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君 琪
(聊城大學 文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疾病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題材,在唐以前就已出現(xiàn),例如漢樂府古辭《婦病行》、齊謝眺《在郡臥病呈沈尚書》、梁江淹《臥病怨別劍長史詩》等。唐朝病中詩的創(chuàng)作日益興盛,如盧照鄰、陳子昂、王維、孟浩然、杜甫、元稹、白居易、羅隱等眾多詩人,都有病中詩作,且數(shù)量頗豐。南宋時,病中詩作依舊紛涌而出,宋末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將“疾病”類的詩作單獨列為一類,序中寫道“疾病呻吟之,人所必有也。白樂天有云: ‘劉公干臥病瘴浦,謝康樂臥病臨川,咸有篇章。’蓋娛憂紓怨,是以見士君子之操焉?!盵1]楊萬里作為“中興四大詩人之一”,存世詩歌4000余首,病中詩200余首,其病中詩作在內容與藝術上有其獨特之處。
楊萬里是南宋時期既高齡又高產的詩人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項機能的下降,楊萬里在中晚年時飽受疾病摧殘。阿恩海姆曾指出:“將藝術作為一種治病救人的實用手段并不是出自藝術本身的要求,而是源于病人的需要。源于陷于困境之中人的需要。然后能達到滿意治療效果的手段都會受到歡迎?!盵2]因此楊萬里在其詩作中多描繪疾病帶來的痛苦體驗,以便抒發(fā)郁積內心的苦楚。在其四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焚毀詩歌的寫作時間不計),寫下眾多病中詩篇,但也正因這些疾病,使作者的詩歌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楊萬里一生創(chuàng)作了二百多首病中詩,這些詩作描繪了其在中晚年時期遭受的各樣疾病折磨,通過閱讀其病中詩作,可以知道其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淋疾。如《丙寅人日送藥者周叔亮歸吉水縣》:“向來肝腸痛如割,今來疾痛全然脫?!盵3]2249《去歲四月,得淋疾,今又四月,病猶未愈》:“極痛過於割,通身總是災。”[3]2237淋疾可以說是帶給詩人最大痛苦的疾病。第二,眼病。如《春盡夜坐三首》(其一):“春光草草病中休,病眼逢春道是秋?!盵3]2236因為眼疾,詩人看周圍景物都黯淡失色了不少,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春天,在詩人眼里也如秋天一般蕭索。《觀書》(其二):“看得眼昏花,放了還太息?!盵3]1311第三,腳痛。如《病中復腳痛,終日倦坐遣悶》:“誰知病腳妨行步,只見端居道坐禪?!盵3]2213腳痛使詩人不能隨意行走,只能安靜坐在一處。第四,耳聾。如《過湖口縣上下石鍾山,即東坡所記者,是夕宿其下》:“老夫不能認款識,愿聞大聲開病耳?!盵3]1814詩人年紀老邁,聽覺也變得遲鈍,只有人大聲說話才能聽的清。除此以外,詩人還飽受“體痛”“病肺”“病肩”“齒痛”“痔疾”“腹痛”等疾病的折磨。
