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
人生旅途中,是抬頭仰望月亮,還是撿拾地上的六便士呢?這似乎是個永遠無解的謎題。我又將書頁翻動,思考著:這本書中是否藏著另一些主題,可以脫離這個傳奇又唯一的故事,脫離這位令人望塵莫及的少數(shù)型天才,能夠給予我們更具有普遍性、永久意義的啟示呢?
我的目光停留在書頁中的幾行話語上,僅僅幾個印在白紙上的黑體字,從毛姆的筆下,翻山越嶺,穿過半個地球,越過幾個時代,轉換為另一種語言,使我的心靈為之一振——
“我感覺,他是將自己強烈的個性一股腦兒傾注在畫布上,心無旁騖,只專注于心靈之眼所看到的東西,而對現(xiàn)實的事物渾然不覺;一旦畫完了,也許作品本身并不重要,我是說,他很少能把一幅畫畫完,但是激情已經(jīng)耗盡,他便對畫出的東西失去了興趣?!?/p>
主人公的對話在我耳畔回蕩,與我的內心產(chǎn)生共鳴——
“斯特洛夫對我說,你畫他妻子的那張畫,是你迄今為止最好的作品?!?/p>
斯特里克蘭把煙斗從嘴邊拿開,微笑著,兩眼閃閃發(fā)亮:“畫那幅畫我很開心。”
“為什么要送給他?”
“畫完了,對我就毫無用處了?!?/p>
之后,我看到了南太平洋上塔希提島上的火光,它似乎是對主人公這一精神的最后的證實:“我想,斯特里克蘭也知道,這是一幅杰作。他已經(jīng)得到了他所追求的東西。他無怨無悔。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世界,也看到了這個世界美好。之后,帶著傲慢和不屑,又將它完全毀掉了?!?/p>
我將書翻到開頭,作為小說家的“我”的幾句“題外話”似乎與這一精神遙相呼應:“天知道,一本書要花費多少心思,經(jīng)歷多少磨難,忍受多少辛酸,只是為了讓偶然讀到它的人消磨時間,在旅途中解悶兒。而我從中得到的教訓是:作者應該從寫作本身,從思想的宣泄中獲得快樂;至于其他,都不介意,一本書或成功或失敗,或贊譽或詆毀,他都應該淡然一笑?!薄叭绻业膶懽鞑皇亲詩首詷?,而是抱有其他想法,那我就是個十足的傻瓜?!?/p>
漸漸地,這一精神從這一特定的故事特定的時空特定的人物中走出來了。
我看到了兩個字:“專注”。
如今,這兩個字已成為家長、老師口中耳熟能詳?shù)亩凇6对铝僚c六便士》則賦予了這兩個字嶄新的意義。
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以前我們口中常常提及的“專注”無非是不受干擾、專心致志于一件事,卻遺忘了做事的目標,也應當與“專注”相符。
對于普遍認為的頭等大事——學習與工作,我們整天逼迫自己專心致志,到最后卻發(fā)現(xiàn)一生中唯一真正快樂的時刻無非是領取通知書、得到某種職稱或擁有某種東西的那幾個瞬間,其余都是無休止的忙碌追尋。這兩件大事往往被賦予了另一些目的,從而只能被稱作“六便士”,很少有人有勇氣說它們本身就是“月亮”。
我們也許沒有主人公超人的氣魄,不忍心將學習與工作換來的成果視而不見甚至付之一炬。但我覺得,我們可將這些附帶的獎勵在心中的地位漸漸降低一些,把它們視為“六便士”,而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業(yè)中,不顧成敗得失,只沉浸于它們本身。到那時,我相信原來因被賦予遠大利益才顯得高尚的事業(yè),其本身也能成為“月亮”,盡管我們都曾認為它們枯燥無味。
(編輯:關曉星)
評點:南亭
大多數(shù)關于《月亮與六便士》的讀后感,主題都是“得到與舍棄”,是“你會不會為了一個夢想拋棄所有”,但這一篇不太一樣。作者跳出了慣常的角度,從“不顧一切”的主角身上看到了“專注”,并由此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寫作最重要的是獨立的思想,雖然在闡述現(xiàn)實生活與文章精神的聯(lián)系時,作者的譴詞造句有些生澀,論據(jù)的運用也不夠豐富,但這種“跳出”本身,已足以提升文章的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