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青樹(Tetracentron sinenseOliv.),昆欄樹科,曾置于木蘭科或獨立為水青樹科。落葉喬木,樹高可達30 m,最大胸徑可達15 m,全株無毛;樹皮片狀脫落;長枝頂生而細長,短枝側生,基部有疊生環(huán)狀的葉痕及芽鱗痕。單葉互生,葉片卵狀心形,頂端漸尖,邊緣具細鋸齒,齒端具腺點,掌狀5~7 主脈;葉柄長2~3.5 cm。穗狀花序生于短枝頂端,下垂,多花;花小,直徑1~2 mm,花被片4,淡綠色或黃綠色;雄蕊與花被片對生,長為花被2.5 倍。蓇葖果長圓形,長3~5 mm,沿背縫線開裂。種子4~6。花期6—7月,果期9—10月。分布于甘肅東南部、貴州、河南西部、湖南、湖北、陜西南部、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區(qū),尼泊爾、越南和緬甸北部也有分布。喜生于土層深厚、疏松、潮濕、腐殖質豐富、排好良好的山谷地帶,在陡坡、深谷的懸?guī)r上也能生長。常零星散生于常綠、落葉闊葉林內或林緣,海拔通常在1 100~3 500 m 之間。水青樹是第三紀殘留下的孑遺植物,是木質部無導管的被子植物,對研究中國古代植物區(qū)系的演化、被子植物系統(tǒng)發(fā)生和起源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原來野生資源較多,但由于早年的采伐破壞,僅殘留于深山、峽谷、溪邊或陡坡懸?guī)r處,多呈零星散生,已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該樹樹形美觀,樹姿婆娑,可育種繁殖栽培作觀賞和行道樹。