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培珍 編輯/蘇二
近年來,柑普茶成為了茶葉界的新寵。傳統(tǒng)晾曬的鮮柑皮與現(xiàn)代烘烤的干茶葉相結(jié)合產(chǎn)生的柑普茶,集合了柑橘獨有的裊裊果香和云南普洱特有的甘醇厚重,兩種看似相去甚遠的元素卻能相濡以沫,備受大眾的歡迎。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素有“陳皮之鄉(xiāng)”的美稱,位于北緯22°29’—22°32’、東經(jīng)112°56’—113°01’之間,年平均氣溫21℃—23.3℃,光熱、雨水充沛,非常適合茶枝柑樹的生長。新會柑原種大紅柑(又稱茶枝柑),是廣東省的一個著名柑橘品種,從元朝開始,迄今亦有700多年的歷史。新會的陳皮是茶枝柑的果皮經(jīng)曬干或烘干之后,在當(dāng)?shù)刈匀魂惢暌陨希欧Q之為“新會陳皮”。從級別上可分為三級:一級,大紅皮(紅皮);二級,微紅皮(黃皮);三級,柑青皮(青皮)。
柑普茶的制作比較簡單。首先將柑果的外皮用水洗凈,去除污物及手汗;再將果蒂連一部分柑體切開成“蓋子”,將柑肉掏空,保留果皮空殼;填入普洱茶葉,蓋上“蓋子”,成為茶果;最后烘(曬)干、陳放、包裝。每個柑普茶可分3—5次沖泡,果皮與茶同時沖泡飲用。燒一壺開水,沏一碗柑普茶,滾燙的開水化作涓涓細流注入杯中,茶葉翻騰,入口甘醇、香甜,濃郁的茶果香氤氳開來,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