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仁飛
2019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0年的重要日子。澳門“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及相關經驗已引起海內外極大關切。澳門為何成功,澳門經驗有哪些現實意義,須從20年前與20年中兩個維度觀察澳門走過的歷程,從中梳理澳門愛國愛澳的歷史傳統(tǒng)與“一國兩制”具體實踐所累積的有益經驗。澳門經驗揭示,“一國兩制”是偉大構想,澳門是成功的試驗田,麻雀雖小但極富內涵,是今后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模式值得借鑒的一面鏡子。
幾百年來,澳門社會具有順應時代的革命傳統(tǒng),具有愛國愛澳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具有始終和內地共冷暖同進退的精神追求。這些發(fā)自內心的小城大愛、自強不息精神是澳門回歸后保持政治穩(wěn)定、社會和諧的內在動力。
明代中葉葡萄牙人東來澳門,澳門自此成為中西文明交流的新舞臺。明清以來中央政府始終重視加強對澳門葡萄牙人與其他外國人的管理,鴉片戰(zhàn)爭前到澳門的瑞典商人作家倫斯泰承認,澳門是中國人的土地。明朝政府管治澳門的經驗曾對清初任職香山縣(今中山、珠海、澳門)知縣的姚啟圣力主統(tǒng)一臺灣有極大的啟示。
自清末以來,澳門是愛國人士的聚集地。1839年虎門銷煙前,“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巡視澳門,從關閘蓮峰廟會見澳葡代表,到媽祖閣祭祀海洋女神,從澳門選拔一批懂些英語的中國人從澳門外文雜志搜集中外輿情信息,澳門成為鴉片戰(zhàn)爭中外較量的前哨陣地,澳門也成為中國內地觀察世界的新窗口。寫出《盛世危言》的鄭觀應、譜出《黃河大合唱》的冼星海,從香山、澳門奔赴檀香山的孫中山,在澳門駐留的葉挺將軍等,澳門人才輩出,成為改良派、革命思想重要的傳播與播種地,他們對推動澳門社會思潮滾滾向前、對培養(yǎng)愛國情懷有著重要的意義。
數百年來,澳門同胞以堅毅、澎湃的力量保持濃厚的國家認同感、歸屬感與民族自豪感。面對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歷史苦難,澳門同胞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不因為澳葡政府統(tǒng)治而失去信心。為紀念挺身刺殺澳葡總督亞馬勒的澳門義士沈米、郭金堂(沈志亮,祖籍福建),臺灣近代愛國詩人丘逢甲寫有《哭沈烈士詩》:“誰報兇酋發(fā)冢冤,寶刀飲血月黃昏。要攜十斛葡萄酒,來哭秋原壯士魂。”澳門與香山群眾為懷念除暴安良的民族義士,在其就義處(前山鹿仔山下)安葬遺體,并立“義勇沈公之墓”墓碑。1925年省港大罷工之際,港澳工人紛紛前往沈公墓憑吊,以激發(fā)愛國熱情。1947年,澳門與香山各界群眾為抗議葡萄牙人在澳門為亞馬勒立銅像,重修烈士墓,以志紀念。
近代以來,澳門同胞保持愛國熱情,當清末國家頒布國籍政策時,絕大多數澳門同胞選擇保留中國國籍,遵守國家法律。70年前,澳門同胞發(fā)出通電,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澳門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在之后的30年中,每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澳門舊城區(qū)就會樹立宣傳中國發(fā)展成就的國慶牌樓,這是澳門愛國同胞對祖國的一份深情。
在歷史長河中,祖國遇到重大自然災害的每一刻,澳門同胞從未缺席??箲?zhàn)期間,澳門接納了近20萬內地民眾,澳門中國人社團出資出力幫助流離失所的同胞。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fā)生以來的10年中,澳門各界積極參與災害救援與重建工作,澳門特區(qū)政府與澳門基金會撥款56億澳門元援助重建家園項目106個。澳門紅十字會、澳門中華總商會等機構社團為汶川捐款1.5億澳門元,另外還援助了數千萬元物資。這份炙熱的愛國情懷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肯定澳門的地方。
無論是明清時期,還是近現代,澳門同胞從心底里認同中華文華與中華價值,認同澳門與內地是血脈相連、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近現代歷史上,林則徐、鄭觀應、孫中山、葉挺、柯麟、冼星海蒞臨澳門或者定居澳門,他們傳來時代滾滾向前的改革與革命之聲,傳來中華文化向現代轉型的新氣息。鴉片戰(zhàn)爭后葡萄牙人不斷強占土地,強征關稅,對澳門進行殖民統(tǒng)治,但是澳門中國人以傳統(tǒng)廟宇(蓮峰廟、媽祖閣等)為信仰中心,堅守文化傳統(tǒng)。
澳門這種發(fā)自內心的精神力量對臺灣同胞有重要啟示,即臺灣同胞要挺身反對民進黨的“文化臺獨”,用自覺的行動維護中華文化,維護兩岸的文化血脈。
1950年,澳門發(fā)生反對葡萄牙軍警的關閘事件;1966年,發(fā)生反抗葡萄牙當局槍殺中國人的“123運動”,親中華人民共和國力量敢于斗爭、勇于斗爭,打掉了1848年以來澳葡當局的統(tǒng)治權威。澳門愛國力量通過驅逐國民黨駐澳門機構,削弱了澳門支持蔣介石的勢力。澳門回歸前一年,澳葡當局消極不作為,大花財政儲備,以至社會出現激烈動蕩,有組織犯罪猖獗,但是澳門回歸祖國后,迅速處置首犯,還澳門寧靜祥和的環(huán)境。如果沒有斗爭到底的精神,沒有一批沖在第一線與澳葡當局抗爭的澳門愛國志士,澳門不可能擁有順利回歸的良好民意基礎。沒有與惡勢力作斗爭,怎能確保澳門回歸后的長久繁榮穩(wěn)定。