楊萬里的病中詩細致而真實地刻寫了他所遭受的疾病煎熬。這種煎熬既有肉體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對于肉體上的痛苦,作者以通俗易懂的筆調直白寫出,如:《春盡夜坐三首》(其二):“疾痛呼天天豈知,知而不管亦何為?!盵3]2236由于疾病,作者全身疼痛難以忍受,以至于埋怨上天——上天不知道我身體上的痛苦,不然它怎么不聞不問呢?《觀書》(其一):“覽舊眼全痛,誦新神頓還。”[3]781作者由于眼病,看書導致眼睛疼痛。《病中感秋》:“病中一刻抵三秋……秋來不為別人愁?!盵3]2241痛苦的體驗總能讓人感覺度日如年,疾病給作者肉體帶來的痛苦讓他感覺“一刻”如過“三秋”似的漫長?!恫∑鹩[鏡二首》(其一):“病起長新骨,居然非舊容?!盵3]2240作者的容貌因疾病而發(fā)生改變。
對于精神上的折磨,如:《病中春雨,聞東園花盛》:“病夫自與春無分,好景非於我獨遺。”[3]2235春日里百花盛開,生機勃勃,但作者卻未被春日氣息感染,因疾病而倍感頹喪失意、孤獨落寞?!洞罕M夜坐三首》(其三):“病夫說病訴旁人,他自開眉我自顰?!盵3]2236此處作者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將自己病中體驗對別人說,本想讓旁人理解自己,沒想?yún)s換來嘲笑,作者的孤獨感得以宣泄。這類詩作在楊萬里的病中詩作中多不勝數(shù)。由此可知,楊萬里因疾病而內心苦悶、頹喪失意,與人、自然之間的關系也感覺疏遠,倍感孤單落寞。
弗蘭茨·貝克勒在《向死而生》中曾說:“人類難逃死亡的噩運,因此塵世生命就是有限的……然而死亡無可回避則是確定無疑的。”[4]人們在面對疾病時,深切感受到生命體各項機能的衰退,給人帶來一種臨近死亡的恐懼體驗,激發(fā)人們向往健康、擺脫疼痛的本能。詩人楊萬里的“病中詩”中充滿了擺脫疼痛與尋求健康的訴求,多首詩作表達了對醫(yī)者醫(yī)術的稱贊。
楊萬里晚年飽受淋疾帶來的痛苦,病中詩作中稱贊醫(yī)者醫(yī)術的有五首,就有三首因醫(yī)者有效醫(yī)治淋疾而給予稱贊。如《丙寅人日送藥者周叔亮歸吉水縣》:“向來肝腸痛如割,今來疾痛全然脫。捉著根源盡掃除,周郎神醫(yī)天下無?!盵3]2249此處寫詩人因淋疾感覺肝腸有如被刀割一樣難以忍受的痛苦體驗,但醫(yī)者周叔亮的藥方使詩人的痛楚消失殆盡,因此詩人稱贊他為“神醫(yī)”?!端痛髁驾o藥者歸城郛》:“寄言仲景與安常,古今何代無醫(yī)王?!盵3]2244此處因淋疾被醫(yī)治,詩人將醫(yī)生戴良與仲景、安常相比,認為戴良同他們一樣,也是一代醫(yī)王。除此之外,詩人也因其他疾病的醫(yī)治來稱贊醫(yī)治他的醫(yī)生,如《罷丞零陵忽病傷寒,謁醫(yī)兩旬,如負擔者日遠日重,改謁唐醫(yī)公亮九》:“料病如料敵,用藥如中的。”[3]53說唐亮九醫(yī)術高明,診斷、醫(yī)治疾病胸有成竹,招招擊中疾病要害,同時“但使鄉(xiāng)鄰少臥痾,眼底名醫(yī)麻竹多?!盵3]因為醫(yī)術高明,鄰里鄉(xiāng)親受益頗多。
楊萬里的病中詩不僅對其所遭受的疾病進行了細致真實地描寫,對醫(yī)生能夠醫(yī)治其疾病減緩其痛苦表達感激而稱贊外,還有相當一部分詩作描繪了他生病期間的各種活動。如《病中屏肉味,獨茹菜羹飯甚美》:“云子香抄玉色鮮,菜羹新煮翠茸纖。人間膾炙無此味,天上酥陀恐爾甜?!盵3]2005這首詩作描繪了詩人生病期間苦中作樂的積極心態(tài)與閑適心情?!抖宋绮≈兄咕啤罚骸芭既灰蛔x香山集,不但無愁病亦無。”[3]2254寫詩人讀書時,疾病帶來的愁悶心情一洗而凈,身體所患疾病仿佛消失一樣?!队⑹伒乐小罚骸按┰贫伤f曲,此身元不離巖巒?!盵3]933詩人雖身患各種疾病,但從未因疾病而消磨掉對生活的熱情,在其疾病期間游山玩水,可見其對大自然的熱愛,對不受疾病羈絆生活的熱切追求?!恫’憻o聊》:“病身兀兀意昏昏,急掛東窗避夕矄。坐看云生還有雨,忽然雨止并無云?!盵3]393此處寫作者生病期間身體乏力、頭腦昏沉,由于陽關照射刺眼更感眩暈,詩人急忙將“東窗”掛起。突然又發(fā)現(xiàn)窗外云生起雨,瞬間雨停云散,通過詩人的細致描繪,展示了他病中無聊、閑適的生活。詩人的病中生活除此以外,還有他參加宴會、病起散步、賞花等活動。這些活動豐富了詩人的病中生活。
