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譚振山的民間傳說是遼寧省的傳統(tǒng)民間文學。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他是唯一一個以個人身份申報國家遺產(chǎn)的人,也是唯一一個出國講故事的民間說書人。這是對我國近幾代無名民間敘述者文化貢獻的充分肯定。但同時因為這種口頭文學發(fā)展的局限性,它并不像其他民間文學那樣為人所知。本文就譚振山民間故事對口頭文學這一形式進行談論。
關鍵詞:譚振山;口頭文學;民間故事
作者簡介:麻威,女,1998年生,漢族,遼寧省沈陽市新民市人,遼東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33-0-01
一、故事來源及類型
譚振山民間故事的主要類型如下。與當?shù)仫L景人物有關的鬼故事、歷史人物和文人故事、生活故事、笑話等。這與他的成長環(huán)境密不可分。譚振山生活在遼寧省沈陽市新民市羅家房鄉(xiāng)太平莊村,是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太平莊村以前并沒有人居住,清初是朝廷的軍馬場,后來關內(nèi)的移民越聚越多形成村落。此外,太平莊距沈陽僅40公里,遼河又是重要水路,來往的人流很多,大家在此歇腳閑談,也就形成了故事的來源。以下五位前輩講述的故事,構成了譚振山故事類型的主干。
譚振山在奶奶跟前長大,可以說他的祖母對他影響最大。譚振山的大部分故事都是他奶奶告訴他的。她擅長講傳統(tǒng)故事《金馬駒》《小耗子精迷人》等,這類故事充滿神奇和想象,啟迪了譚振山的智慧和想象,更是激發(fā)了他的興趣。孫氏還擅長講鬼狐故事,這與她崇信狐仙有很大關系,她講述的狐仙個個行善,樂于助人?!逗c人婚》等小說構成了譚振山敘事作品的主要類型。由此可見,祖母是引領譚振山進入了民間故事的藝術寶庫。
繼祖父趙國寶擅長講精怪故事和“胡子”故事,影響了譚振山求安怕亂的心理。
三伯父譚福臣靠給人家看陰陽為生,因此他講述的故事大多帶有占卜及民間信仰的特點。
沈斗山是科舉落榜的考生,在當?shù)乜梢哉f是“飽學之士”,他講述的故事則相對有文化性,講述的大都是帝王將相的傳說或者文人吟詩對聯(lián)的故事。
國生武是一名教師。譚振山13歲時搬到了他的后院。主要講述勸人行善的生活故事,深受譚振山喜愛,如《當“良心”》,以致后來成為譚振山經(jīng)常講給別人的“看家段兒”。
二、生活環(huán)境及文化氛圍對譚振山故事的影響
歷史上的太平莊并無人家。清初,是朝廷的軍馬場。直到越來越多的移民來到關內(nèi),才形成了一個村莊。太平莊距離沈陽只有四十公里,遼河也是重要的交通水道,由此可見一片繁華景象。但這樣的熱鬧并沒有影響到本地人的生活,受農(nóng)耕觀念的影響,他們依舊過著自己的莊稼院生活。
在太平莊的歷史上,有一種信仰狐仙的滿漢融合的精神崇拜習俗。村中許多人家都供有狐仙牌位,譚振山從小就聽他們講述這類故事,耳濡目染學會了一些供祭方法。狐仙形象及其與當?shù)厣畹年P系,是譚振山前輩故事和說書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譚振山口頭文學發(fā)展阻礙
(一)環(huán)境和時間限制
譚振山民間故事局限于遼寧地區(qū)甚至是太平莊當?shù)兀水數(shù)匕傩蘸苌贂腥肆私膺@些民間故事。即使譚振山作為國寶級的故事家,他的影響力也沒有達到人盡皆知的程度。這與他的生活環(huán)境密不可分。較為閉塞的環(huán)境,周圍都是莊稼人的氛圍,讓這種口頭文學變成茶余飯后的閑談,并不會被人太過注意。因此,譚振山的民間故事之所以在當?shù)亓鱾?,是有原因的?/p>
譚振山自20世紀80年代受到關注,此時改革開放的關注度更高并且通訊手段并不發(fā)達,受到局限也無可厚非。
(二)缺少現(xiàn)代化技術傳播
作為現(xiàn)代社會一種重要的媒介,互聯(lián)網(wǎng)相比其他傳統(tǒng)媒介(如報紙、書籍、電視等)更具有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大、省時高效的特點。人們更加傾向于用網(wǎng)絡獲取資訊,手機作為通訊工具更是占據(jù)了人們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譚振山的民間故事并沒有利用這種現(xiàn)代化手段進行傳播,人們口耳相傳一定程度上會增加主觀偏好,因此傳播效果不佳。同時,自80年代以來,譚振山的民間故事并沒有再一次被重視,相關部門也并沒有有意識地進行宣傳,即使有了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沒有“領頭羊”進行傳播,也終究是“紙上談兵”。
(三)缺少主力軍
譚振山的民間故事在農(nóng)村人口大量涌進城市的今天,失去了年輕人這一支重要力量。在田間地頭備受歡迎并不意味著符合處于信息大爆炸時代的年輕人的口味。缺少現(xiàn)代化媒介和年輕人傳播主力這兩大要素,使得這種文學形式并沒有真正流行起來。同時,年輕人對信息的敏感性也是有選擇性的。這種文學形式因此來說更受從事相關專業(yè)的人的歡迎,然而這類人并沒有占大多數(shù)。
四、譚振山民間故事的意義
用質(zhì)樸的語言講述富有哲理和情懷的故事是譚振山民間故事的魅力所在,在各種文化交流碰撞的今天,在信息大爆炸的現(xiàn)代社會和這種快節(jié)奏的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但這種以口頭講述故事的方式來讓自己放松的機會并不多,這也是口頭文學可以發(fā)展的獨特之處。譚振山的民間故事就像是一部紀錄片,以故事的形式記錄這片土地上的鄉(xiāng)土人情。鬼神精怪、狐仙傳說等迷信故事,雖不是科學,但卻是百姓們所熟知并敬畏的,也是這片土地長期流傳下來的故事,代表著遼沈地區(qū)百姓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樂趣。今人可以透過這些折射民間社會思想和文化觀念的敘事作品,把握我國社會與民眾在文化前行中的心路歷程,民間文學的歷史意義也正在于此。
參考文獻:
[1]江帆.譚振山故事精選.遼寧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