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崇禎皇帝在位時,一天,他在后宮花園散步,無意中聽到自己最寵愛的田貴妃在獨自彈琴。
當(dāng)時大戶人家的女子是不學(xué)琴藝的,只學(xué)些刺繡之類的細活,彈琴往往是窮苦人家的女孩為了能在青樓謀生才學(xué)的技能。不過,田貴妃出身富戶,她的母親是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才女,所以除了刺繡書畫,母親也教會了她填詞彈琴。崇禎皇帝聽了田貴妃的琴聲后,心里就開始懷疑田貴妃在進宮之前會不會是青樓女子,他就問田貴妃的琴藝是跟誰學(xué)的,田貴妃實話實說,告訴崇禎皇帝是跟著母親學(xué)的。
崇禎皇帝當(dāng)即派人用馬車把田貴妃的母親接到宮中,讓她們母女倆一起彈琴給崇禎皇帝聽,崇禎皇帝見田貴妃會彈奏的曲子,她的母親果然也會彈奏,這才賞了一些銀子給田貴妃的母親,派人送她回家了。
田母回家后,興致勃勃地對田父炫耀自己在宮里彈琴的事情,但田貴妃的父親卻搖頭嘆息道:“大明危矣!”田父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是因為他從這件小事里看出了崇禎皇帝是一個心胸狹隘、生性多疑的人,他對自己的寵妃尚且如此猜忌,對朝廷的重臣和封疆大吏們的態(tài)度便可想而知了。
果然不出田父所料,崇禎皇帝此后頻繁更迭閣部臣僚,“崇禎五十相”說的便是崇禎用人多疑,特別是鎮(zhèn)守邊關(guān)的遼東巡撫袁崇煥被以“謀叛”大罪論死一案,更是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崇禎在乎人才,可是卻因為多疑而錯殺了真正的良才,真是悲哀至極。
唐代大文學(xué)家韓愈在《原毀》中說:“古之君子,其責(zé)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币馑际钦f,古時的君子,他們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而全面,而對待別人卻寬容而簡約。對己嚴格而全面,所以才不怠懈懶散;對別人寬容而簡約,所以別人樂于相處,但崇禎皇帝恰恰與此背道而馳,又怎么能當(dāng)?shù)煤没实?,守得好江山呢?/p>
沒錯,人生在世,疑慮固然難免,這時候我們就應(yīng)該放開急躁的心態(tài),寬限一些時間,時間一久,很多疑慮往往就自然而然地水落石出,過于急躁不但徒增煩惱,甚至還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談古論今】
每個人都會有疑慮,但這種疑慮也有優(yōu)劣之分,有的人對可疑的事情提出見解,會得到撥云見日的清明;有的人對身邊的人懷疑猜忌,得到的只有物是人非的悲涼。這其中的關(guān)鍵在于產(chǎn)生疑慮的原因以及產(chǎn)生疑慮的對象,可以疑慮,但不可多疑,切記過猶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