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萍
一個地區(qū),往往有其地標性建筑。想起某座城市,首先浮現(xiàn)于腦海中的就是地標,如北京的故宮、巴黎的埃菲爾鐵塔。文化地標不是一種城市擺設,也不僅僅是為了讓人們記住和識別這座城市,文化地標其實是城市的“文化名稱”,是城市文化精神的象征。同時,它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一件將城市文化精神藝術化了的精神雕塑。
南京,古稱金陵、建康,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讓南京擁有了深厚的底蘊,新時代又賦予這座城市勃勃生機。作為文化名勝,南京不少地標都富有文化內涵,如雞鳴寺、中山陵、南京博物院、六朝博物館、總統(tǒng)府、先鋒書店等。
今年暑假,南京師大附中高二年級組為學生安排了一次“尋訪南京文化地標,發(fā)掘城市獨特魅力”的活動,通過讓學生實地走訪自己心中的南京文化地標,讓學生更加了解南京,感受南京的文化魅力。
說起來,我和南京明城墻緣分不淺。我家住紫金山附近,登山時經常沿城墻根行走;在午朝門附近的小學讀了六年書,熟知“礎石文化”;上學路上必經的標營門,見證著城墻修復翻新的全過程;中學附近的小桃園就在明城墻腳下,與明城墻共同書寫南京文化。可以說,明城墻嵌入了南京城,也融入了南京人的生活。
正是因為明城墻見證了南京的歷史,融入了南京人的生活,所以也漸漸內化成南京人的一種精神。
明城墻代表了南京人的開放精神。今年元宵節(jié)時,中華門城堡外的廣場上有西安花燈展,當時我懷疑是不是搞錯了,后來才了解到這是南京和西安等城市為聯(lián)合申請古城墻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舉辦的特色活動。可見這高大城墻雖圍合了南京城的形狀,卻未讓南京變得保守,擋不住南京人海納百川的胸懷,擋不住南京越來越開放的步伐。
明城墻鑄就了南京人踏實的性格。城墻每塊磚的表面都刻著字,這些文字與磚坯一同誕生,告訴人們墻磚的產地、脫坯人、燒制窯工、監(jiān)制人等信息。當質量與性命掛鉤,產品的保質期何止百年?這或許就是南京明城墻歷經六百年風雨昂然屹立的原因吧!雖說制磚者文化水平不一定高,但文字筆畫工整,體現(xiàn)了他們踏實認真的品格。南京的發(fā)展,同樣也離不開每個南京人踏實苦干的精神。
———南京師大附中高二楊婧瑤
城市以東的中山陵和城市中心的孫中山銅像無疑有很多不同點,但我認為,兩處都完全有資格成為南京的文化地標。作為這座城市的居民,我們共享的不僅是這座城市豐厚的歷史積淀,或是這座城市發(fā)達的經濟水平,還應該有這座城市正在傳承并永遠傳承的精神,這也是孫中山先生身上體現(xiàn)的精神:永不言棄的堅持、破舊立新的勇敢、恒久堅定的信念、臨危不懼的從容。
既然我們身上流淌著這座城市的血液,便更應該景仰孫中山先生的氣節(jié)與風骨,建設永恒美麗的精神家園。
一位偉人,兩處文化地標,一座城。
———南京師大附中高二劉明瑞全世界的禪意是相通的,并不因為一座寺的規(guī)模、樣式就有高低貴賤之分。但人們?yōu)楹我獊黼u鳴寺朝拜呢?我想,因為這里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先后有幾十位皇帝駐足寺中,虔誠敬香。這就是歷史的積累、文化的積淀。若在花季,櫻花飄飄,那雞鳴寺就更熱鬧了,熙熙攘攘,人頭攢動。
雖為南京人,我卻是第一次造訪這座寺院。置身寺中,我才發(fā)現(xiàn)歷史不是書本上蒼白乏味的語言,而是鮮活的,有生命力的,它就在我們身邊,或者我們本身就處于歷史的洪流中。之所以沒有迷失自我,就是因為有像雞鳴寺這樣的文化地標指引著我們。這便是文化地標存在的意義。
———南京師大附中高二董臻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書店成為城市的熱門景點。
走進先鋒書店,發(fā)現(xiàn)貼著“本店所有地方均可拍照”的告示牌時,我不禁感嘆:這里真是“網紅”書店!只賣書的實體書店無法與操作便捷、價格低廉的電商競爭,也比不上更符合現(xiàn)代人價值的多功能休閑書店。
先鋒書店在眾多“網紅”書店中已經算是不忘初心了。有些過度商業(yè)化的書店更像雜貨鋪,名為書店,實際上只是適合拍照的景點。這種“網紅”書店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傳遞了書卷氣,但只有極少數潛心閱讀的人,大多數徘徊在書店里的人更傾向于觀賞和拍照,書店更像是用來擺拍的道具。在這些熱熱鬧鬧的景象之下,閱讀注定是名不副實的。
但是閱讀并非一種高高在上的儀式,你并不需要沐浴焚香后才能享受這種樂趣,閱讀應是活躍在日常生活中的。就像畢淑敏說的,真正的閱讀可以發(fā)生在喧囂的人海,也可以坐落在冷峻的沙漠。心若向書,哪里都是讀書之境;心若無書,再好的環(huán)境也無法讓人感受到書中的內涵。唯有人們對書籍本身熱愛起來,書店才能成為真正的精神源泉而非拍照圣地。
———南京師大附中高二高雅馨
暑假期間,我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當一名志愿者。我每天站在主樓側方的傘棚下工作三小時,從事的工作就是在別人捐款時獻上一束菊花說聲感謝。一連兩天,我發(fā)現(xiàn)滿滿一簍子花并沒有獻出去多少,內心唏噓不已。到了第三天,我才發(fā)覺身旁一塊指示牌上有一個捐款的二維碼,而許多游客都是舉著手機掃了二維碼后便匆匆離去,默默地為歷史獻上一份真摯的敬意。
———南京師大附中高二邵燕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