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明蘭
摘 要: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問題也開始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解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現存的問題,進一步增強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完整性與規(guī)范性等,提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透明度與可信度,這不僅是上市公司自身不斷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同時這對于國民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發(fā)展也具有顯著的重要意義。因此,本文從國內和國外兩個角度出發(fā),以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問題為研究對象,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規(guī)范研究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和總結。
關鍵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
作為公司在資本市場上向信息使用者傳遞信息的主要方式,會計信息披露無論是對上市公司還是對投資者而言都有著重大的意義與作用。除此之外,作為證券交易的基礎信息之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高低,對于證券市場的有效運行和健康發(fā)展而言也有著重大影響。因此,為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解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現存的一些問題,近年來,國內外的許多學者都紛紛投身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規(guī)范研究,并且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也已取得許多有效成果,下面,我們分別從國外和國內兩個角度對國內外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規(guī)范研究成果進行較為詳細的分析與總結。
一、國外文獻綜述
1.國外研究綜述
從國外關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來看,國外學者對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較早,并且目前已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
1976年,George,Akerlof提出了信息不對稱理論,采用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對市場經濟進行研究,不僅解釋了信息不對稱問題會對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造成重大影響,也指出了上市公司所披露的會計信息作為左右證券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質量的高低也會對投資者決策質量的高低產生重大影響,并呼吁人們一定要重視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問題。
1987年,Lee和Saudagaran從信息披露對證券市場的重要性角度出發(fā),指出證券市場失靈的根源在于信息誤導。由此可見,會計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問題一直是證券市場中重要的關注點之一。
1996年,國外學者Beasley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許多違規(guī)披露會計信息的上市公司,其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的占比都明顯低于未違規(guī)披露會計信息的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占比。Beasley得出的結論表明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的會計信息質量與獨立董事的比例存在較大關系,獨立董事的增加有利于發(fā)揮公司內部的制衡監(jiān)督作用,從而減少違規(guī)行為。
La Porta,R.A Shleifer ,and R.Vishny等學者在2000年提出,在控股程度較高的公司中,公司股東考慮得更多的可能是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公司價值的最大化,基于此種情況,公司很可能會采取舞弊的手段對財務報告進行修飾,從而導致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叢生。
L.White(2003)在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違規(guī)成本進行研究時發(fā)現,監(jiān)管當局對于違規(guī)成本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上市公司在權衡利益與成本時變得更加慎重,進而引導上市公司完整、準確地披露會計信息。
Qian Yao,Zhihong Zhang(2009)等學者認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存在的根源在于利益的驅動,另外監(jiān)管成本過高也使得證監(jiān)會監(jiān)管效率不高,從而導致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不高。
Ogneva,M.Subramanaam K.和Raghunandan K.(2007)提出薩班斯法案中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披露的規(guī)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上市公司在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的違規(guī)行為產生抑制作用。另外披露成本過高,這也影響了企業(yè)按照規(guī)定規(guī)范披露會計信息的積極性。
2.國外研究綜述評述
綜上可以看出,國外學者在進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規(guī)范研究時,主要看重的是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現存問題的主要原因以及解決辦法三方面的探究,試圖從問題的本質上來解決上市公司在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來規(guī)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行為,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目的。
二、國內文獻綜述
1.國內研究綜述
與國外相比,我國在會計信息披露的規(guī)范研究方面則起步較晚,真正開始應該是在我國加入WTO之后,為了與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再加上這些年來,我國會計行業(yè)頻繁爆出弄虛作假的丑聞,因此,我國也越來越重視對于會計信息披露的規(guī)范研究。
2000年,國內學者閻金鍔和李姝在研究股票價格對信息反應的敏感程度時發(fā)現,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高低會對資本市場的效率產生重大影響。
2002年,陸正飛等國內學者在分析目前我國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之后提出,當前我國之所以會出現會計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充分、不完整甚至是故意弄虛作假的現象,主要是由當下我國信息披露監(jiān)管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仍不完善、政府監(jiān)管不力以及上市公司的內部治理結構不健全等原因所造成。
國內學者馬志娟在2006年時研究發(fā)現,建立相互制衡的組織結構,股權結構適當分散,充分發(fā)揮公司三會之間的相互監(jiān)督作用,不斷完善和健全公司的治理結構,有利于提高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而田巧娣、解恒慧(2013)等學者則認為股東適當集中股權對于提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會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要改善一股獨大的行為。
國內學者王小平(2013)指出,巨大的利益誘惑和低廉的違規(guī)成本是造成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根源所在。除此之外,曹姝娟、張文芬等國內學者認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不規(guī)范還與審計方與被審計方的利益有關,審計不獨立,甚至相互勾結欺騙投資者,導致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