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國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何為舒適圈?慣常的定義,是指在一個無形的圈子里有熟悉的環(huán)境,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輕松自在的生活。不少人認為,年輕人長久待在舒服的環(huán)境下,會因為生活安逸而不思進取;經(jīng)歷挑戰(zhàn)和痛苦,反而會變得成熟。也有人認為,每個人的舒適圈是不一樣的,閑散者覺得喝茶發(fā)呆很舒適,拼搏者則覺得工作加班很過癮;孤僻的人覺得獨處是天堂,擅交際者則覺得狂歡是樂園……還有人認為,年輕人選擇舒適圈并無過錯,身處舒適圈,有安全感,能更好的發(fā)揮自身潛能,不斷成長;而選擇貿(mào)然“跳出舒適圈”,則有一定的風險。更有人覺得,對于舒適圈的判定,自我認知和他人認知、表面現(xiàn)象與背后本質(zhì)也許大相徑庭。
如果你所在的班級組織“如何看待舒適圈”的班會討論活動,邀請你發(fā)言,請針對以上觀點,談?wù)勀愕母形蚺c思考,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發(fā)言稿。
寫作指導
這道作文題目圍繞“立德樹人”的總目標,倡導“奮斗是青春的底色”“青春在磨練中成長”等基本理念,也并不妨礙多維思考與辨證思考。
角度1——就“不少人”的觀點思考,從分析“舒適圈”的消極意義入手,著眼“跳出舒適圈”這一角度立意,如:勇于跳出舒適圈,做更好的自己;不做“溫水之蛙”;青春在打磨中成長,人生在磨練中成熟。
角度2——就“也有人”的觀點思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舒適圈,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這一角度也可以是一個多向發(fā)散的角度。立意為:性格與愛好決定一個人的舒適感受。
角度3——就“還有人”的觀點思考,從分析“舒適圈”的積極意義入手,立意可以為:身處舒適圈,是遵從內(nèi)心做出的選擇,能更好地發(fā)揮自身潛能;選擇“跳出舒適圈”要謹慎,不妨在穩(wěn)定而安全的地方扎根生長,讓自己活成一棵樹。
角度4——就“更有人”的觀點思考,針對自我和他人對“舒適圈”的不同認知,從自我與他人(或“表象與實質(zhì)”)的角度談關(guān)于“舒適圈”的多維思考。立意為:表象“舒適”的背后也許有不一樣的人生體驗,青春的底色還是努力奮斗。
例文
跳出舒適圈,成就新自我
□湖北省枝江市第一高級中學? 滕舒童
同學們:
大家好!研究者觀察花樣滑冰運動員訓練發(fā)現(xiàn),相同情況下,普通運動員喜歡練習已掌握動作,頂尖運動員更喜歡練習未掌握動作。是停留在“舒適圈”鞏固已經(jīng)掌握的技能,還是在困難或失敗中超越自我?選擇,影響著結(jié)局。
有行為學家這樣說:“逃避令我們害怕的場合和任務(wù),是世上最自然不過的事;當我們逃避時,可能會暫時緩解焦慮和恐懼,但下次遇見還是焦慮、恐懼和逃避,沒有成長?!笨梢姡е惨菹順返男膽B(tài),停留于表面的舒適圈,這種舒適的背后,隱藏著致命的陷阱。所以,我們只有摒棄守成心態(tài)、抵制“舒適”吞噬,才能在進取中不斷贏得新優(yōu)勢,內(nèi)心方有長久的安寧。
同學們,要想跳出舒適圈,必須要有危機意識。2000年,華為公司以29億元利潤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的時候,總裁任正非提筆寫下了《華為的冬天》。他在文章中強調(diào):“我們公司的太平時間太長了……這也許就是我們的災難。泰坦尼克號也是在一片歡呼聲中出的?!闭沁@種深入骨髓的危機意識,使華為始終在高速發(fā)展、位居行業(yè)翹楚的“舒適圈”中,始終保持清醒頭腦。
同學們,能夠跳出舒適圈,必須有“斷舍離”的勇氣。周有光50歲前是經(jīng)濟學教授,50歲后進入到自己完全陌生的領(lǐng)域,主持擬定我國《漢語拼音方案》,100歲還不肯停止奮斗,在多個領(lǐng)域出版了多部著作。不為已有功名所累,變頂點為新起點,生命之樹自然會掛滿累累果實。
同學們,高遠的目標,寄托著理想和信仰,能激勵精神、催人奮進。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標遠大者從不滿足于某個特定高度,他們常常自覺選擇離開舒適圈,踏上新征程。面對生命這顆長滿可能性的大樹,只要肯努力,人生可以不斷完成對自我的超越!
我的發(fā)言完畢,謝謝大家!
評點:文章有四個突出的特點:
1.鮮明的現(xiàn)場感與對象意識。
2.素材鮮活,運用得體。結(jié)合任正非《華為的冬天》提及今天華為的“備胎”轉(zhuǎn)正,還有周有光的素材,都具有鮮明的時代感。
3.議論分析做到了理例結(jié)合。
4.比喻論述成為亮點。文章前后兩次將生命比喻成“一棵長滿無限可能性果實的大樹”,并以之有機關(guān)聯(lián)全文,形成照應(yīng)。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