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
很多時候,為了增強畫面的視覺效果,我們會為照片制造一種矛盾關系,我們把這種攝影技法稱為“對比法”,這其中冷暖對比是運用較多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冷暖色是根據(jù)人的心理感受劃分的,人像中常用冷暖對比來表達不同的情緒;靜物中常用背景和物體自身顏色的反射來強化冷暖對比,從而突顯主體;在風光片中利用自然光、人造光等建立冷暖對比關系,讓畫面層次更豐富。
色彩的冷暖感是通過對比產生的,色彩的冷暖性質并不是絕對的,它往往與色性的傾向有關,同為暖色系,偏藍、青、綠者相對傾向于冷,偏紅、黃、橙者則相對傾向于暖,冷色系亦是如此。因此,色彩的冷暖感覺往往是由偏離基本色的傾向性所決定的。
巧用冷暖對比
時機的選擇:自然的色溫差在不同時間段呈現(xiàn)的冷暖對比是不同的,陽光越強時,就越會削弱這種冷暖對比,如選擇在陽光燦爛時去拍攝,若時間不對,天空會顯現(xiàn)強烈的藍色,整個畫面會顯得炫目刺眼;當華燈初上,夕陽西下,亮處顯得暖,暗處顯得冷,天空與地面就會形成各自的冷暖對比,照片就會顯得和諧。
機位的選擇:在選擇機位時,應該充分借助自然光、人造光以及不同物體的反射光來加強冷暖對比,并將遮擋法、低角度拍攝運用到構圖中。
后期調節(jié)冷暖對比
簡單調整:通過白平衡調整,讓冷暖色調都能呈現(xiàn)出來,如果色溫明顯偏向冷暖中的一方,則不會出現(xiàn)冷暖對比,而是冷或暖與白色的對比。
分級別調節(jié):分開調節(jié)藍色、青色與黃色、橙色的色相和飽和度。紅色、黃色、橙色越重,飽和度越高,整個照片就會偏暖,同理,綠色、藍色、紫色越重,飽和度越低,整個照片就會偏冷。
區(qū)分高光與陰影:在亮部加入冷色,在暗部加入暖色,可以在相機中通過分離色調調節(jié)高光或陰影,也可以在圖像處理軟件中打開圖像,通過色彩平衡強化冷暖關系,這一步一般放在調色最后一步做。
用冷暖對比體現(xiàn)明暗
在場景的明暗關系對比不大的情況下,可以從冷暖對比入手。我們可以利用小面積的陽光投影暖色作為亮調,用大面積的環(huán)境冷色作為暗調,這樣鮮明的對比會讓平淡的照片變得精彩起來。
用冷暖對比突出引導線
大自然中大部分為冷色調,因此可以在風光中利用自然光、人造光等建立冷暖對比關系,讓畫面層次更豐富。我們可以利用道路上的暖色車燈,以慢快門的方式,讓暖色的車燈拉線作為視覺引導線。
用冷暖對比描寫人物
冷暖對比色可以表達人的心理感受,人像攝影中常用冷暖對比來表達不同的情緒,如在拍攝冷酷的男子人像時,在大面積冷色調照射下,男子的冷峻一面顯得尤為突出,而若是用小面積的暖色側光則會讓整個畫面多了一層鐵漢柔情的意境,這恰好就是利用冷暖對比照射,攝影技法來實現(xiàn)的。
用冷暖對比敘述故事
很多時候,我們還可以利用色彩對比來暗示照片中所發(fā)生的故事,利用冷暖色彩來引導讀者的想象。生活中有很多這種場景可供拍攝,如剛剛捕食過海豹的北極熊,或是從冷色調圍墻邊路過的一個著暖色衣服的路人,都會讓觀者產生對照片中所發(fā)生故事的聯(lián)想。此外,火山爆發(fā)時拍攝暖色的高溫巖漿匯入冷色的冰冷江河,這種強烈的冷暖碰撞,也能讓觀者對照片故事產生共鳴。
用冷暖對比強調形式感
用攝影體現(xiàn)形式感時都會用到統(tǒng)一的底色層,而這個底色層可以是暖色,也可以是冷色。我們在其中加入具有形式感的對比色,更容易獲得畫面的調和,畫面的整體色調也會更協(xié)調。
用冷暖對比讓上帝視角變得不平凡
我們用上帝視角去拍攝景物時,景物就變成了一層平面。如果要加強照片的層次與縱深感,我們就必須在畫面中找到一個合適且鮮明的視角作為整個照片的亮點。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冷暖對比來實現(xiàn)。而這個點不需要太大,但是顏色一定要鮮明,最好還能擁有一定的故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