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韜 王寶軍 白曉冬 高化 劉振宇 趙亮 李亞東
肱骨近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5%,發(fā)生率僅次于髖部骨折和橈骨遠端骨折,隨著人口的老齡化進展,肱骨近端骨折的發(fā)病率呈遞增趨勢[1]。目前,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鋼板螺釘系統固定、髓內釘固定和人工肩關節(jié)置換[2]。Neer分型2部分和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一般應用鎖定鋼板或肱骨近端鎖定髓內釘固定;而Neer 4部分骨折,當肱骨頭劈裂或者關節(jié)面塌陷超過50%,肱骨頭血供被破壞,尤其合并嚴重骨質疏松患者,可考慮行人工肩關節(jié)置換術[3],外科手術治療肱骨近端骨折受到廣泛認可。本研究分析三種內固定方式治療肱骨近端骨折:(1)鋼板螺釘系統;(2)肱骨近端髓內釘;(3)人工肩關節(jié)置換。通過文獻計量學分析2008-2017年SCI數據庫的相關文獻出版資料,呈現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熱點和論文走向,提供肱骨近端骨折手術治療的發(fā)展趨勢,為國內學者的臨床實踐和深入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導。
1.檢索數據庫: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出版的 Web of Science 數據庫中正式刊出的文獻。
2.檢索時間范圍: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
3.檢索主題詞: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or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or humeral neck fracture);鋼板螺釘內固定(plate fixation or PHILOS or locking plate or LPHP);髓內釘固定(intramedullary nail or PHN);人工肩關節(jié)置換術(shoulder arthroplasty or shoulder replacement or humeral head prosthesis or humeral head replacement)。
(一)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論著、會議摘要、綜述、通信、會議論文、社論材料、研究筆記、勘誤。
2.排除標準:與本研究無相關性的文獻,尚未發(fā)表的文獻。
(二)分析指標:
基于Web of Science數據庫檢索的文獻結果導出并進行分析,分析指標包括:年度發(fā)表文獻數量,文獻被引用次數,來源期刊,國家地區(qū)分布,熱門研究機構,熱門作者。
選用不同的主題詞對SCI數據庫進行檢索分析,共檢出相關文獻1 900篇,總被引用次數為20 135次,其中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近端骨折724篇,肱骨近端髓內釘治療165篇,人工肩關節(jié)置換治療473篇(表1)。
表1 不同主題詞檢索SCI數據庫(2008-2017年)肱骨近端骨折相關文獻
SCI數據庫檢索的肱骨近端骨折文獻數量,從2008-2017年,呈逐年上升趨勢,2009年起,文獻發(fā)表數量大幅上升,2014年至今,總體發(fā)展平穩(wěn)(圖1)。
圖1 2008-2017 年SCI 數據庫收錄的肱骨近端骨折文獻數量
SCI數據庫2008-2017年收錄肱骨近端骨折文獻的國家地區(qū)分布排名中,美國發(fā)表肱骨近端骨折的相關文獻數量最多,為534篇,占全部文獻量的28.105%,中國的文獻總量為113篇,占全部文獻量的5.947%,排名第4(表2),從2010年起中國學者發(fā)表的文章呈逐年上升趨勢,但與美國學者仍有一定差距(圖2)。
表2 SCI數據庫2008-2017年收錄肱骨近端骨折文獻數量排前10名的國家
圖2 SCI數據庫收錄的肱骨近端骨折(中國、美國)文獻數量
SCI數據庫2008-2017年收錄的肱骨近端骨折文獻排前 10 名的期刊中,以 Journal of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ry發(fā)表文獻數量最多,為247篇,占全部文獻的13%,是肩肘外科領域的最好雜志。Injury o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are of the Injured(131 篇)和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113 篇)排在其后(表3)。
