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納雍縣穿青人“跳菩薩”習俗文化調查

      2019-12-26 07:35:00周麗蔣雄
      智富時代 2019年11期

      周麗 蔣雄

      【摘 要】穿青人的是貴州畢節(jié)獨具特色的習俗文化,特別是儺戲,又被當地人俗稱為“跳菩薩”,這是中國最為古老的民族文化之一,更被稱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是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調查以貴州省納雍縣穿青人“跳菩薩”習俗文化為切入點,梳理穿青人習俗文化的歷史發(fā)展與繼承及與其他少數民族習俗文化相比較表現出的突出特點、存在問題,探討新時代穿青人習俗文化發(fā)展的科學路徑。

      【關鍵詞】穿青人;跳菩薩;習俗文化

      一、調研背景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地區(qū),最獨特的就屬分布在織金和納雍縣本土聚居的穿青人了,納雍縣形如一只頭西尾東,側臥于烏蒙山系東南麓、六沖河與三岔河之間的山羊,一個擁有2448平方公里,一百多萬人口的多民族縣份,全縣苗族、彝族、白族、布依族、回族、侗族、壯族、穿青人等少數民族,其中穿青人的歷史文化就如一支奇特的小花,在多民族文化里脫穎而出。幾千年來,穿青人的民族文化、獨特信仰及風俗習慣代表著本民族文化特色,民族的歷史文化中保持這個民族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納雍縣基本概況

      1、地理位置

      納雍縣位處于貴州省西北部,畢節(jié)市東南部,形如一只頭西尾東,側臥于烏蒙山東南麓、六沖河與三岔河之間的山羊。東南與織金縣、六枝特區(qū),西南與水城縣相接,西北與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赫章縣,東北與大方縣相連。東西之間的距離56公里,南北之間的距離48公里,總面積2452.32平方公里。

      2、穿青人的主要分布及來源歷史

      據2017年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貴州人口3580萬,穿青人人口數量約六十七萬人,占全省人口的1.7%,穿青人分布在貴州西北地區(qū)畢節(jié)市、貴陽市、安順市、六盤水市、黔西南州、黔南州等多地的人群,人員相對集中的“未識別民族”。其中,畢節(jié)市665萬人,,納雍縣穿青人已超過二十萬。全縣25個鄉(xiāng)(鎮(zhèn))居住有穿青人,最多的雍熙鎮(zhèn)有37000多人,一萬人以上的有雍熙、中嶺、百興、張家灣、勺窩、新房、沙包、曙光等12個鄉(xiāng)(鎮(zhèn));五千人以上的有龍場、樂治、董地、化作、水東等5個鄉(xiāng)(鎮(zhèn));五千人以下的有維新、庫東關、寨樂、姑開、羊場、豬場等9個鄉(xiāng)(鎮(zhèn))。

      穿青人最早叫“土人”,又叫“里民子”,后來才叫“穿青”。據史志資料記載,之所以稱為“土人”,是因為他們“居土日久”,屬于貴州的土著民族,這是以他們居住的歷史情況來稱呼的;所以稱為“里民子”,是因為他們先民與早期“里人(亦范稱“僚”)有關,這就是其歷史源流來稱呼的;所以稱為“穿青”,是從“衣尚青”而得名,這是以他們的服裝特點來稱呼的。這幾種稱呼先是他稱,慢慢地“穿青”一名被穿青人接受了,成了他們的自稱。這個名稱最早是在乾隆《威寧州志》中,后來是光緒《平遠州續(xù)志》和民國《大定縣志》、《鎮(zhèn)寧縣志》、《平壩縣志》。

      3、納雍穿青人民俗文化

      (1)生活習俗

      由于穿青人的主要聚居區(qū)處于貴州省西部的畢節(jié)地區(qū),烏江上游的六沖、三岔和鴨池河三條河流域。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2度,年平均降雨量852.1毫米,日照1224.6小時,無霜期273天。境內多山,西高東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點赫章韭菜坪2900米,為全省最高點,境內山青水秀,平疇谷幽,風光秀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氣候適宜。

      (2)婚姻習俗

      穿青人的婚姻一樣也是一夫一妻制,同宗或同姓嚴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終弟及的轉房制習俗。男女青年婚前戀愛自由,穿青人的婚俗從說親到結婚后的回門,規(guī)矩繁多。有姑表聯親、背雞認親、以鵝押禮、打親鬧親、砍親路和照親路、草鞋陪嫁、披露水衣和戴雨帽、趕親、討奶母錢和送梳頭油、新娘站花、挑水試新娘、井邊回門等。比如接親時男方家選定結婚吉日的頭天下午,要請數十位青年男女,抬著花轎,吹起嗩吶,扛起彩旗,敲鑼打鼓到親家去接新娘。接親的隊伍要說“四句”才準進門,由主接親(一般由新郎的姐夫和兄長擔任)二人講:“太陽出來堵云開,家有金杯眾人抬。壺中有酒眾人有,二位先生送禮來。干路來,水路來,干路不知幾十幾個彎,水路不知幾十幾個灘。登山涉海,人困馬乏,不成敬意?!比绻履锛也坏箅y,那么就會把堵門的桌子抬開讓接親者進門。

