、以“四個自信”強基、以“兩個維護”鑄魂,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素質,自覺在政治立場、政治原則、政治方向、政治道路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著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勝利前進。
二、回歸教育初心為前提基礎
1.教育應秉持以學生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從根本上展示重塑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同時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是要真正關心學生。教育者要切實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想學生之所想,關切學生內心需求,著力用生活中暖人心、得人心、穩(wěn)人心的激勵話語表達,真正把教育工作做到學生心坎深處,把黨的關懷送到心窩窩里,進而轉化為學生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的自覺行動和精神力量。同時,努力與青年學生廣交朋友、深交朋友,努力做他們的至親人、同齡人和引路人。二是要用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潛移默化引領學生成長成才。人民教師要真懂、真信、真愛自己從事的教育事業(yè),著力于從訓導式教學觀念轉換為實踐性、體驗性的引導式教學,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存在”到“自在”的更新升級,勇于同學生進行現(xiàn)實的、平等的交流探討。20世紀著名哲學家羅素說過:“如果我們能想方設法使年輕人從受壓抑的天性中解放出來,我們就能在他們面前自由、全面且毫無隱瞞地展現(xiàn)一個知識世界;如果教授得當,獲取知識對于接受者與其實說是一項任務,不如說是一種樂趣?!?/p>
2.學生人格教育和品德養(yǎng)成是教育的重要著力點?!傲⒌聵淙恕笔墙逃母救蝿?,也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前提和基礎,離開了這一點,教育就好似無根的浮萍,總是漂蕩在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人的靈魂深處?!抖Y記·學記》記載:“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笨梢姡逃龖园l(fā)展學生人格教育為重要任務, 這也蘊含了教育存在的內在規(guī)定性。教育的使命就是充分激發(fā)受教育者主體性,平衡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張力關系,有效提升教育實效性,著力培養(yǎng)個體的生命潛能和精神傾向的悟性,使之得以充分孕育生成,旨在追尋個體的自我發(fā)展至真、至善和至美,始終是教育的最高價值和終極關懷。
三、回歸教育規(guī)律為邏輯原點
1.在多元思潮中定向引導規(guī)律。改革開放40年來,伴隨市場化和城市化取向的深入推進,所有制結構多元化、人們的利益選擇多元化、人們的價值取向多元化,尤其是“互聯(lián)網+”時代的信息來源紛繁復雜是不爭的社會現(xiàn)實。正如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指出,物質文明每前進一步,都伴隨著道德的墮落,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對市場經濟繁榮的表象也提出了質疑,引發(fā)了關于經濟“爬坡”與道德“滑坡”的諸多爭論。在這種情況下,要著力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向引領,以凝聚社會、激發(fā)動力、指導行為,畢竟立德樹人是新時代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首要任務。
2.雙向互動教育規(guī)律。教育通過促進自我發(fā)展,實現(xiàn)自我超越來體現(xiàn)其育人的本質特征,濃縮教育的真善美本質,體現(xiàn)懷疑批判思維。教學是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要遵循教育工作規(guī)律、教書育人規(guī)律、學生成長規(guī)律,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加強學科教材建設,強化實踐育人,培育優(yōu)良校風學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教育鮮活起來、深入人心。同時,著力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并結合學生興趣背景因材施教。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精辟論述到,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倍敖逃弑救艘欢ㄊ鞘芙逃摹保俗鳛橛猩淖匀淮嬖谖?,是在社會歷史實踐進程中不斷發(fā)展的人。這就是說,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促進的共同事業(yè),從而要求教育要以鮮明的問題意識,選育回歸生活本真的教學思想,著力提升教學吸引力;選用回歸歷史本真的教學內容,著力提升課程教育的前瞻性;選取回歸社會本真的教學方法,著力提升教學的辯證批判性;選擇回歸情感本真的教學載體,著力提升課程教育的親和力,旨在助力學生解決“真理向往”、“理想構建”、生活指導和情感培育等一系列困惑。
四、回歸教育特定時空場域為重要依托
1.教育服從和服務于新時代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教育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實踐性和階級性。新時代黨和國家正致力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要服從和服務于這個大局。
2.新時代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各個教育階段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以情趣環(huán)境、對話情境為內涵的集體學習情境的建設,在教學過程、日常生活和利用媒介中的認知情境的建設,以人文學科和心理關懷為主的感化情境的建設等教育情境創(chuàng)設,助推各類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引導學生個人理想追求與民族偉大復興夢想和諧共振,促進教育改革在改進中加強,在創(chuàng)新中提高,著力于關心和愛護青年,身處這個偉大時代積極為他們人生出彩提供機會、搭建舞臺。
五、回歸教育理論徹底性為最終落腳點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的經典表述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的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一定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彼^徹底,就是能夠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梢?,教育要取得預期效果,須回歸理論本真,著力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極富穿透力的教育內容,真正做到引人以大道、啟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為學生未來發(fā)展奠定思想基礎和精神底色,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堅實基礎。
1.以深刻的思想性和理論性打造含金量高、獲得感強的課堂教學。理論思維的起點決定著理論創(chuàng)新的結果。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這關乎人才培養(yǎng)舉旗定向,關乎共產主義信仰薪火相傳。一是要重視課堂教學。要從觀念上提升對課堂教學的認識高度,改善教學內容“配方”提升課堂教學的營養(yǎng)水平,改進教學“工藝”和“包裝”優(yōu)化教學呈現(xiàn)方式,創(chuàng)新學術話語體系,增強教學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讓課堂教學真正“實”起來、“活”起來、“動”起來。二是要著力于以深厚的理論感闡釋重大理論與現(xiàn)實問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期待更高質量的教育。轉型期社會的焦慮心態(tài),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出更大挑戰(zhàn)和要求。為此,要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和制度保障,堅持育德和育心相結合、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等多種教育方式;著力將新時代教育打造成“有虛有實、有棱有角、有情有義、有滋有味”的一桌佳肴;著力于用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引領課堂教學,使學生受到理論熏陶,享受實踐成果,這是檢驗新時代教育目的的“試金石”。
2.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毙轮袊闪?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開創(chuàng)性局面,為我們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豐富案例和生動素材,要講清楚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性,講清楚中華文化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講清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自覺引領師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真正推動新時代甘肅教育展現(xiàn)新氣象、實現(xiàn)新作為、邁向新征程。
(作者系甘肅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清華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