楊萬里出生在一個極其貧苦的鄉(xiāng)村家庭,其父楊芾是教書先生??v使家庭貧困,楊芾也經常忍饑節(jié)食購買書籍,告訴楊萬里:“是圣賢之心具焉,汝盍懋之!”(《宋元學案補遺》卷四四,四部備要本)即讓兒子從小勤勉讀書。楊萬里十歲時隨其父“宦學四方”,十幾年來,先后拜高守道、王庭珪、劉安世、劉廷直等為師,他曾在《夜雨》一詩中回憶自己的讀書情況:“憶年十四五,讀書松下齋。寒夜耿難曉,孤吟情無儕?!盵3]544然而到了中晚年,楊萬里卻因眼疾不能經常讀書甚至不能讀書,如《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二首》(其一):“病眼逢書不敢開。”[3]227《觀書》(其二):“書冊不可逢,逢得放不得。看得眼昏花,放了還太息?!盵3]1311《經和寧門外賣花市見菊》:“病眼仇冤一束書,客舍葭莩菊一株。”[3]1184這些詩作都寫了詩人因為眼疾不能暢快讀書而產生的失意、苦悶之情。
除了不能讀書,因為疾病,詩人還不能飲酒。《病中止酒》中曰:“平生萬事輕,惟以酒自娛。當其愛酒時,一日不可無?!盵3]2243《病中夜坐》:“病身不飲看人醉,乾雪無端上鬢來?!盵3]797可以知道,詩人一生愛好飲酒,因為疾病只能“忍痛割愛”。
楊萬里自紹興二十六年(1156)開始做官,直至紹熙三年(1192)年回到故鄉(xiāng),才結束了他幾十年的為官生活。為官期間他一直遠離家鄉(xiāng),除為父親守喪和準備就官的幾年時間居住家鄉(xiāng)外,一直在為官地居住。因此在他的病中詩作中多有對故鄉(xiāng)、對親友的思念之情。如《東園幽步見東山》:“何曾一日不思歸,請看誠齋八集詩。到得歸來身已病,是儂歸早是歸遲?!盵3]1860此處寫詩人為官時迫切希望回歸故里,但是回歸故里時已是疾病纏身?!逗屯昀钭游魍ㄅ小罚骸安∩碇蛔骷疑綁簦瑥骄赵娸鈨删突?。”[3]975此詩寫于淳熙六年(1179),這年正月,楊萬里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二月攜全家離開奔赴廣東,舉家遷居異鄉(xiāng)本就讓詩人心中對故鄉(xiāng)思念加深,又值病中,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更加深厚?!对俨鴳殉手倭肌罚骸耙褂昵踩藲w思動,不知湘水幾篙深。”[3]49時值雨夜,凄涼暗淡,再加上詩人身體有恙,客居在外對故鄉(xiāng)的思念無法排解,因此詩人“歸思動”,想趁湘水高漲之際,盡快回到家鄉(xiāng)。
疾病讓患者窺見死亡的陰影,讓患者的時空觀發(fā)生偏離,同時讓他們揭示出人生的眾多疑問,對生命的脆弱與無常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在楊萬里的病中詩作中,可以察覺作者對于生命衰落的感傷。如《病后覺衰》:“病著初無惱,安來始覺衰。”[3]703詩人初染疾病并沒有覺得愁煩,隨著時間的推移,才發(fā)覺疾病催人老,由此催生出一種衰落感傷之情?!恫∑鹩[鏡二首》(其二):“覽鏡忽自問,何方一病翁。”[3]2240疾病使詩人面容憔悴,在鏡中觀察的容顏,詩人都難以辨識自己,可以體會詩人內心的驚恐、懷疑。《感秋五首》(其一):“起來且復臥,未敢窺柴關。不知病至此,為復老使然。”“嘆息復嘆息,誰是長少年?!盵3]1271疾病使詩人身體倍感疲乏倦怠,因為年邁疾病來襲,疾病又加速衰老,使詩人內心愁悶、感傷,不禁發(fā)出誰能永遠青春永駐的感嘆。
