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孟雄與繆伯英
何孟雄,1898年生于酃縣(今炎陵縣),中國工人運動領導人之一。早年在長沙求學,與毛澤東、蔡和森、鄧中夏等交往密切。1919年,他考入北京大學當旁聽生。不久,北京爆發(fā)“五四運動”,何孟雄因在街頭演講遭到逮捕,被關進監(jiān)獄。被釋放出來后,他更堅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
何孟雄的種種壯舉,被一個同鄉(xiāng)女同學看在眼里。這個女同學就是繆伯英,長沙縣人。1919年,繆伯英以長沙地區(qū)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理化系。當年12月,繆伯英到了北京,接她的是楊開慧。楊開慧用自行車載她來到北京豆腐池胡同9號的“板倉楊宅”院子里,毛澤東、何孟雄、楊昌濟、鄧中夏等人正在談論時事。因為同是湖南人,繆伯英與何孟雄很快熟識了。懷著共同的信仰,何孟雄與繆伯英相戀了。1921年7月,這對戀人由早期的北方革命組織成員,轉為最早的一批中共黨員,而繆伯英是中國第一名女共產黨員。同年秋天,何孟雄和繆伯英在北京景山西街中老胡同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婚后,夫妻聚少離多。何孟雄積極從事北方共產主義運動的同時,還在大力推進北方工人運動。1923年,何孟雄領導著名的“京綏鐵路工人大罷工”,在中國工運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之后,他又領導了蘇北農民暴動。1926年,北伐軍攻取武漢,大革命中心移到長江流域。何孟雄奉命從北京調到武漢工作,擔任中共漢口市委組織部部長。繆伯英也被組織上派到武漢,這一對“英雄”夫妻,又并肩戰(zhàn)斗了。
1927年,國民黨汪精衛(wèi)背叛革命,黨組織把何孟雄、繆伯英都調到上海工作。去上海不久后,繆伯英勞累成疾。在病危之際,她對丈夫何孟雄說:“既以身許黨,應為黨的事業(yè)犧牲,奈何因病行將逝世,未能戰(zhàn)死沙場,真是恨事!”1929年10月,年僅30歲的繆伯英病逝。1931年,因叛徒告密,何孟雄在上海被國民黨特務逮捕。同年2月7日,他與其他23位革命者英勇就義,年僅32歲。
吳欽民與李華英
吳欽民,1902年生于平江縣,1924年入黨,曾任平江長壽區(qū)總工會委員長、黃九區(qū)農民協會會長、中共平江縣上東鄉(xiāng)特委書記。李華英,1906年生,也是平江縣人。雖是貧苦農戶家庭,但父母支持女兒讀書習字。因此,她得以10歲上小學,16歲考入平江啟明女子師范,閱讀了許多進步書刊。北伐戰(zhàn)爭開展時,李華英師范畢業(yè)當了小學教員,并與共產黨員羅納川一起開辦業(yè)余平民夜校,教當地職工和農民讀書識字,不久當選為鄉(xiāng)女界聯合會委員長,于1926年10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長沙發(fā)生“馬日事變”后,平江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她連夜趕到黃金洞參加武裝斗爭,被留在上東鄉(xiāng)特委擔任宣傳委員,參加了平江農軍的三月撲城戰(zhàn)斗。1928年秋,她同吳欽民在黃金洞一間茅草棚里舉行了婚禮。
1929年10月,在黃金洞召開湘贛邊境各縣黨的負責人會議時,由于叛徒告密,被“挨戶團”包圍,吳欽民等多數同志在突圍中犧牲,吳欽民犧牲時27歲。李華英將子彈打光后,縱身跳下懸崖,跌落在樹叢中幸免于難。她在湘鄂贛蘇區(qū)繼續(xù)工作了兩個春秋,1931年9月擔任少共湘鄂贛省委負責人,并作為湘鄂贛省的女代表前往瑞金參加了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后,她被任命為中共湘鄂贛省委婦女部長,培訓各級婦女骨干,動員了300多名青年婦女到紅軍醫(yī)院、被服廠、兵工廠、石印局工作。由于李華英的出色工作,1932年5月被調往瑞金中央蘇區(qū),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辦公廳主任。在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她勞累奔波,積勞成疾,于1932年10月在瑞金紅軍醫(yī)院病逝,年僅27歲。
翦去病與王悅貞
王悅貞,1907年出生,家住常德東門外二鋪街。少時在常德育德女子小學讀書,成績優(yōu)異。畢業(yè)后赴長沙考入稻田女子師范(后改為湖南第一女子師范),在校時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yè)時,正值大革命的風暴席卷長沙,她奉組織派遣,到湘陰從事農民運動。
1927年,她擔任湘陰縣特別法庭代理主席,親自審判處決了民憤極大的土豪劣坤鐘恒生等8人。行刑之日,全縣轟動。數千年來,群眾第一次看到婦女主判的場面,對王悅貞的這種氣沖霄漢的革命精神異常欽佩,都尊敬地稱她為“女縣長”。
