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馮江
“醫(yī)生,我懷孕了,但是乙肝陽性,這會影響我的寶寶嗎?”
“醫(yī)生,有什么辦法能不讓我的寶寶感染乙肝病毒嗎?”
“醫(yī)生,我吃抗病毒藥會影響肚子里寶寶的健康嗎?”
……
懷孕應該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然而,對于患有乙肝的孕媽媽來說,她們卻會擔驚受怕——萬一傳染了寶寶怎么辦?下面就為大家簡要解答一下您關心的這些問題。
母嬰傳播是乙肝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體內有乙肝病毒的母親會通過胎盤、分娩、哺乳、喂養(yǎng)等方式不知不覺把病毒傳播給了孩子。在臨床中發(fā)現(xiàn),10個乙肝病人中,大約有6個都是通過母嬰傳播途徑患病的。具體包括3種途徑——
產前傳播:包括種系傳播及宮內傳播,前者指經卵子或精子傳播;后者指胎兒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母親體內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感染乙肝病毒(HBV)。
產時傳播:指在圍分娩期新生兒感染HBV,是HBsAg陽性母親所生嬰兒發(fā)生HBV感染最重要的方式,發(fā)生率可達95%。胎兒在通過產道時,產道中的血液、羊水、分泌物中含有乙肝病毒,極其容易通過胎兒口、鼻、眼等黏膜進入孩子體內。如果在生產過程中新生兒皮膚、黏膜有損傷,更容易傳染上乙肝病毒。
產后傳播:產后傳播是指HBsAg陽性孕婦分娩結束后,嬰幼兒通過水平傳播感染HBV,比如通過破損的乳頭喂養(yǎng)嬰兒時傳播。
目前,HBV母嬰阻斷最重要的方法為免疫治療(主動和被動免疫)和抗病毒治療。
阻斷HBV宮內感染,首先須對病毒載量高的孕婦采用高效、安全的抗HBV治療,抑制HBV復制,有效地降低孕婦血清HBV-DNA水平。因此,對血HBV-DNA濃度高、傳染性強的婦女,建議妊娠前使用高效抗病毒藥物,顯著降低體內HBVDNA水平后再妊娠。
對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應在出生后24小時內盡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最好在出生12小時內,劑量應≥100IU;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10μg重組酵母乙肝疫苗,或者20μg中國倉鼠卵母細胞乙肝疫苗,可顯著提高阻斷母嬰傳播的效果。也可在出生后12小時內先注射1針乙肝免疫球蛋白,1個月后再注射第2針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1針10μg重組酵母疫苗,或者20μg中國倉鼠卵母細胞乙肝疫苗。
對HBsAg陽性的孕婦,應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縮短分娩時間,保證胎盤完整性,盡量減少新生兒暴露于母血的機會。
新生兒在出生12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后,可以接受HBsAg陽性母親的哺乳。對HBsAg陰性母親的新生兒,用10μg重組酵母疫苗,或者20μg中國倉鼠卵母細胞乙肝疫苗進行免疫即可。
研究實踐證明,接受阻斷治療的孕婦所生的嬰兒中,未被乙肝病毒感染的占到91.24%,說明該研究對防治乙肝病毒的傳播十分有效;更難能可貴的是,對在宮內獲得被動免疫的新生兒,即使偶有宮內感染,也可在出生后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除。這對那些因感染乙肝病毒而不敢生兒育女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
對于育齡期慢性乙肝女性的抗病毒用藥,醫(yī)生從一開始就會選擇有效且妊娠安全性證據充分的藥物,可兼顧抗病毒治療與寶寶健康出生和生長的需求,避免妊娠帶來的用藥安全性風險。
目前,對于HBV陽性的孕婦,臨床應用較多的抗病毒藥物為拉米夫定,它屬于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分類的C類藥物(這類藥物對胎兒的影響甚微),并被證明是安全有效的。所以,只要按醫(yī)囑用藥,并注意定期檢查,就不會影響寶寶和孕婦自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