德國弗萊堡大學創(chuàng)傷骨科的學者Voigt C發(fā)表數量最多,為25篇,位居榜首,德國漢諾威弗里德里肯斯蒂夫醫(yī)院骨科的Lill H(23篇)和美國哈佛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yī)院骨科的Ring D(22篇)排在其后(表4)。
表3 SCI數據庫2008-2017年收錄肱骨近端骨折文獻數量排前10名的期刊
表4 SCI數據庫2008-2017年收錄肱骨近端骨折文獻數量排前10名的作者
SCI數據庫2008-2017年收錄的肱骨近端骨折文獻排前3名的為美國的梅奧醫(yī)學中心(43篇)、特種外科醫(yī)院(28篇)和麻省總醫(yī)院(27篇),中國的上海交通大學發(fā)表文獻數量為20篇,排第8名(表5)。
表5 SCI數據庫2008-2017年收錄的肱骨近端骨折文獻排前10名的研究機構
SCI數據庫2008-2017年收錄的14篇肱骨近端骨折文獻被引頻次超過100次(表6)。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術治療以鋼板內固定受到骨科醫(yī)師的青睞,被廣泛應用,發(fā)表的文獻數量也最多。2012年起,人工肩關節(jié)置換術逐步被認可,發(fā)表文獻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而髓內釘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文獻數量則發(fā)展平穩(wěn)(圖3)。
圖3 3 種不同手術方式治療肱骨近端骨折文獻的發(fā)展趨勢
肱骨近端骨折多因創(chuàng)傷所致,多見于老年骨質疏松患者,治療方式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的指征包括肱骨頭盂解剖關系正常、成角<20°、大結節(jié)移位<5 mm等。但也有學者認為手術比保守治療能獲得更好的關節(jié)活動度和生活質量[18]。然而手術治療本身也存在內固定失敗、肱骨頭壞死的風險,內固定方式包括鋼板螺釘內固定、髓內釘內固定和人工肩關節(jié)置換術等,目前尚未對哪種內固定效果最佳達成共識[19]。國內學者的研究多關注肱骨近端骨折不同手術方式的比較[20-21],因此提供國際學者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發(fā)展趨勢有助于國內學者開展更高層次的學術研究。
表6 SCI數據庫2008-2017年收錄被引頻次100次以上的文獻
近10年(2008-2017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報道呈總體上升趨勢,年發(fā)表文獻量均在100篇以上,為骨折領域的研究熱點。國內學者早期無相關文獻發(fā)表,目前越來越重視肱骨近端骨折,2010年以后發(fā)表的SCI文章呈逐年上升趨勢,中國學者現已發(fā)表131篇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SCI文章。
本研究發(fā)現約13%的文獻發(fā)表于Journal of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ry 雜志,提示研究者可重點關注本領域的核心出版物,了解肱骨近端骨折研究方向和趨勢,并可指導相關研究的投稿,選擇學科相關性高、發(fā)稿量大和研究方向一致的期刊雜志,提高文章命中率,擴大中國學者的學術影響力。2008-2017年共有14篇收錄的SCI文章被引頻次超過100次[4-18],但多數為歐美學者發(fā)表的著作,中國學者的文章被引頻次并不高,與國外研究仍有相當大的差距,文章的數量和質量需要進一步提升。美國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文章數量最多(534篇),占全部文獻量的28.105%,且文章被引頻次較高,遠遠超出其他國家地區(qū)的成果產出,對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療起到引領作用。美國、德國、瑞士、奧地利的幾家研究機構和國內的上海交通大學在治療肱骨近端骨折領域具備較強的學術實力,為區(qū)域性的核心機構,可提示中國學者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合作和學術交流,提升自身水平。
通過文獻計量學分析,可發(fā)現肱骨近端骨折研究領域的熱門國家地區(qū)、期刊雜志、高引文獻和研究機構,并提供鋼板內固定、髓內釘內固定和人工肩關節(jié)置換治療的發(fā)展趨勢,為國內學者的臨床實踐和學術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