不久,王悅貞回到常德,與翦去病結為伴侶,住在大西門萬壽街,繼續(xù)從事地下革命活動。翦去病也是常德人,在長沙第一甲種工業(yè)學校畢業(yè)后留學日本。回國后在長沙從事勞工運動,后參加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翦去病擔任湖南總工會秘書長。1928年3月,王悅貞生一子,取名亞雄。
1928年6月初,由于叛徒出賣,王悅貞與翦去病同時被常德縣清鄉(xiāng)第二指揮部逮捕。6月11日,王悅貞從獄中提出,押赴刑場前敵人對她說:如果此時招供猶未為晚。王悅貞大聲說:“要殺就殺,不必多說??鞂⑽业暮⒆颖恚乙獮樗棺詈笠淮文?!”家人將孩子抱來,讓王悅貞喂了最后一次奶。最后反動派將她殺害在泮池玉帶河邊,時年21歲。翦去病在獄中曾為王悅貞題“精神不死”4字。6月19日翦去病也被殺害于泮池,時年30歲。
田波揚與陳昌甫
田波揚,1904年3月出生,湖南瀏陽人。192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夏,田波揚考入北京中國大學,1926年3月退學回到長沙,以教師身份作掩護,組織工農群眾和青年學生支援北伐戰(zhàn)爭。
1926年6月起,田波揚先后任共青團湖南省委宣傳部長、團省委書記。1927年到武漢出席黨的五大。他在會上發(fā)言支持毛澤東、蔡和森、瞿秋白等人的正確意見,批評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主張反抗國民黨新軍閥的屠殺政策。
陳昌甫,女,1905年6月出生,湖南瀏陽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春,任共青團湖南省委聯絡員,協助田波揚工作。
1927年5月21日,國民黨反動軍官許克祥叛變革命,制造了“馬日事變”,湖南陷入白色恐怖中。為反抗國民黨新軍閥的大屠殺,田波揚不顧個人安危,在黨的五大結束后,即從武漢返回長沙,組織開展反抗斗爭。
5月30日晚,由于叛徒告密,田波揚、陳昌甫夫婦等8位同志被捕。敵人對田波揚施以酷刑,用竹簽扎進他的十指,用木杠壓斷他的雙腿,要他說出黨的秘密。七天七夜的摧殘折磨,田波揚始終威武不屈:“頭可斷,血可流,此志不可移!”“我走的道路是光明正大的,不需要悔悟!”
敵人又拷打、折磨陳昌甫,妄圖以夫妻之情和生死離別威脅、動搖他們,要她代替田波揚在自首書上簽字。陳昌甫大義凜然回答敵人:“我可以代替他死,但決不代替他叛黨,共產黨人是殺不絕的,血債一定要償還!”
1927年6月6日凌晨,殘暴的敵人槍殺了這對年輕的革命夫妻。田波揚犧牲時年僅23歲,陳昌甫犧牲時年僅22歲,且懷有身孕。毛澤東1938年在延安會見陳昌甫的弟弟陳昌霖時,對他們夫婦的犧牲尤其是陳昌甫孕身赴刑場深表痛惜。
陳覺與趙云霄
“誰無父母,誰無兒女,誰無情人,我們正是為了救助全中國人民的父母和妻兒,所以犧牲了自己的一切。我們雖然死了,但是我們的遺志自有未死的同志來完成?!薄澳愕哪赣H不能扶(撫)養(yǎng)你了……希望你長大時好好讀書,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樣死的。”
這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兩件并列在一起的書信展品。一封是丈夫寫給妻子的遺書,一封是妻子寫給自己剛出生不久孩子的遺囑。寫信人是湖南的一對革命夫妻——陳覺和趙云霄。
陳覺,原名陳炳祥,1907年生于湖南醴陵。1923年秋,陳覺在醴陵縣立中學讀書時,與蔡申熙、左權、陳恭、宋時輪、王亞文、肖石朋等30余名進步學生,組織了“社會問題研究社”。1925年春,陳覺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9月,他受黨組織選派赴蘇聯留學。
趙云霄,原名趙鳳培,1906年生于河北阜平。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9月受黨委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期間,陳覺與趙云霄由相識到相知,最終結為革命伉儷。1927年9月,陳覺與趙云霄學成回國。他們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出生入死,一起先后在東北、湖南從事革命活動,組織游擊隊,建立小型兵工廠,發(fā)動醴陵“年關暴動”,帶領農民開展武裝斗爭。1928年春,陳覺出任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員。與此同時,趙云霄被調回長沙在湖南省委機關工作,參與組建中共湘南特委。就在他們?yōu)榱烁锩蛛x奔波的過程中,已懷有身孕的趙云霄于9月被捕,陳覺于10月被捕。
1928年10月14日,陳覺未能見到自己的孩子,英勇就義。趙云霄因懷有身孕,刑期推遲5個月。1929年3月26日,趙云霄在長沙從容赴死,年僅23歲。在遺書中看不到兩個人對死亡的恐懼,感受到的只有共產黨人面對死亡的從容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心。
(本版稿件綜合新華社、《湘潮》《黨史博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