20世紀50年代開始,澳門形成一個高度自治的“華人社會”,澳門中華總商會、澳門學聯、澳門工聯、澳門婦聯、澳門街坊會、澳門中華教育會等社團組成強大的愛國愛澳陣營,扎根基層,服務民生,關心國家發(fā)展,成為澳門社會中堅力量。愛國愛澳力量在過去70年茁壯成長,奠定了澳門回歸后20年的社會基礎。
自中葡談判解決澳門問題開始,到澳門基本法起草、咨詢、頒布,澳門愛國社團全方位宣傳“一國兩制”,宣傳愛國愛澳,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澳門基本法起草、咨詢過程,是充分尊重民意的過程,來自各方面的意見匯流到決策者那里,對于澳門民眾關心的切身利益一一予以保障與解決,包括娛樂博彩業(yè)何去何從,紡織品配額會不會減少,土生葡人在回歸后的制度性安排,葡文法律如何與基本法銜接,等等。大大小小問題都得到妥善解決。澳門基本法起草、咨詢是一場全方位的“愛國愛澳”教育,團結了澳門,教育了澳門,使澳門實踐“一國兩制”有堅實的法治與民意基礎。
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暨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系統(tǒng)總結“一國兩制”澳門成功經驗,并為今后“一國兩制”制度體系完善指明方向。
習近平高度肯定澳門的成績,從三個方面概括了澳門回歸祖國20年來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化:“以憲法和澳門基本法為基礎的憲制秩序牢固確立,治理體系日益完善。經濟實現跨越發(fā)展,居民生活持續(xù)改善。社會保持穩(wěn)定和諧,多元文化交相輝映?!?/p>
同時,習近平將澳門“一國兩制”經驗歸納為以下四點:一是始終堅定“一國兩制”制度自信;二是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兩制”正確方向;三是始終強化“一國兩制”使命擔當;四是始終筑牢“一國兩制”社會基礎。
四點經驗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將進一步豐富“一國兩制”內涵,指導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進一步夯實“一國兩制”基礎,解決國家完全統(tǒng)一后臺灣長治久安的根本性大問題。
一是堅定“一國兩制”制度自信毫不動搖。習近平將堅定“一國兩制”制度自信放在澳門經驗的第一條。澳門“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說明,只要對“一國兩制”堅信而篤行,“一國兩制”的生命力和優(yōu)越性就會充分顯現出來。
2017年香港回歸20周年慶典上,習近平指出,“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是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也是香港回歸后保持長期繁榮穩(wěn)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是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無論是兩年前的講話,還是在澳門回歸2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習近平均是站在制度自信層面對20年來“一國兩制”在港澳的實踐給予高度肯定,顯示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中國政府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進程中越來越有堅定的政治自信。一個良好的制度,必將經得起歷史的檢驗與現實考驗,因此,正如習近平所說,不為一時之曲折而動搖,從不為外部之干擾而迷惘,要堅定“四個自信”,做到亂云飛度仍從容,“打鐵還要自身硬”,將港澳的事情辦好,將“一國兩制”實踐繼續(xù)推向前進,這才是應有之義。
二是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兩制”正確方向,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走樣。習近平強調要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兩制”正確方向。習近平指出,“廣大澳門同胞深刻認同‘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旗幟鮮明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憲制秩序,尊重國家主體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正確處理涉及中央和特別行政區(qū)關系的有關問題。特別行政區(qū)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堅持把維護中央對特別行政區(qū)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qū)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堅守‘一國’原則底線,自覺維護中央權力和基本法權威”。
回歸后特區(qū)政府的行政、司法逐步過渡到澳門中國人手里。根據澳門基本法,特區(qū)政府通過立法會對原葡萄牙法律法規(guī)進行了修訂完善,使之適合澳門回歸后的治理。同時,在教育、社會領域特區(qū)政府全面推行愛國愛澳教育,將“一國兩制”與愛國愛澳有機結合。“一國兩制”不走樣、不變形是澳門令人驕傲的經驗,更是“一國兩制”實踐過程中必須緊握的一條準繩。
