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生
尋四只干凈的空瓶子,灌秋天的清氣,一瓶盛桂花香,一瓶入板栗香,一瓶存紅薯香,一瓶裝一只銀鈴子。
空瓶子收集人間色彩和歲月的花香,那些凡俗食物所帶來的醇香,以及曠野窸窣的天籟之音。
——這個(gè)時(shí)候,早桂已經(jīng)開了,是一年一度微黃小花的沁脾新香。記得去年,和吾家小童,經(jīng)過郊外一處地方,聞?dòng)泄鹣悖阆萝噷せ?,吾家小童興奮得手舞足蹈,忙不迭地把桂花剝下,裝在口袋里,我對(duì)他說,下次給你準(zhǔn)備一只空瓶子,灌滿滿一瓶桂花香。
在我的城市,賞桂有兩大去處,一處是老公園,一處是在日涉古園里。老公園里,有一片桂樹林,林子的桂花香味,隨一陣風(fēng),傳得很遠(yuǎn),所以賞桂,不必離得太近,拉開一段距離后,往往恰到好處。古園林里的桂花樹,庭院宛若容器,盛了滿滿一院子,盛不下了,便溢出墻外,桂花香翻墻攀院,香透了半條街。
桂花的香味,在雨中尤熱,我想灌一瓶,放到明年,待春暖花開,看看到底還有沒有桂花味?
明人高濂在《滿家弄看桂花》中記載了當(dāng)年杭州賞桂一景:“秋時(shí),策騫入山看花,從數(shù)里外便觸清馥。入徑,珠英瓊樹,香滿空山,快賞幽深,恍入靈鷲金粟世界?!?/p>
滿家弄亦稱“滿覺隴”。桂樹偃伏石上,花期時(shí),滿階滿坡都是細(xì)細(xì)密密的桂花,就像鋪了一層金色的雪——這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滿隴桂雨”的盛景。
——再拿一只空瓶子,趁一陣清風(fēng),趕緊擰緊瓶蓋,鎖住這滿街糖炒板栗香。
板栗,西晉陸機(jī)在《詩經(jīng)》注中說,“栗,五方皆有,惟漁陽范陽生者甜美味長,地方不及也”。我在皖南池州的山中,見老婦手剝毛板栗,板栗藏在板栗殼里,老婦半天剝了一大堆,堆在地上,旁邊是高高低低的板栗樹。
板栗的清香在于糖炒,在一口大鐵鍋里,手執(zhí)一柄鐵鍬翻炒,沙子的摩擦聲,“沙沙”,板栗的香味便跑出來了,逸散四周,城市因了板栗香味,更具煙火氣。
一個(gè)詩人說,完整的微涼秋冬,一定要有毛衣、落葉和糖炒栗子。老舍先生在重慶創(chuàng)作《四世同堂》時(shí),濃濃鄉(xiāng)愁是糖炒栗子的味道:“良鄉(xiāng)肥大的栗子,裹著細(xì)沙與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地炒著,連鍋下的柴煙也是香的?!?/p>
——又盛一瓶烤紅薯的醇香。
烤紅薯的香氣,是秋冬特殊的味道,它的誘人,已超過了吃烤紅薯本身。關(guān)于烤紅薯的記憶,是少年時(shí),我和幾個(gè)小伙伴在郊外林子的空地上挖坑烤紅薯。把紅薯放在坑里的樹枝上,再在紅薯上覆上樹枝,點(diǎn)燃后,樹枝的灰燼不急著扒去,而是留在上面烤紅薯,待半個(gè)時(shí)辰,撥開紅薯上的灰,一只只紅薯散發(fā)誘人的香味。我有好多年沒有烤過紅薯了,拿一只瓶子,想保存烤紅薯的香味,保存一份對(duì)平民美食的眷戀。
——還要捧一只高腰圓腹的大瓶子,裝一只銀鈴子。
清代張潮《幽夢影》里說:“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方不虛此生也?!便y鈴子這樣的小昆蟲,比蛐蛐兒小,可它的叫聲響亮、清脆,一點(diǎn)兒也不比蛐蛐兒小,一點(diǎn)也不會(huì)向其他昆蟲示弱。
蟈蟈兒愛吃南瓜花,這話是汪曾祺說的。銀鈴子吃嗎?看來這小東西是喜歡吃素的。
秋天的夜晚我曾經(jīng)邂逅一只非常會(huì)叫的銀鈴子,我坐在那兒寫東西,有一只銀鈴子,不知從哪兒跳進(jìn)房子里來了,我寫東西它在叫,我去尋它時(shí),它又不吭聲,似在和我捉迷藏。我想逮到它,把它放在大瓶子里,看它吃南瓜花,以及鼓翼而鳴的表情。銀鈴子在不停地叫。我知道,秋已深,天氣已漸漸涼了……
(圖/張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