楊萬里的病中詩與同時期陸游及稍后劉克莊的病中詩作相比,反而讓人從這些詩作中感覺到妙趣橫生、心穎獨特。這與其病中詩作富有獨創(chuàng)性的詩歌藝術有極大關聯(lián)。
在中國古典詩詞創(chuàng)作中對于物我關系的思索、描述貫穿其整個發(fā)展歷程。以往詩人對山水景物進行描繪時,多從其外部特征進行細致刻寫,而楊萬里卻另辟蹊徑,打破物我之間的對立關系,將萬事萬物都看作與自己等同的具有自我意識的生靈。如《初秋玩月》:“九州四海幾人看,作意獨來尋老夫?!盵3]1042月亮能夠體悟自己孤獨的境遇,同時也觀察到詩人孤身一人,因此專門來尋找詩人增添其樂趣。《積雨新晴,二月八日東園少步二首》(其一):“去歲春時政病身,對花不飲被花嗔?!盵3]1966正是春色宜人,百花盛開時節(jié),詩人由于疾病不能飲酒,受到了花的責怪。《贈相士襄衣道人杜需二首》(其一):“病身更遣永山倚,野鶴孤云也替愁?!盵3]92野鶴孤云也為詩人衰病的身軀發(fā)愁。楊萬里通過打破物我的對立關系,使物擬人化,使物與我血肉相聯(lián)、親密無間,開創(chuàng)了詩歌藝術的新天地。
楊萬里的詩歌語言自然靈動,輕快明麗,姜夔在《次韻誠齋送仆往見石湖長句》中評價其詩歌語言:“韻高落落懸清月,鏗鏘妙語春冰裂?!逼洳≈性娮髦性姼枵Z言亦是如此。如《丙寅人日送藥者周叔亮歸吉水縣》:“拔草不拔根,塞水不塞源。忽然草生更水長,敗卻禾稼仍滔天?!盵3]2249詩人將醫(yī)治淋疾比作拔草除根、堵水塞源,旨在說明醫(yī)治淋疾也應在根源上下功夫,這樣才能有功效,達到“捉著根源盡掃除”的效果。其中“拔草”“塞水”的比喻巧用民間俚語俗語,通俗易懂、生動活潑?!恫≈兄咕啤贰恫≈兄咕贫住贰冻跚锿嬖隆返炔≈性娮魍ㄆ闷綄嵑啙嵳Z言寫出,讀來毫不費力。其病中詩作中多運用“阿誰”“哦詩”“只有”“不須”“何曾”“作么”“若個”等等俚語俗語,不計其數(shù),看似隨意運用,但其卻是詩人精挑細選的結果。正如錢鐘書所說:“楊萬里對俗語常談還是很勢利的,并不平等看待、廣泛吸收;他只肯挑牌子老、來頭大的口語……”[6]除此以外,楊萬里病中詩作中很少用典,多用虛詞回旋,巧用疊詞、數(shù)詞等,這也是其病中詩歌語言自然靈動的原因。
楊萬里的病中詩作,寫得靈活多變,新穎獨特,這與他異于常人的藝術想象有關。如《病起覽鏡二首》(其一):“眼添佩環(huán)帶,腰減采花蜂?!盵3]2249詩人由于疾病,身體漸衰,無精打采,形體消瘦,眼角四周增添了不少皺紋、眼袋加重,腰部纖細。但作者在此處亦發(fā)揮其想象特長,將眼袋眼紋想象為佩環(huán),瘦弱的腰肢和蜜蜂的細腰作比,形象生動,引起讀者想象。《病中夜坐》:“月流銀漢小徘徊,似戀空庭獨樹梅?!盵3]797詩人夜晚在居所獨自靜坐,發(fā)現(xiàn)月光、辰星在園中灑落,月光若隱若現(xiàn),詩人卻將其想象為因暗戀庭中的梅花而久久徘徊不肯離去。此處詩人將月、星辰人格化,賦予它們人的情感,讀來饒有興味,引發(fā)聯(lián)想。楊萬里病中詩作中類似詩作多不勝舉,正是因為其豐富奇特的想象,以故為新,才使其病中詩作讀來并不像其他詩人一樣盡是悲涼之感。
楊萬里的病中詩是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包含了豐富的思想內容與情感內涵,其獨特的藝術特色將其與眾多詩人的病中詩作區(qū)別開來,不論在數(shù)量還是在質量上都值得被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