三是牢記使命,擔當有為方能不辱使命。習近平指出,要始終強化“一國兩制”使命擔當。20年來,澳門特別行政區(qū)4任行政長官、行政團隊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不以物小而不為,不以事緩而不做。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時刻牢記中央賦予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的特殊使命,廣大澳門同胞以主人翁意識,自覺站在國家整體利益和澳門根本利益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澳門穩(wěn)步有序推進澳門產業(yè)轉型、澳門城區(q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實現澳門歷史性的進步。澳門更以包容開放、務實進取的態(tài)度,突出自身優(yōu)勢,積極融入國家戰(zhàn)略,推動澳門成為中國與葡語區(qū)的重要交流與合作橋梁,取得積極成效。
四是始終筑牢“一國兩制”社會基礎。習近平指出,始終筑牢“一國兩制”社會基礎是澳門第4個重要經驗。相比香港、臺灣,澳門確實地小人少,但是澳門歷史與港澳一樣曲折,澳門作為世界著名的娛樂博彩城,特區(qū)政府治理的復雜性不比港臺輕松??梢哉f澳門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實踐一樣沒有缺少。習近平12月18日一到澳門機場就說,澳門經驗要好好總結。
過去20年,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繼承、發(fā)揚愛國主義傳統(tǒng),重視中國歷史與文化教育,增強廣大同胞特別是年輕世代的國家認同,重視民生社會保障,使得澳門“一國兩制”的根基穩(wěn)固。
習近平說,20年前的今天,飽經滄桑的澳門回到祖國的懷抱。這種滄桑感全體中國人有感,所有愛國者曾經心有戚戚,期許回歸后的港澳繁榮穩(wěn)定發(fā)展,翻開歷史新頁。
澳門人深知,國家是澳門繁榮穩(wěn)定的強大靠山。無論是上個世紀50、60年代包括廣東在內對澳門反葡事業(yè)的支持,澳門回歸后國家支持澳門經濟轉型,協助澳門更好發(fā)揮與葡語國家的聯系,國家不曾忘記澳門。
過去20年國家給港澳特別行政區(qū)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從具體輸港澳物資、供水供電的保障,到《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與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規(guī)劃,港澳有今日的繁榮有賴中央政府、祖國內地的全力支持。
過去20年澳門繁榮穩(wěn)定離不開中國人民解放軍。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時說,中國人民解放軍作為強大的國家力量,是維護國家安全主權的力量,是澳門穩(wěn)定的重要力量,是澳門成功實踐“一國兩制”保駕護航的堅強柱石。
習近平還對澳門進一步完善“一國兩制”治理體系提出了具體指示:“堅持與時俱進,進一步提升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治理水平;堅持開拓創(chuàng)新,進一步推動澳門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包容共濟,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边@4點新期望,以及習近平提出要將“一國兩制”實踐發(fā)展得更好、把“一國兩制”制度體系完善更好、把特別行政區(qū)治理得更好的三個“更好”期許,是習近平對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及66萬澳門民眾續(xù)寫新篇章的殷切期許。
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四中全會在深入總結“一國兩制”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從制度層面對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做了系統(tǒng)設計與工作部署,明確提出提升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qū)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zhí)行機制。
可以說,習近平站在國家與民族利益的高度,抓住“一國兩制”的核心,在充分提煉澳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就如何完善“一國兩制”,如何更好發(fā)揮港澳示范作用提出大方向、大原則的指引,語重心長。
綜上所述,實踐“一國兩制”需要恒心與毅力,澳門經驗是撥開迷霧的“定海神針”,堅定持續(xù)推進、豐富“一國兩制”理論與實踐的信心,堅定全體中華兒女推進國家統(tǒng)一的決心。要不為一時之曲折而動搖,不為外部之干擾而迷茫,堅定落實以愛國者為主體的特別行政區(qū)治理模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觀,堅定依靠兩岸中國人,盡早實現國家的完全統(tǒng)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偉大的歷史進程中貢獻自身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