      主接親二人在親家焚起香案的堂屋內舉行“三拜見”禮節(jié)。即對著親家天地菩薩拜三拜,每一拜都要說些對親家祖宗、父母、族內兄弟姐妹的恭維話??邕M大門一拜:“親家門中,祖德宗功,不才等舉手拜見”;再拜:“親家高堂,椿茂萱芳,不才等舉手拜見”;三拜:“親家棠棣,伯仲叔季,不才等舉手拜見”。

      三拜已畢,請親家收禮。親家委托的收禮人打開禮物細看,少不了要提缺這缺那與接親客發(fā)生爭執(zhí)。接親客持讓步態(tài)度,承認婚后補上,要求親家諒解。在爭執(zhí)不休時,親家中德高望重的老輩從中說:“算了爭不爭反正都是他家的人。”這樣,點禮結束。然后新娘家擺桌子安排慶賀的客人吃飯,而不管接親客餓不餓,都安排到最后。

      穿青人結婚請客,一般為三天,第一天敬親,第二天正酒,第三天打發(fā)客。雖然現在的禮節(jié)已經簡化,但這樣的習俗一直沿襲到今天。

      三、穿青人的“跳菩薩”習俗文化的介紹

      穿青人以猴為圖騰,崇奉“五顯神”,兵馬是猴類山魈,即傳說中山里的獨腳鬼怪。凡是供有“五顯神”五顯壇的基本上都是穿青人。穿青人把“五顯壇”作為互相聯系的標志。在日常生活中,哪怕是素不相識之人,只要見其供有“五顯壇”便認為是本民族,于是就認親認友暢談心里話?!拔屣@壇”在穿青人的心里占著神圣地位,是維系他們的精神紐帶。

      據穿青人、納雍縣政協(xié)提案中介紹到,穿青人慶“五顯壇”在明代中期以前,因多數居于貴陽,故采取廟祭。祭祀時間是每年農歷的九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一年一祭。后因明軍近逼,穿青人大多遷往清鎮(zhèn)、平壩一帶,每年返回貴陽參加祭祀感到不便。在明代中期以后,才把廟祭改為家祭,即把“五顯壇”分到戶各自祭祀。祭祀方法是,請一幫穿青人的道士,戴上各種面具,裝扮成各種神仙和鬼怪,做一到三天的儺戲俗稱“跳菩薩”(共15)場。

      穿青人迎山魈、慶五顯,實質是紀念他們的祖先。例如“山魈殿”這則戲,演唱的是祖先給地主豪強種田服役的生活,其唱詞是“一錘鼓,一錘鑼,山魈人馬上山坡,燒火燒山尋舊路,下河打魚尋舊船,撞著舊人說舊話,重新收拾舊家園”;“谷子熟的滿壩黃,山魈人馬在商量,爐中打把鐮刀鋸,山魈人馬割一場”等?!岸傻睢币粍t戲,則充滿著祖先崇拜——男性生殖器崇拜,用紙做成一節(jié)象征男性生殖器的“墨狀”來“迎神”、請神,與“仙娘”戲舞,,同時唱一些淫穢的歌詞,慶壇結束后還要將這“墨狀”拴在五顯壇上供奉,求神保佑子孫發(fā)達。所以,穿青人的“跳菩薩”歷代都稱為“淫祀”。

      穿青人的儺戲又被當地聚居的人稱之為“跳菩薩”,這是從古代就流傳下來的宗教祭祀儀式,被賦予“中國戲劇活體化石”。

      四、總結

      貴州省納雍縣作為一個多民族偏遠地區(qū),有大雜居、小聚居的居住特點,其中少數民族文化最特別就是穿青人的儺戲,又被當地人俗稱為“跳菩薩”,這是中國最為古老的民族文化之一,更被稱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是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具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的現實意義,有利于提高西藏民族大學學生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自覺意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意識,使民族團結意識得到更進一步提高,豐富大學生文化生活做理論探究。

      【參考文獻】

      [1]楊福梅.“跳菩薩”儺戲的教育意義與傳承研究——以貴州省畢節(jié)市沙包鄉(xiāng)為例[J].紅河學院學報,2014,12(05):104-107.

      沙坪坝区| 古交市| 平江县| 阿巴嘎旗| 潍坊市| 天台县| 德庆县| 凤台县| 巴东县| 兴安县| 鄢陵县| 云南省| 烟台市| 德江县| 鄂托克旗| 贡嘎县| 余姚市| 涟源市| 金湖县| 平乐县| 彝良县| 高陵县| 繁峙县| 含山县| 遂宁市| 扶风县| 荥经县| 靖边县| 泾源县| 新野县| 大新县| 鄂尔多斯市| 新建县| 绥棱县| 河间市| 肇州县| 米泉市| 公安县| 长沙市| 宣武区| 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