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華
自律是每一個成功人士的“標配”,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逃不開這個“魔圈”。也許你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那恭喜你掌握了這個魔圈的使用規(guī)則。如果你為管不住自己而懊悔,那我們就來說說如何能夠擁有這個萬能的魔圈。讓我們痛徹心扉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多少人帶來了沖擊和考驗,而這恰是展示自律威力的最好舞臺。
就我本人而言,疫情對我的個人生活、教學工作和事業(yè)發(fā)展基本沒有造成太大的妨礙,相反,借著這個暫時的“安定期”,我做了大量的學習研修和事業(yè)發(fā)展的基礎工作。不僅積極響應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的教學要求,制作課件、直播教學,而且在線上給學校、社區(qū)和相關團體進行了有關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多場公益宣講,同時積極為報紙雜志撰寫了多篇教育教學類文章。
最為重要的收獲是,我抓住國內(nèi)各大教育機構面向全國開放公益課堂的機會,聽課、學習、鉆研,小學、初中、高中聽了個遍,不僅有各年級的學科知識,還有不少素質教育課程和家長課程。其間,我用光了幾十支水筆,寫了十多個大本子的教案、學案和習題,每天聽課或者上課10節(jié)左右,到晚上10點半才下線。也許有人會說,這樣學習和工作,你不覺得辛苦嗎?我的回答恰恰相反:每天過得非常充實,分秒必爭,從中充分體會到勞動的收獲和快樂。
疫情期間,我經(jīng)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是,人如何才會自律?而我也終于找到了答案:責任—目標—毅力,是擁有超級自律能力的發(fā)展規(guī)律。
作為一名資深的教育工作者,無論是在工作的學校、教育系統(tǒng),還是為社會做公益服務等方面,我都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我肩上擔負著幾個重要責任:在學校,我是大家公認的學術型名師;在社會上,我是當?shù)亟逃帧D聯(lián)等聘任的優(yōu)秀公益講師,以及一些媒體的專欄作者;在家里,我則是孩子的導師、全家三代人的頂梁柱。
女兒面臨博士畢業(yè)的重要時期,為了寫出高質量的畢業(yè)論文,經(jīng)常是起早貪黑,夜以繼日,而我的勤奮拼搏精神,無形中為孩子樹起了前進的燈塔。我和女兒在各自的領域齊頭并進,這何嘗不是一種盡職盡責的示范?正是有了這樣的責任意識,才激發(fā)出我蓬勃向上的不竭動力。
再看看那些在抗擊新冠肺炎最前線的白衣天使,他們不僅“逆向而行”,而且在一線戰(zhàn)場上沒黑沒白地忘我工作。常常看到這樣讓人淚目的場景:累極了的醫(yī)護人員,在病區(qū)樓房外面倒地而睡。這又是為了什么?在這樣生死攸關的時刻,他們的自律行為和拼搏奮斗精神從哪里來?無非是沉甸甸的兩個字:責任!
擁有了寶貴的責任意識,接下來的行為目標就更是自律行為的外在表現(xiàn)。我之所以要在疫情期間,在外面交流和現(xiàn)場指導教學減少的情況下,抓住線上公益課程的契機,如饑似渴地投入到教育教學的鉆研中,是因為我早就定下了奮斗目標。在學校里,不僅要讓自己所帶的幾百名學生以優(yōu)異的成績完成學業(yè),而且還要把我總結的教學經(jīng)驗凝結在教科研課題中,高質量地完成研究論文,爭取通過省教育廳和學院的優(yōu)質課題成果的評選。至于廣泛地旁聽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系統(tǒng)的全面課程,主要是為學習和借鑒最新的教學方法,從中挖掘解決學生成績提高瓶頸等問題的方法,不辜負線上線下家長、老師、學生的信任。
我還切身感悟到:當學生真正擁有了自己向往的目標,就會心無旁騖地將學習視為生活中的第一要務。自從今年2月初教育部提出了“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學校、社會和家庭都圍繞著疫情封鎖下,孩子們的學習如何管理的難題,展開摸索嘗試。2月28日晚,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節(jié)目,連線了衡水中學校長郗會鎖,他給出了衡中的答案:“我們的教育管理的核心,始終將培養(yǎng)孩子的自律精神放到首位。”衡水中學要求學生具有“非常8+1”的“8個力”,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培養(yǎng)大家的“自律力”,“+1”就是加一個好習慣。我們看看疫情下衡中的作息表:5:50開始晨讀;7:00早飯;8:00—12:30,數(shù)學和英語課程,外加兩套高考訓練題;14:00—18:30,理綜和語文課程必加一套試卷;19:30—21:30,做一套語文或英語試題加整理;21:30—22:30,針對性練習;23點之前睡覺。在這樣的作息下,衡中的學生們都能主動認真地完成任務,這是自律孩子的真實寫照,這就是嚴謹務實的衡中精神。
我們不僅要具有責任意識,樹立前進目標,更重要的考驗還在于其后持之以恒地堅持。一個人只有具備了頑強的毅力,才能夠將自律精神落到實處,體現(xiàn)在生活和工作中。毅力,也稱意志力,包括堅持性、堅韌性、果斷性和克制力等要素,這些是一個人是否自律的具體體現(xiàn)。說得通俗些,就是我們不僅要知道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而且一定要把該做的事情做好,還要學會主動拒絕各種外在的不良誘惑。
在麥當勞總部,有一個非常精致的鏡框,鏡框里鑲嵌著的幾句話是麥當勞行為的座右銘:“在世界上,毅力是無法替代的。天賦無法替代它,有天賦卻失敗的人比比皆是;教育無法替代它,受教育卻失敗的人到處都有;才能無法替代它,有才能卻失敗的人隨處可見;只有毅力是無所不能,所向披靡的?!睋?jù)說這幾句話最早出自美國總統(tǒng)柯立芝之口。我想,無論是柯立芝還是麥當勞,他們的成功已經(jīng)足以說明毅力的重要。
培養(yǎng)孩子的自律精神,我們家長也要從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入手,幫助孩子能夠多年如一日地堅持他所認定的目標和事業(yè),助力孩子更快地進步。為此,家長們可以引導孩子使用每日成就表的方法,也就是列出孩子每天要做好的有關學習和習慣培養(yǎng)的幾項要求。比如,列出預習、聽講、筆記、復習、錯題本、作業(yè)計時、閱讀、日記、跑步、做家務、注意力訓練等項目,制作每周的任務表,逐一完成,做得好就畫笑臉,較差就畫哭臉,沒有完成就畫空圈。每天一點一滴地培養(yǎng)好習慣,逐步放大,就是一項成就。家長與孩子協(xié)商具體的項目,一般每天可以固定完成五六項,同時上墻公布。主要由孩子完成,家長鼓勵監(jiān)督執(zhí)行,日積月累,不僅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良習慣,還能夠讓他擁有寶貴的自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