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作為入冬后的第三個節(jié)氣,有其獨特的意義?!度Y義宗》記載:“大雪為節(jié)者,行于小雪為大雪。時雪轉甚,故以大雪名節(jié)?!薄对铝钇呤蚣狻逢P于大雪說:“十一月(農(nóng)歷)節(jié),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意味著下雪的次數(shù)增多,雪量增大,天氣更加寒冷。”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卑拙右走@首《夜雪》,道出了大雪的特征。在人們眼里,雪是吉祥的征兆。一則,雪代表著圣潔,象征著一塵未染的靈魂。二則,雪是莊稼的“護身符”,有了雪的保佑,莊稼才能健康成長。三則,雪不但能殺死空氣中的一些細菌,還能吸收空氣中的灰塵,有利于身體健康。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鵑鷗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因天氣寒冷,連寒號鳥都被凍得瑟瑟發(fā)抖,叫不出聲來;此時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荔挺”是蘭草的一種,大雪末期,蘭草也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陸游《大雪》詩曰:“大雪江南見未曾,今年方始是嚴凝。巧穿簾罅如相覓,重壓林梢欲不勝。”大雪之后,冬至之前,年輪循環(huán)至此,夜越來越長。時令將盡,雪落處,滿世喧囂折盡,一旦到了夜晚,世界在綿長而靜謐的雪景里寧靜睡去。時光如水,人如茶,積雪里沉沉睡去的,更多的是時間的味道。閱盡過往千帆,生命之重鋪天蓋地,沉靜地不悲不喜,沉淀著下一場輪回。
大雪時節(jié),北方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自然景觀,南方也有“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迷人圖畫。不同地方的雪景總是各有風情。相似的是,背后都隱約潛伏著關于“故居”“月色”“火爐”“柴香”等記憶。飄著雪的夜晚,每個人都是漫長旅途中的沉默旅人。在此刻,一切勞心勞形似乎都顯得不合時宜,我們會用塵世溫暖抵御風霜的寒意,在閃爍的旺騰的火苗中追憶往昔。
但是,總歸還是有一些人,他們選
擇遠離室內(nèi)的溫暖,在這惡劣的自然條件中來磨練個人意志品質。晉代孫康,幼年好學,家貧無油,常于冬夜映雪讀書。后人用“映雪讀書”這個成語,形容勤學苦讀。
北宋學者楊時在風雪天求見程頤,見他閉目養(yǎng)神,便立于門外,等到程頤醒來時,門外積雪已一尺多深。這就是“程門立雪”典故的來歷。當然,還有一些人會投入到這漫天的雪霧中,去感悟,去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柳宗元的千古名篇《江雪》就描繪了這樣的一幅江鄉(xiāng)雪景圖,詩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绷攘?0個字,卻以簡潔的語言勾畫出一幅寒江獨釣的畫卷,天地一色,一塵不染,意境極為深遠。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鬢白身衰,獨釣江中,才得片刻忘情。
其實,詩人要呈現(xiàn)的畫面簡到極致,不過是一船、一漁翁而已,可是因為它的背景廣大遼闊,幾乎是一片空白。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漁翁的那種超然物外、清高孤傲的精神就不言而喻了。這就恰似《紅樓夢》中那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一絲禪機,半世歲月,此刻成空。茫茫天宇,皚皚大地,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盡管雪壓于山,盡管孤身一人,卻從容在雪中垂釣,其堅忍不拔之精神躍然紙上,流露出詩人孤傲、清高的氣質,是怡情養(yǎng)生垂釣詩的千古絕唱。這首詩亦被明代文學家評為:“絕唱,雪景如在眼前。”
能欣賞荒寒幽寂的人,必定有一種特殊素質:這個詩人必定有頑強的生命活力,必定有一種兀傲不群的人格力量。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這個漁翁的形象,正是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而受打擊遭貶謫后,詩人內(nèi)心情志的外化,是詩人不屈精神和孤傲情懷的人格化身。
中國詩人在山水里傾吐悲情,又在山水里清濯悲情?!耙汇^掣動滄浪月,釣出千秋萬古心?!甭L雪中,天地茫茫,煙波浩渺,蓑衣斗笠,獨自在一葉小舟中,于這廣袤的寰宇中,和自己的心靈對視。那一幀無限蒼涼的獨釣寒江的老漁翁的背影,漸漸趨向安寧,趨向止泊,竟那樣充溢著生命滿足的幸福感與自足感!讀罷柳宗元的雪中垂釣,這種空靈的、寂寥的感覺,如清茶一般淡淡地氤氳開來,在心中久久不散。
大雪時節(jié),雖然不能隨身攜帶熱湯,但生活,就是這樣冷暖之間的穎悟;時光,就在這古今之中沉淀出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