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懶慢帶疏狂。曾批給露支風券,累奏留云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這是南宋著名詞人朱敦儒寫的一首《鷓鴣天》。
這首詞的上片,主要表現的是詞人縱情山水、豪放不羈的生活。首句,詞人即以“清都山水郎”自居。清都,指與紅塵相對的神境,“清都山水郎”也就是天上掌管山水的神仙。次句,則是說因為自己是天上掌管山水的神仙,所以自己這種“懶慢帶疏狂”的生活方式,都是天注定,無法改變的?!霸迸c“累奏”二句,都是對自己所謂“清都山水郎”“工作”的描述,充滿神奇的幻想,寫得極其浪漫。
下片,“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侯王”代表的是塵世中的功名富貴。“幾曾著眼”,凸顯了詞人對塵世中的功名富貴的鄙夷。之后,就是“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玉樓金闕”亦如“侯王”,代表的是塵世中的功名富貴,而“梅花”則代表的是名士的不為塵世中的功名富貴所誘惑的高潔品質。在這里,詞人用了一個“慵”字與一個“且”字,這兩個字下得真是妙?。〈蠹壹毤毱纷x,有沒有感到詞人的這種唯愿以山水為伴,縱酒吟詩,不愿與這污濁的社會同流合污的人生理想、志向,因為這兩個字一下,就頓時變得立體了起來。
然則,大家也許想不到吧,朱敦儒如此蔑視權貴的一個人,卻因晚年依附秦檜,而為后世所恥。這不由讓我想到了金人元好問的一首論詩絕句:
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
高情千古閑居賦,爭信安仁拜路塵!
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朱敦儒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吧——
朱敦儒,字希真,號巖壑,人稱巖壑老人,又稱伊川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等,公元1081 年出生,河南洛陽人。
朱敦儒的父親名叫朱勃,在北宋紹圣年間(公元1094 年至1097 年),曾為諫官,家境也很富裕。朱敦儒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從小耳濡目染,對于北宋官場的腐敗,可謂有著比較深刻的認識,遂無意于功名。
朝廷多次招他做官,他都推辭了。前面我們提到的那首《鷓鴣天》,就是他在朝廷一次招他出來做官時寫的。那他不做官做什么呢?什么都不做,就整天沉湎在山水、美酒、美人之間,頗有魏晉名士之風。復因其詞寫得莫不“婉麗清暢”,時稱“朱希真體”,是以有“詞俊”之譽?!端问贰芬卜Q他“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
公元1126 年,靖康之亂后,中原淪喪,朱家為了避亂,先是逃到了商丘,接著又一路南下,逃到了淮陰、揚州、建康,復又輾轉至江西、廣西和廣東等地,最后才在南雄州(今廣東南雄)停了下來。
這段逃亡的日子,讓朱敦儒親身體驗到了國破家亡的慘痛,同時也使他對自己過去的那逍遙于山水之間的生活進行了反思。
宋高宗在登基之初,也想仿效明君,廣納賢才,希求恢復中原。這時,有人向高宗推薦了朱敦儒,說他有經世之才。于是,高宗就下了一道詔書,要朱立刻入京(臨安)任職。朱原本仍不打算入仕,但架不住有朋友們的勸說,說當下皇上廣招人才,是為中興大宋,許多名士都已接旨了,你難道就一點想要報效國家的愿望都沒有嗎?真的就要在這山水之間終老嗎?朋友們的話讓朱大夢初醒,馬上就收拾好行裝,前往了臨安(今杭州,南宋的都城)。
對于朱敦儒的到來,宋高宗非常高興,立刻就賜予他進士出身,讓他擔任了秘書省正字。不久,又讓他兼任了兵部的郎官。一年以后,又把他升為了兩浙東路提點刑獄公事。
那個時候的朱敦儒,雖依然灑脫不羈,但骨子里卻也深藏著一腔熱血,也想有一番作為。他不僅發(fā)表了大量主戰(zhàn)的言論,還寫了不少志在恢復中原的詩詞。如下面的這首《相見歡》: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就連辛棄疾和陸游都對他青眼有加,尊稱他為老師。
但朱敦儒很快就與主戰(zhàn)派的李光等人,因斥責宰相秦檜“懷奸誤國”,而受到了主和派的右諫議大夫汪勃的彈劾,于紹興十六年(公元1146 年)被罷了官。
之后,他便去了浙江嘉禾,繼續(xù)過他的隱逸生活。
如果朱敦儒就這樣終老一生的話,他應該仍不失為一個“志行高潔”、為人敬仰的大詞人??梢磺卸荚诮B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 年)發(fā)生了變化。這一年,秦檜先是將他的兒子授為了刪定官(一個主要負責編纂各種行政命令的官);不久,又讓朱敦儒出任了鴻臚少卿(鴻臚寺是主管外交的部門,主官為寺卿,正二品;少卿是二把手,最少也是正三品)。而朱敦儒竟然接受了。
那秦檜明明知道朱敦儒是主戰(zhàn)派的,為何還要籠絡他呢?據一些專家的分析,一是秦檜要想坐穩(wěn)他宰相的位置,也需要有朱敦儒這樣的大文人來粉飾太平,而朱作為曾經的主戰(zhàn)派官員,如果肯為他所用的話,也更有說服力;二是秦檜的兒子秦火喜又特別想跟朱敦儒學詩,秦檜可能也是因為愛子,故才對朱網開一面,極盡拉擾,而朱可能也是迫于形勢,才肯屈從于檜的,“談者謂敦儒老懷舐犢之愛,而畏避竄逐,故其節(jié)不終云”。
而讓朱敦儒萬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走馬上任20 天后,秦檜就因病死去了。秦火喜想要繼任宰相,也被宋高宗拒絕了。朱敦儒雖未被直接罷官,卻也不得不被迫“上書請歸”,而朝廷也馬上就批準了他“致仕還鄉(xiāng)”。但就這短短的20 天,卻成為朱一生最大的污點,致其一生清譽就此付諸東流。時人有詩諷之曰:
少室山人久掛冠,不知何事到長安。
如今縱插梅花醉,未必王侯著眼看。
此后,朱敦儒又重新回到山水之間,再也沒有出來過。下面的這首《西江月》是他晚年時作的一首詞。從中不難看出他是懷著怎樣的一種心境,走完了他的一生的吧,有人說他這是終于“徹悟”了,而在我看來,卻更像是一種苦澀的自嘲——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