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平 盧 敏 梁秀棟
廣東省東莞華廈眼科醫(yī)院住院部,廣東東莞 523000
白內障是臨床常見眼科疾病,其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化學物質、營養(yǎng)缺乏、自由基損傷、糖代謝異常等均可導致白內障,此外該疾病具有遺傳性特點,在老年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1]。老年性白內障指的是因患者年紀增大,身體機能逐漸衰退所引發(fā)的白內障疾病,患者晶狀體出現(xiàn)渾濁狀況,伴有視力下降癥狀,如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有致盲風險。目前臨床中針對該疾病的治療以手術方案為主,常用術式包括超聲乳化與人工晶體植入術、小切口白內障摘除與人工晶體植入術,不同手術方法的臨床療效也具有一定差異性[2-5]。本次為探討超聲乳化與人工晶體植入術對老年性白內障患者的臨床療效,特選取25 例患者開展相應研究,現(xiàn)匯報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8 年1 ~ 12 月期間收治的50例老年白內障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5 例。對照組中包括男14 例,女11 例,年齡65 ~78 歲,平均(72.6±2.6)歲,病程區(qū)間2 ~16 個月,平均(9.5±2.1)個月,遠視力(0.24±0.07)度,散光度(0.82±0.25)D;觀察組中包括男15 例,女10 例,年齡66 ~80 歲,平均(73.1±2.8)歲,病程區(qū)間2 ~18 個月,平均(9.8±2.3)個月,遠視力(0.25±0.06)度,散光度(0.83±0.22)D,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實驗可行。本研究已上報我院倫理委員,并獲得了批準。
納入標準:患者晶狀體呈渾濁狀,視線模糊,視力下降,矯正視力不足0.3,符合老年性白內障診斷標準[6];年齡≥65 歲;患者有內科治療史,但療效不理想;患者對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手術禁忌證患者;合并凝血功能、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合并高血壓、高血脂及心臟病患者。
對照組患者開展小切口白內障摘除術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術前將患者血壓維持在140/90mm Hg 水平以下,血糖水平維持在8mmol/L以下,確?;颊吆粑到y(tǒng)以及心血管系統(tǒng)相關疾病病情穩(wěn)定,可順利開展手術。術前通過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為患者行散瞳處理,使用利多卡因(濃度2%)在其眼球周圍進行常規(guī)麻醉,使用開瞼器開瞼,在鞏膜9 ~12 點方向行反眉弓切口,長度約5.5mm,通過隧道刀板層對患者鞏膜隧道進行分離,至其角膜緣約2.5mm 的角膜處。以半月形隧道刀沿著水平方向逐漸向前做剝離處理,至角膜透明區(qū)域約1mm 處,外口長度相比內口略小,呈現(xiàn)為梯形。經前房穿刺,并注入粘彈劑,將切口擴大至6mm 左右,常規(guī)水分離,將晶狀體核向前房旋轉并緩慢移動,在晶狀體核處放置晶體圈后將晶狀體核娩出,清除干凈皮質后在囊袋中置入人工晶狀體,在此處進行粘彈劑沖洗以保證鞏膜封閉,縫合切口后給藥慶大霉素、地塞米松以及利多卡因等藥物。
觀察組患者開展超聲乳化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術前將患者血壓維持在140/90mm Hg 水平以下,血糖水平維持在8mmol/L 以下,確?;颊吆粑到y(tǒng)以及心血管系統(tǒng)相關疾病病情穩(wěn)定,可順利開展手術。使用鹽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常規(guī)表面麻醉三次,在10:00 點鐘方向透明角膜位置做主切口,3:00 點鐘方向透明角膜位置做輔助切口,前房注入粘彈劑0.3mL,后行6mm 大環(huán)形撕囊,做好水分離及水分層后開展超聲乳化吸出晶體核,I/A 吸出殘留皮質,再次注入粘彈劑0.2mL,在囊內置入人工晶狀體,若有必要可為患者開展睫狀溝懸吊干預,再次I/A 吸出殘留粘彈劑和皮質,水密前房。術中應用超聲乳化儀進行乳化處理,參數(shù)設置包括80 ~160mm Hg負壓,30%~60%超聲能量,20 ~25mL/min 流量,15 ~114s 干預時間等。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2 個月視力恢復效果,通過常規(guī)視力檢測表進行檢測,統(tǒng)計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情況以及治療前后SF-36 生活質量量表評分。
SF-36 生活質量量表[7]共包括認知功能、軀體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狀況、生理機能等8 個評分項,每項最低0 分,最高100 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觀察組患者術后視力恢復效果92.00%顯著高于對照組6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表1 組間患者術后視力恢復效果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組間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2 組間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8.00%顯著低于對照組36.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組間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比較[n(%)]
據(jù)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在所有白內障患者中約有1/2 以上為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其屈光間質較為渾濁,伴有視力障礙癥狀,嚴重者可能發(fā)生視覺信息中樞傳遞阻斷,進而對其中樞神經功能造成不良影響,導致其雙眼視網(wǎng)膜成像模糊,無法收獲良好的視覺效果。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老年性白內障患者數(shù)量也在不斷增加,這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8-10]。因此為該疾病患者開展有效治療極為重要。老年性白內障發(fā)病的原因及影響因素較多,與患者外傷、遺傳因素、年齡因素、營養(yǎng)因素等均有密切相關性,且該疾病發(fā)病初期無明顯臨床癥狀,因此大部分患者均忽視了疾病的可能性,通常在就診時病情已經十分嚴重,常規(guī)治療在面對該種情況時無良好效果[11]。目前手術是治療該疾病的首選方案,超聲乳化、小切口摘除術等均為常用術式,小切口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是該疾病治療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等優(yōu)勢,但是其創(chuàng)傷大,術后并發(fā)癥風險更高[12-13]。
超聲乳化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術也是治療該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通過超聲波產生的脈沖振動將患者異常晶狀體打碎并吸出,然后植入人工晶狀體,術后不影響患者正常行走,基本無需住院,且該療法創(chuàng)傷小,可有效控制角膜損傷程度,能夠進一步提升患者術后視力恢復情況[14-15]。此外,術中I/A 將粘彈劑和晶狀體皮質吸除較普通負壓吸除更加徹底,更能有效避免患者發(fā)生暫時性高眼壓情況,安全性相對更高[16]。在本次研究中針對觀察者患者開展了超聲乳化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結果顯示患者術后視力恢復效果相比開展小切口摘除術與人工晶體植入術的對照組患者更理想,并發(fā)癥風險更低,且生活質量改善更明顯,由此可見,具有創(chuàng)傷性小、術后散光小且恢復快的超聲乳化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療法對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具有理想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示,對老年白內障患者聯(lián)合開展超聲乳化與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效果確切,有利于良好的改善患者的視力水平,規(guī)避治療后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升患者生活質量,這對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該種治療方案可用于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