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佳儀
清晨,整座村莊籠罩在淡淡的白霧里,和諧寧靜。小路兩旁的葦叢,攜一春濡潤的水汽,微微搖曳著。
在熟悉又遙遠的記憶里,這時光屬于你與她。
一輛老式三輪車,一把在車廂里被扎得結結實實的小藤椅,一條穿過粉墻黛瓦、葦蕩青青的鄉(xiāng)間小路,她就如此載著你,來來往往:也許是為了趕早買青團,也許是為了走親訪友,或僅僅是你在屋里待厭了,嚷嚷著要出去走走。
無論是什么原因、什么情況,她都和藹地微笑著,用她結實的臂膀將你抱進車里,寬大的后背是你最舒適的依靠。每當你在車上站起來舒展雙臂,她必會心有靈犀地將三輪車蹬得飛快,好讓風如絲綢一般纏繞在你指間。你熱衷于這個游戲,咯咯笑著,童音清脆。于是,她也舒心地笑了……
后來,你要上學了,離開她,隨父母去了外地。歸來時,已是數(shù)年之后。
小院的格局未變,鄉(xiāng)間景致也讓人詫異的與彼時并無差別,唯獨你長高了不少。她急急出來迎你時,需要抬頭仰視你了。你傻傻地認為什么都沒有改變,包括她仍然如舊時一樣,用吳儂軟語喚你的乳名,喊你上車出門兜一圈。車廂明顯變小了,你已經(jīng)伸不開腿。路旁的蘆葦依舊,漫開一片清新,是你曾無數(shù)次見過的風景?;秀遍g,又回到了當年淡泊安逸的時光,你習慣性地伸出雙手……
沒有風,只有滯澀黏膩的空氣。你訝然望去,卻瞧見那個背影———單薄的身體幾乎趴在車把之上,雙腿吃力地蹬著踏板,身軀因此晃動、顫抖著,像極了下一秒就會飄落的枯葉。你啞然:她是誰?
年幼時,懵懂的你曾問她是否會離去,或是再也不能載你出行。誰料一語成讖。那雙曾經(jīng)厚實的手掌漸漸托不住膝下的娃兒們。她起身回望,卻已一笑白頭。
“外婆?!蹦銌舅?,“停下來。”
她有些不安地搓了搓手,抬頭看你,正如多年前你曾做過的一般。這時,你才遽然明了:你已長大,她已衰老。俯仰之間,變化如此之大。時光一去不返,就如從前的她是你的守護神一樣,而今的你才是讓她安心的依靠。
你笑了,不同于從前的笑,成熟了許多卻依然爽朗。于是,她也舒心地笑了。
“外婆。”你慢慢把她扶進車廂,讓她安坐在那張曾為你扎得結實穩(wěn)當?shù)奶僖紊希耙院?,換我來載你了。”
三輪車重新出發(fā),沿著舊路,以全新的姿態(tài)輕快前行,一路歡聲笑語,清風拂面……忽然,你覺得身后增加的重量,正是時間的積淀,是生命那壺濃郁得醉人的陳酒,是稚童與少年的界線……
親愛的外婆,我愿借這輛三輪車,在漫漫前路與你相伴,在永恒的目光里,向前,向前,向前……
教師點評
“長大”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如何寫出新意與魅力呢?本文作者的嘗試令人眼前一亮。她將視線聚焦在那輛老式三輪車與今昔對比的兩種場景上,將“自我的長大”與“外婆的衰老”有機融合。于是,親情的溫暖無私、時光流逝與親人老去的無奈、“長大意味著回報與承擔”的感悟全都凝聚于那個時間點上,最終轉化為“我與你換個位置”的溫情脈脈的特寫鏡頭。在這幅畫面中,有令人過目難忘的細節(jié),有清風吹拂,有蘆葦見證,其意境優(yōu)美,情感深摯,讀罷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